玉米秸秆变草让田英申赚千万 西安临潼-CCTV7致富经视频


由于盲目扩张,田英申一条龙生产的梦想变成了连锁性赔钱。商场像战场,兵败如山倒,三个月内,全厂亏损两千万元。之后,田英申居然会从一种司空见惯的玉米秸秆变草中发现商机,理性的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奇迹。
[致富经]秸秆变草带来的财富(2011.2.25)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这是一家看上去非常普通的企业。在出入厂区的必经之地,立着这样一块碑,碑上的内容非同一般,它不客气的记录着企业的主人生意场上的一次惨痛经历。

  孙建仁公司职工:警示碑我说,感觉这是你自己写了一份检讨书一样,检讨你自己的前半生。

  田英申:你看写了这么多,实际上只要一句话,不要自以为是,而应该自以为非,主要看到自己还哪些事情没有做好,没有想到,还有差距,或者还有缺陷,所以自己就立了这个碑,使自己上班每一天,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个碑,再时时刻刻的告诫自己,应该自以为非。

  田英申是这个企业的主人,那块碑的碑文就是他自己撰写的。从2003年开始,碑就一直立在那里。就是从立碑的那一年起,他发现了一个商机,生意随着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也成为当地一项新型产业的领军人物。

  那么,他为什么要立碑,究竟经历过怎么样的惨败,他又是如何从失败中重新崛起的呢?

  这里是大名鼎鼎的西安市临潼区,在这块孕育了兵马俑、唐三彩的土地上,盛产着一种普通的作物——玉米。

由于盲目扩张,田英申一条龙生产的梦想变成了连锁性赔钱。商场像战场,兵败如山倒,三个月内,全厂亏损两千万元。之后,田英申居然会从一种司空见惯的玉米秸秆变草中发现商机,理性的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奇迹。

  田英申就是靠吃玉米棒长大的,收拾玉米秸秆是他记忆中最累的活。中学毕业后他幸运的成为镇办企业的职工,然而上班不久后的一个发现让他非常不安,原因是父亲的一份帐单。

  田英申:对我来讲是非常震惊,也非常恐惧的事情,因为我父亲交给我的这个账单是欠的5700元,在那个80年代初,如果说是按我当时的46元钱的工资,要还这5700元,何其容易,那确实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父亲欠下的巨额外债让做儿子的田英申坐卧不宁,他意识到靠自己每月40多元的工资根本不可能还债,要替父还债就必须辞职回乡、创业賺钱。

  田英申不得不辞掉工作,熟悉的玉米地成了他创业还债的起点。他把各家各户的玉米收起来卖给四川等地的养殖大户,用3个月时间就彻底还清了父亲5700元的外债。三年以后,他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田英申:收购的时候群众是争先恐后生怕不拉他的粮,作为四川福建来的呢,你有多少都要,往往是三四个客户要争一个雇主,争不到手,当时我这样干了三年,能挣到三四十万元,这么个数字是那时候说都不敢说的数字。

  就在田英申賺了钱的同时,他原来干过的那个镇办企业,当时正处于困境,大伙都知道他做生意有一套,所以镇里希望他回来帮助企业重振旗鼓。

  血气方刚的田英申回到那个企业担任了总经理。当时企业全部资产加起来还不足两万元,厂区连一间像样的厕所都没有。面对这样一个家底,他又该怎么办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凭着几年来闯荡市场的经验,他大胆决定建一个粮食加工厂,把当地积压的玉米加工好卖出去,再把外地的小麦大米收回来,加工好卖给当地人。

  田英申:这样一年下来以后,当时公司的收入,增加到160万元销售,第二年销售又从160万增加到600万,第三年就达到了1300万,而且到第三年以后,公司添了十多部汽车,工人都有几百名工人。

  田英申上任三年多,企业的资产增加了1000倍。这样的业绩,无疑使他成了当地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为此他更加自信,在加工粮食的基础上,连续建起养猪场、养鸭场,其中养鸭场的规模在当时的临潼甚至西安,首屈一指。

  张炳团:你看这里头包括面粉加工,饲料加工,油脂加工,养殖业,那阵儿搞一条龙的生产线。

  田英申:当时公司养了7万只鸭子,是西北最大的鸭场,每一个月光吃这个饲料得56万现金。

  田英申的打算是用加工粮食的副产品喂自己的猪和鸭,然后用养殖赚来的钱再扩大加工规模,一条龙生产,滚动发展。这种思路按说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由于管理不善,超前的扩张却孕育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张炳团:咱们管理方面这个方面的知识还是少,欠缺,主要是鸭子生病的很多,死亡率很大。

  孙建仁:出现了鸭瘟那一次可能损失了成千万元。

  田英申:看起来是这些,养殖发生问题了,导致了养殖吃饲料的钱,亏欠饲料是三四百万,饲料转不动,饲料又欠粮油公司的钱,粮油转不动,最终形成了全军覆没,公司当时有7个公司,没有一个挣钱的,全部亏钱,搞得是一塌糊涂。

  由于盲目扩张,田英申一条龙生产的梦想变成了连锁性赔钱。商场像战场,兵败如山倒,三个月内,全厂亏损两千万元。为了挽救危局,田英申向亲朋好友借来100多万砸了进去,而且欠下乡亲们200多万元的粮款。昔日坐拥千万资产的大能人,顷刻间债务缠身。

  孙建仁:田总就是他从来不抽烟不喝酒的,但是那个时段,他应学会了抽烟,也学会了喝酒,同时这一块我感觉他有时候把他一个人都是关在屋里边写东西。

  田英申的妻子:发愁时候就是有时候自己拿拳头在自己头上打的怦怦怦的,有时候在墙上碰的咚咚咚的,就是那样子。

  田英申:像三座大山一样,债务上的压力,心理上的冲击,还有如何把农民的、朋友的还有工人的这个钱还清了,当时想,如果叫我卖血,叫我砸骨头卖骨髓,只要当时能把这个钱还清了,我自己也会愿意去做。

  田英申深陷困境,然而当时的企业属于乡镇企业,他并不是法人,有好几个朋友劝他放弃这个企业,打点行装另谋出路。

  王春林:田总作为一个负责人来说,那我现在把企业经营破产了,经营失败了,那我辞职不干了,或者把我免了,这就完了。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当时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不是人为的给自己找压力吗,本来企业搞破产了,那么好的一个企业,几千万的一个企业,从天上突然掉到地下了,这本来已经很失落了。

  田英申: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还要干,而且还要干得更好,现在不管别人说啥,不管别人咋看,那是别人的事,对我来讲,只有负起这个责任,勇敢的面对这个现实,从这个困境中崛起,这是我当时要走的唯一一条路。

  田英申决心为企业还债,一天晚上,他召集一帮没有弃他而去的铁杆们开会,当场撂了三句狠话:第一,欠谁的都不能欠老百姓的,他们的粮款必须还;第二,可以让人骂一阵子,但不能让人骂一辈子,朋友的钱必须还;第三,企业是因为经营失误而栽的跟头,不能把包袱扔给政府。

  对于过去自以为是的扩张,田英申追悔莫及,那么到底下一步该向何处走呢?大家都在期待着他的举动。

  2003年8月,人们没有等来田英申的赚钱举措,却发现他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检讨书,并花6000多元钱,在厂区最显眼的地方砌了一块碑,把失败的教训写在了碑上。

  职工:东山再起的那个意思,心不死,目的是要把原来的损失夺回来,有这样一个胸怀。

  田英申:当时把这个立在大路中间,当每个人上班的时候,第一眼都能看到,做的目的是想使我的职工,使我的同事,都要牢记这个教训,不光是我牢记这个教训。

  然而企业发展并不是由一腔豪情决定的,他到底如何搬掉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谁都想不到,之后,田英申居然会从一种司空见惯的玉米秸秆中发现商机,理性的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奇迹。

由于盲目扩张,田英申一条龙生产的梦想变成了连锁性赔钱。商场像战场,兵败如山倒,三个月内,全厂亏损两千万元。之后,田英申居然会从一种司空见惯的玉米秸秆变草中发现商机,理性的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奇迹。

  那么,他究竟发现了什么?他翻身的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200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西安咸阳机场发生了罕见的停飞事故,原因是周边的大田里焚烧玉米秸秆,滚滚浓烟弥漫到机场上空,严重影响了飞机的起降。

  原区环保局长:咸阳机场当时飞机是降不下来,那个烟雾,飞机要想降落的时候它看不清跑道。焚烧这一块,在2001年开始到2004年这一块是最严重的时候,那可以说烧起来以后,那你飞机降不下,也可以说对面几米以内这个烟雾都看不清,所以说当时对政府的压力,对主管部门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村民张双元:不烧不行,烧了人全要种小麦,要种小麦必须烧,一个烧两个烧都烧开了,可以说是浓烟滚滚,呛得人眼都睁不开。

  村民:棒子掰了以后就成废品了,没用处了。

  正在机场告急,浓烟四起的时候,临潼区西关村的玉米地里却来了一个吆喝着买秸秆的人,那个人就是田英申。

  张双元:当时我正是对这个秸秆发愁,没有办法种麦,田总过来跟我说你是不是把这个杆给我拉到公司去,我给你掏10元钱一吨,大小一车我给你10元钱。

  田英申:一听这话以后,一个上了年岁的老汉,就跟我讲说你不要耍我,也不要影响我砍杆,我说现在我就可以给你交预付金,你把你这片杆砍完以后,全部给我拉来,听了这话以后,他还是不信,当时我就给掏了100元钱,我说你不信把这100元钱拿上。

  村民:我说这是好事情吗,你给我5元钱,6元钱都行吗,不给钱都行,你直接拉走也行,一块儿拉走,给你拉过去,把地腾出来。

  付保卫:一车还是不管大小车辆,给你掏点钱,我当时也感到很奇怪,就是说是这还能变成钱?感到很惊讶。

  那么,田英申究竟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花钱买人们要烧掉的秸秆呢?

  原来,那次惨败以后,他并没有急着去找新项目,而是在国家正在实施的一项大政策上思考了很久。当时国家退耕还林举措方兴未艾,田英申在西北地区跑了一圈,发现各地普遍实行了羊下山、牛进圈做法,而与此同时各地又都在大力发展养殖业,饲草的缺口很大。他由此联想到家乡乃至北方地区随处可见的玉米秸秆,心想,如果能把人们的秸秆做成饲料,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商机。

  田英申: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商机,为啥这么说呢?国家当时实行这个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要把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从10%多,要调整到,要达到50%左右,在这个政策下,牧区,半牧区,农区,城郊型农业,都需要大量的饲草,那么秸秆转化,就是一个势在必行,势在必得的一个大的产业,这个大的产业可同时带来一个挣钱的难得的一个机会。

  田英申在旧厂区开劈了一块场地,开始广收秸秆。当时只要给点辛苦费就可以收到大量秸秆。然而,田英申明白,如果收回来只是像传统秸秆饲草一样简单切割,就没有任何意义,就不会有人买他的饲草,他东山再起的梦想也就无从实现。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秸秆饲草的竞争力呢?当地的养殖户们成了他的老师,通过他们,他摸清了传统秸秆饲草的最大缺陷。

  养殖户:这草软得很,牛可以满口,你看满口可以吃的,你要是铡上那一节一节的,它硬的,牛最后把那个皮剥了,把那结都剩在槽里边去了。

  陕西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以前加工这个玉米秸秆,形成饲草我们采用的是铡草机,破不了玉米秸秆中间的那个结,这个结牛不吃它,就是这个秸秆的这个结,这个牛呀它不吃这个,吃了以后不好消化,有时候吐出来了。

  田英申发现,喂过牛的人都知道牛不吃那个结,但谁都没有好办法破了那个结。就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结,秸秆饲草居然要浪费掉30%以上。他敏锐的意识到,如果能破了那个结,对于秸秆饲草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个发现让他非常兴奋,他意识到,自己东山再起的梦想将从破那个结开始。

  那么怎样才能让秸秆破结呢?他跑了大半个中国,居然没发现理想的机器设备。他没有灰心,东山再起的强烈愿望让他跑到陕西省农机局请求援助,没想到,他的设想法居然让农机专家们也非常兴奋。

  陕西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很兴奋,来这儿看,来这儿,咱们全省农技员都跑过来,省上也是帮助公司来改进这个机械,很兴奋,因为对于秸秆饲草加工机械来讲它是一种突破,因为以前没有这种机械呀。

  在政府部门的资金和人力援助下,田英申一鼓作气,相继作了六套不同设备,一年半之后,一套能破开那个结,并可以使秸秆柔丝化的理想设备终于面世。

由于盲目扩张,田英申一条龙生产的梦想变成了连锁性赔钱。商场像战场,兵败如山倒,三个月内,全厂亏损两千万元。之后,田英申居然会从一种司空见惯的玉米秸秆变草中发现商机,理性的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创造了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奇迹。

  田英申:和传统秸秆饲草不一样的地方是没有一个有结的,它的利用率大概是95%,而原来只能达到60%-70%,有结就是玉米连接的外皮没有破坏,所以牛吃的时候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消化利用率又比较差,这是一个表面上看到的,所以牛非常喜欢吃这个,它的采食速度快,才是速度提高了30%多。

  养殖户:弄软了吗,弄软,消化也好,也便于吸收吗,相对的来说养殖业那你便于吸收那就生长速度就加大了。

  玉米秸秆变草开始给田英申带来丰厚的收益,他破开了秸秆上的那个结,同时也打开了心里东山再起的那个结。

  然而,他没忘曾经的惨痛教训,并没有马上扩大规模,他深知,所用的设备别人下一些功夫就可以复制出来,要长久占领市场还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他与西安的几家科研院校合作,经过长期探索,又在饲草的保质和营养方面取得了突破。

  养殖户:人家这个机子铡这个草,几乎压的比较实,没有发霉现象,再一个人家公司那个用那种什么细菌,人一培养的话,牛特别喜欢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他是把机械处理和微生物处理结合起来,机械处理就是它现在的拉丝,机械处理完以后,再通过微生物处理,就是把饲料里边的一些纤维素,把这些东西发酵以后,产生一些乳酸,产生乳酸,这个乳酸它就可以被动物利用。

  普通的玉米秸秆,在田英申的手里变成了賺钱的宝贝。黄伟是来自重庆的饲草经销商,2010年10月,他跟田英申签了3000吨的供货协议。

  如今,秸秆的收购价已经涨到了100元一吨,田英申的成品饲草一吨可以卖到320元以上。由于秸秆有了出路,临潼区的老百姓再也舍不得让秸秆付之一炬了。

  临潼区农牧局局长张宏伟:通过玉米秸秆利用以后,我们的农民增收,每亩地增收500到600元钱,这个数字是非常显著的。现在这儿呢,你问所有的,我们省和临近省,所有的饲草加工户,你问老田他都知道,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来这儿培训过,也参观过,老田也给他介绍过,这个人在饲草加工这个领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田英申虽然已经成了当地秸秆饲草化的领军人物,但那块挺立了8年之久的警示碑时刻都在提醒着他谨慎做事。考虑到运输成本较高,他并没有大规模的挺进全国市场,尽管如此,近两年,他的饲草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500万元以上。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