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梁苡萍的坭兴陶:砸出来的千万财富


在她的工厂,每天都要砸掉不少烧制好的陶具,这种别人看来很反常的举动,正是她创造财富的秘密所在。她的“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2006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创作的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四年来,梁苡萍冒着风险自主创新产品达500多个品种。她的财富也以几何般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一千万元。
[致富经]砸出来的财富(2011.5.1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她叫梁苡萍,广西钦州一家生产坭兴陶加工厂的老板。说起梁苡萍,当地人都知道她的经营方式很反常。果然,当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就让记者见识了她反常的一面,带着记者去砸掉一个成本8万元的大花瓶,说是给记者过过瘾。

  梁苡萍:很硬的你看是吧,我都砸不动,给你来砸一下吧。

  记者:你砸不动?

  梁苡萍:砸不动。

  记者:真砸?

  梁苡萍:真砸了。砸一下吧。

  记者:我真砸了。

  梁苡萍:砸底下,底下,上面可能你砸不动。

  记者:好硬的,你看。

  梁苡萍:等一下摔下来。从这边推下来。

  这个历时两个月做出来的大花瓶,在瞬间就变成了一片瓦砾。

  梁苡萍:砸了太可惜了。可惜没办法了,几万元钱没了。

  仅拉坯、雕刻的费用,就要耗费8万元成本,曾有人出10万元要买这个花瓶,但她没同意,却让记者砸着过手瘾。

  在她的工厂,每天都要砸掉不少烧制好的陶具,这种别人看来很反常的举动,正是她创造财富的秘密所在。

  而她最疯狂的一次是在2006年,那一年,她将4万多个合格的坭兴陶电饭锅内胆一个不剩全砸了。说起她当时的疯狂举动,员工至今仍然心痛不已。

  员工王景友:你把这个砸掉了,我们干什么?那你不是不要我们了?那我们不是失业了?

  记者:饭碗都被砸掉了?

  员工王景友:是啊,饭碗都被砸掉了。

  4万多个电饭锅内胆,是十几个工人辛辛苦苦,用半年时间,手工做出来的,而这些内胆每一个都是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合格产品!

  记者:以前我们的内胆,都是合格的吗?

  梁苡萍:合格的,这个是炖燕窝的水炖盅。

  既然都合格,梁苡萍为什么要把他们砸掉?而且一砸就是4万多个,一个都不留。她的反常举动让所有人都不理解,而她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梁苡萍告诉记者,如果2006年她不砸掉那些内胆,她的坭兴陶工厂现在就不可能销售额过千万,而是早就关张停业了。那么,梁苡萍每天砸掉一定数量的陶具与她年入千万的生意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在她的工厂,每天都要砸掉不少烧制好的陶具,这种别人看来很反常的举动,正是她创造财富的秘密所在。她的“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2006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创作的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四年来,梁苡萍冒着风险自主创新产品达500多个品种。她的财富也以几何般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一千万元。

  梁苡萍是广西灵山县一位房地产老板。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她,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经商天赋。她中专毕业后,从边贸生意做起,开过专卖店、装修公司,最后从事房地产。每一个生意她都做得非常地顺利。赚钱对于经商20多年的梁苡萍来说,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梁苡萍:那时,耳环都是金的,项链、手链、戒指,反正戴的满身都是金的,所以一回去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归国华侨,以前华侨才喜欢戴那么多的金银。

  2004年,就在她的房地产生意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与一个人的偶遇让她看上了一个正在没落的产业。

  梁苡萍:他一过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淳朴的那种,满头都是汗,然后又没有餐纸来擦,他就拿那个袖子来擦汗。这样擦这样擦。

  梁苡萍偶遇的就是眼前这个叫李人帡的人,当时李人帡所在的工厂已经濒临破产,厂里大部分工人都到广东等地打工,只有李人帡还留在厂里不肯走。

  记者:工资有多少钱?

  李人帡:200元,那时,200元也不错的了,当时有连续5个月一分钱都得不到的。

  在2004年,一个拿着200元工资,守着快破产工厂的老人,为什么会让精明的房地产女老板放弃自己的房地产生意,并一度陷入卖房卖车的困境呢?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李人帡的身份让梁苡萍大吃一惊。这个在她眼里土里土气的看厂工人,竟然是广西唯一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技艺传承人。可让她不解的是,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会落到看厂地步呢?

  其实,李人帡并不是没有出路,当时,广东一些陶器加工厂开出高价,要聘请他,但李人帡没有答应。

  记者:给你开的工资是多少?

  李人帡:12万。

  记者:年薪12万,你过去了?

  李人帡:我没过去。

  记者:为什么没过去?

  李人帡:因为我干这个坭兴陶也干了几十年,我认准这个坭兴陶有很广阔的前途的。

  因为看好坭兴陶产业,李人帡宁可放弃外地高薪诱惑,每月只拿着200元工资,也要守着一个快破产的老厂。李人帡的事,让梁苡萍很是感动。

  梁苡萍:说老实话,到广州那边去,佛山那边,他这个牌子,他这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证书,在那里一个月他不做工都有,一个人都有几千元一个月。但是那么高薪的时候,他都不离开这个厂,证明他对这个企业对这个产业还是抱着很大的希望。

  听说30多万就能建一个厂,梁苡萍当时就有了投资开厂的想法。而另外一个信息更坚定了她加速办厂的决心。

  坭兴陶古称越陶,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在上世纪80年代,坭兴陶曾辉煌一时,90年代末,坭兴陶走向没落。

  那个时候,紫砂电饭锅在国内卖得很火。商家宣传的紫砂锅内胆,其实就是坭兴陶烧制出来的。李人帡的同事当时就在广东的工厂生产电饭锅内胆。梁苡萍更动心了,当时就决定投入100万元,建一个钦州最大的厂,从最高起点来做坭兴陶产业。

  2005年8月,梁苡萍去广东考察,看到一个个烂瓦棚一样的厂房,一两天都能出一车电饭锅内胆,她更加坚定这是一个轻松赚钱的生意。

  梁苡萍:那个环境还做得那么大的生意,我们这个厂是最大的一个厂房,环境比他们的好,厂房比他们的大,肯定比他们做得好。

  从广东回来后,梁苡萍把可以调动的3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来扩建厂房,能做多大做多大。每当说起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时,她都禁不住手舞足蹈。

  梁苡萍很庆幸,那次偶遇,竟然让她找到一个如此赚钱的项目,按照这样下去,半年时间,就能把300万元的成本收回来。在与美的公司谈好合作意向后,她就请人管理工厂,自己回到灵山继续经营房地产,当起了甩手掌柜。

  梁苡萍:我只要开工就有钱了,我还跟我朋友吹牛,我说,最多两三个月我们就有钱回来了。

  让梁苡萍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种看似轻松挣钱的生意,背后却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工厂看起来天天都在满负荷运转,其实每个月都亏损十几万元,半年下来,她的工厂已经负债近百万元,流动资金全部耗光,而这时,梁苡萍的房地产项目也刚做好基础,正需要大量的投资,根本没有钱往这边挪,她陷入了资金困境。苦到宁愿步行8公里,也不愿意多花一块钱车费的地步。

  梁苡萍:伙食费没有,电费没钱交,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去,我回去叫他们借钱,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我。

  妹妹:不借钱给她,看她怎么做,还做不做。

  记者:叫她死心了?

  妹妹:对,叫她死心,不要在这里做,就回灵山。

  那几年,房地产生意很火,看到梁苡萍的坭兴陶生意快黄了,家人趁机想办法让她回去专心经营房地产项目,梁苡萍不但没回去,反而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轿车和在南宁的别墅卖掉,马上要赚钱的房地产项目也低价转让出去。

  梁苡萍:我做哪一行我都不认输的,我都要比别人强,我这个性格就是这样,我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不可能放弃,如果在我辉煌的时候可能我会考虑,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我一定会做得出来,你们不要小看我。

  工人看梁苡萍搬到厂里来住,都希望她能力挽狂澜。但是,半个月之后,梁苡萍的疯狂举动,却让工人寒心了。

  记者:当时就这样砸?

  梁苡萍:当时全部砸了,几万个都砸了,当时都是好的,不是残次品,工人辛辛苦苦做了七八个月的,全砸掉了。

  为什么回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梁苡萍就把工人辛辛苦苦七八个月做出来的4万多个电饭锅内胆全砸掉呢?这一砸,又怎么让梁苡萍砸出了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坭兴陶产业?

  2006年5月,梁苡萍和员工尹旭去广东卖货,在潮州的一个批发市场,她终于找到了工厂亏损原因。

  尹旭:批发市场的价格,跟我们出厂的成本价,都已经差了一倍了,然后我们再加别人的利润在出售,相对来说就高了一倍多了。

  原来,同样是生产电饭锅内胆,潮州的很多工厂用的却是机器化生产,成本很低。而梁苡萍的工厂则沿用坭兴陶的古老手工艺来制作,价格上完全没有竞争力。

  内胆加工厂负责人:你像这种手工化,你做这种炖盅,起码要10元,我的机械化五六元就可以了,一天机械化可以做500个,你手工你能做多少个?做得10个就算不错了。那如果按你的意思说,如果手工做的话肯定会亏本,肯定亏本。

  成本太高,与美的等大公司达成的合作意向也泡了汤。回来后,梁苡萍左思右想,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产生了怀疑。她想,难道自己这次真的错了?

  就在这时,一个朋友的电话让她的事业有了新的转机。

  梁苡萍:他说我们的会议在桂林开,那时候他就说想订一些礼品。从这几句话,我就想到这个。会议都订礼品,那好多会议,那不是很多商机吗。

  2006年6月,自治区民政系统要在桂林召开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朋友知道她投资了坭兴陶工厂,想要90套茶具代表广西送给参会代表。梁苡萍满口答应下来,可接完电话,她又开始犯难了,自己工厂里满地都是内胆,哪有什么茶具。不过,她认定,这笔生意也许会给她找到一条出路,心想就是出去买也要给他凑齐。

  梁苡萍:我听说老厂有,那时候,我下午就去老厂那里买一个,东拼西凑,拼了一个十件套回来。

  梁苡萍将拼凑起来的十件套茶具当作样品送了过去,没想到,居然把这笔生意谈成了,可就是这笔2万元的小订单,让梁苡萍砸掉成本近60万元的内胆,她的举动让在场的工人都觉得疯狂。

  工人王景友:一砸就全部砸光,全部当瓦片。

  记者:砸了多少?//我要创富网 //

  工人王景友:砸了几万个,全部砸光,不要,当时大家每个员工,当时还说,老板是不是有点疯了?有的人说,老板是不是疯了?出去一趟回来,去考察回来就全部砸掉是什么意思?

  梁苡萍:那时候他们也无奈,见老板这样说,先不砸也砸,他们也心痛?也心痛,他们说一砸烂,我们心里也跳碰碰的。

  记者:你心痛吗?

  梁苡萍:肯定心痛啊,不心痛是假的,是吧?这个都是钱,砸钱,你以为是砸什么?

  其实,梁苡萍并不是没想过处理掉那些内胆,但要给4万个内胆找到下家并非易事,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贱卖那些产品,还不如尽快清空仓库和车间,生产高利润的手工工艺陶。

  梁苡萍:以前水炖盅比这个还要大,比这个还要高,才十多块钱,现在这个罐子比他小,然后就是增加了一点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那个价值就提起来了。现在卖多少钱?现在这个零售价都200多元。

  将这样的日用陶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变成工艺陶就能卖个好价钱,这是梁苡萍在桂林的那次会议得到的启示。

  那段时间,梁苡萍提着样品走遍了南宁市大大小小的单位。从会议礼品上打开了缺口,2006年,梁苡萍就扭亏为盈,会议礼品成了梁苡萍当时的主攻产品。

在她的工厂,每天都要砸掉不少烧制好的陶具,这种别人看来很反常的举动,正是她创造财富的秘密所在。她的“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2006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创作的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四年来,梁苡萍冒着风险自主创新产品达500多个品种。她的财富也以几何般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一千万元。

  砸掉内胆,为梁苡萍亏损的企业找到了一条出路,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她却每天都要砸掉一定数量的新产品。

  梁苡萍:但这个瓶,它的泥坯到刻好,成本都要8万多元。

  砸掉一个这样的花瓶至少损失8万元,可就是这种看似赔钱的行为,却为她带来更多财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7年,钦南区政府找到梁苡萍,希望她能赞助一场捐助希望工程的慈善活动,第二届“千年名龟出钦州暨千年古陶文化节”,赞助的方式是烧制一个直径一米的大碗,用来装乌龟汤,然后拍卖。对梁苡萍来说,这场活动虽然赔钱,但是她又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梁苡萍:这个活动从开始媒体就来一直跟踪,从报道宣传来讲,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这个活动做好了以后,对我们的企业的宣传,起到一个很大很大的作用。你拿多少钱都是做不到的。

  如果能够参与这个活动,公司的知名度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梁苡萍决定接下这个活,可是,陶坯经过加热后,都会收缩,要烧制直径一米的大碗,碗坯就要做到1米2,坭兴陶历史上,还没有人烧制过那么大的东西。拉坯的时候,意外就发生了。

  梁苡萍:开始那个坯拉到那么大,拉到一半高了,突然,它那个坯全部塌下来了,塌下来了,整个坯,塌下来了,就像这样,这样,整个就这样了,就塌下来了。

  为了保险起见,梁苡萍让工人做了两个大碗,想着,两个大碗总有一个能成功吧。尽管梁苡萍做足了准备,然而,出窑的那一刻,她还是失望了。

  梁苡萍:那个大碗有一个大碗那个脖子歪了,有一个真的也裂了一条缝很大。

  梁苡萍的脑子一片空白,眼看三天之后活动就要开始。拉坯、刻图、烧制,最快也要一个月时间。很显然,重新制作是不可能的。

  就在大家都很沮丧的时候,梁苡萍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歪的碗转动180度回炉重烧。

  尹旭:前面都没有人做过这种回炉的事情出来,我们也不清楚回炉到底会怎么样,我们都认为是白费心机了。

  姚能康:当时我说,我烧那么多年我还听你,说要烧回炉这么大的东西,小的可以。

  姚能康做了几十年的烧窑工,也从没见过回炉就能把歪的碗还能烧正过来,这一回炉,电费就是好几千块,这不又是烧钱呢么?此时离5月1日的活动只有三天时间,如果这次烧制不成,前面两个月的努力就付之东流。

  但是梁苡萍却不死心,宁肯烧掉几千块,也要做最后的尝试,可大家还是担心,歪的碗能烧回来吗?

  终于到了出窑的时间,大家的都紧张地盯着缓缓打开的窑门。

  工人姚能康:到了出窑的时候拉出来,又正了我们很高兴,这是第一次烧的成功。回炉又烧的成功了。

  梁苡萍:一出窑出来,真的给他烧得圆回来,全部烧得圆回来,一个大碗开始是歪的,全部烧得圆圆的,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奇迹。

  大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重新回炉,就能把一个已经歪了的大碗烧回来呢?原来,当时的窑炉两边温度不一样,碗坯受热时收缩不同,梁苡萍将碗转动180度回炉重烧,竟然歪打正着,将碗烧了回来。

  经过一夜的打磨、抛光,直径一米的坭兴陶巨碗被摆在了活动现场的正中央,并在活动结束后拍出了2万元的价格。

  梁苡萍:每天那个小孩大人,个个都抢着在那里照相,然后电视台那个镜头总是对着我们这个展厅。每个镜头都是我们这个大碗,没想到效果会那么好,从那以后我的思路就全开窍了。

  受大碗的启发,梁苡萍又看上了花瓶等大型陶器,然而就是成本八万元的大花瓶,为什么梁苡萍有时候要砸掉?这跟她的财富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这对她来说又是一种冒险,这样2米高的大花瓶制作成本大部分都在入窑之前,而最大的风险却是在入窑后的烧制阶段。

  梁苡萍:费了几个月的功夫刻了出来,还是一个问题,能不能烧成,如果烧烂了全部废了,工钱还是要给,成本还是要出的,所以我们就要担这个风险。

  一旦烧不好,8万元就是一锤子的事。梁苡萍让记者过瘾的就是有瑕疵的大花瓶。

  梁苡萍对质量的要求几近苛刻,规定凡是质量达不到一级标准,既使产品合格,也全部砸烂扔掉,哪怕是名家名作也不例外。

  梁苡萍:这个也挺好,这里都是歪的,你看歪的都要砸的,不砸它就砸我牌子的,肯定要砸的,就是送人都要送好的。

  她的“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2006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创作的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四年来,梁苡萍冒着风险自主创新产品达500多个品种。她的财富也以几何般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一千万元。

  编导:周勇藻 张瑞杰

  摄像:刘杰

  协助拍摄:中共钦南区委宣传部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