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秋平:贴在车窗上的汽车贴膜让他赚千万


柯秋平,1994年他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0年拿着2000元开始创业,从汽车服务业起步,现在带动500多农民共同致富。本节目为《创业中国---江西篇》系列节目。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
[致富经]贴在车窗上的财富(2012070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创业中国-江西篇(6)

  记者:这打穿了吗?

  柯秋平:没穿,没打过去。等一下看反面就行了。整块都没破。你看。

  记者:平的这面是?

  柯秋平:对,这边是没问题的,没穿。

  记者:后面真没穿。

  柯秋平:这里还是子弹,很明显的。

  他叫柯秋平,用枪打玻璃正是他的创意。这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八毫米厚,在六米外开枪,子弹能把玻璃打穿一个鸡蛋大的洞;现在这个人拿过来的玻璃上,柯秋平只是贴了一层东西,这块玻璃一下就产生了魔力,同样在六米外开枪,子弹不但打不透玻璃,弹片还被卡在玻璃中。这种反常情况不仅让记者好奇,就连平时见惯打靶场面的特警也被吸引了过来。

  特警:这个子弹的弹头都镶在里面去了。

  特警:这个怎么卖啊?这什么牌子?多少钱?

  特警:把这个东西做成防弹衣给我们穿,就不用那么厚了,是吧?

  柯秋平到底贴了什么,能让子弹都打不穿玻璃呢?接下来,他的举动更加疯狂。

  这辆车是柯秋平的,他在车窗上贴了东西后,竟然拿出棒球棒,让记者砸他的车窗。

  记者:砸坏了你不会让我赔吧?

  柯秋平:没事,千万不要客气。

  记者:我真不客气了?

  柯秋平:用最大力气打,用最大力气。可以再大点力气,没事的。可以用大点力气,不怕的。你看我来给你演示一次。让一下。

  子弹打不穿,棒球棒也砸不破,秘诀就在于玻璃上贴的东西。靠着这种东西,柯秋平短时间内就迅速积累了上亿财富。而在六年前,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地区掌握,在中国大陆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柯秋平的横空出世,震惊了整个行业。

  经销商熊木发: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个神话的,以后不敢说,以前是没有,属于是一个教父级。

  艾增新:在国内绝对是老大,产能这块绝对是老大。

  朋友时小武:柯秋平在我们心目中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

  柯秋平名声大震,更让人们佩服的是,今年33岁的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他决定进军这个行业时,连生产设备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整个中国大陆同行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只上过初中的柯秋平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个被业内人士奉为教父的年轻人,又创造了哪些奇迹呢?这一切,还得从柯秋平创业之初,他用仅有的2000元本钱,一年赚到80万说起。

  彭泽县定山镇是柯秋平的老家。说起他小时候,当地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柯秋平经常逃课,没事儿就在街上闲逛,但他14岁时做的一件事却轰动了全镇。

  这是当地市面上第一台电动婴儿床,它竟然是柯秋平14岁时设计的,目的是让母亲照看哥哥家的孩子时能轻松些。

  柯秋平:之前我们还装了一个声控系统,小孩一哭它会自动摇。声控系统就拆了,时间太久了。

  记者:十几年了?

  柯秋平:对,十几年了。

  虽说组装电动婴儿床让柯秋平露了把小脸儿,可他偏科太严重,没念完初中就退学了,在家待业了三年。19岁的柯秋平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广州闯荡。

柯秋平,1994年他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0年拿着2000元开始创业,从汽车服务业起步,现在带动500多农民共同致富。本节目为《创业中国---江西篇》系列节目。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

  广州越秀区天福路是全国汽车配件集散地。1998年,19岁的柯秋平在这里找了一份货车司机的工作,帮一家销售汽车膜的公司拉货。可干了不到两年,柯秋平在拉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商机,他当即决定拿出全部积蓄2000元钱去创业,还扬言要和实力雄厚的汽车4S店抢生意。

  经销商熊木发:不管是业务,不管是技术这一块都没有掌握好,你说能够到那边一下子能够做得很好,那是不可能。

  朋友柯菊初:他的想法一般跟我们这些打工的想法简直是不一样的。

  柯秋平要做的就是汽车贴膜。2000年时,汽车贴膜大多是4S店的副业,也有些个人在做,赚的都是辛苦钱,一年到头收入也不过四五万元。可就是这个很寻常的生意,柯秋平却用2000元做本钱,一年赚到了80万。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0年2月的一天,柯秋平走进一家4S店,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合作条件。

  柯秋平:我们就帮他施工,整个产品的提供,整个过程我们来做,他们就负责客人来了介绍。

  柯秋平承诺,4S店只要介绍一个客户,就能白白拿到六百元报酬。当时,4s店贴一台车的价格才四百多元。不出力还能赚得比以前多,十几家4S店很快和柯秋平签订了合作协议。可签完协议后,就连4S店都想不明白,这怎么看都是亏本的买卖,柯秋平到底怎么赚钱呢?

  采访期间,柯秋平给了记者两张车膜,外表看起来差不多的膜,用一张人民币就看出了差别。

  柯秋平:这张是真的。上面的灯光照下来是紫外线。你看我们这张膜,你看隔不隔紫外线?这是光线,把它隔住。是不是还可以看得到里面的水印?你看我们这张,轻轻移过去,整个水印就没有了。

  2000年,这种防紫外线的隔热膜刚刚面市,柯秋平在运送膜的时候敏锐察觉到其中的商机。手上只有2000元本钱,根本开不起店,他脑筋一转,开出高价吸引4S店给自己介绍客源。当时,柯秋平把新膜定价为一辆车1600元,可是4S店贴一辆车仅需三四百元,那么贵的膜如何卖出去呢?

  柯秋平决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他用仅有的2000元钱做了一个展架,用来测试玻璃在光照下贴膜和没贴膜两个区域的温度。

  柯秋平:我现在开灯做一下测试。

  记者:有那么明显吗?

  柯秋平:特别明显。刚刚30摄氏度,现在升到35摄氏度。你再看一下这边,这已经升到46摄氏度了,49摄氏度,50摄氏度。摸得到,体会得到,这个是最重要的。

  就用这种办法,柯秋平拉来了很多订单。有了订单,他卯足干劲贴膜。没钱请工人,裁膜、贴膜全是他一个人。柯秋平手上这条长四厘米的伤疤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柯秋平:这以为是失恋什么的,其实这不是,就是当时刚创业,每天晚上要磨工具,磨得不小心,就把这划了个大口子,血管当时都出来了。然后我用薄膜把它包起来,不让淋水,扎一下之后,我第二天还要去干活。

  贴膜要喷水,伤口沾水就发炎,一个小小的伤口三四个月才能愈合。但柯秋平不敢休息,因为任何一个客户对他来说都至关重要。

  柯秋平:累死了你必须往前去冲,客人他今天叫你去贴膜,你说不好意思,没人,对吧?告诉你,没人,他就下次不找你了。

  没日没夜地干活,到2000年底,柯秋平已经与六十多个汽车4S店、美容店合作,还组建了自己的贴膜团队。这一年,21岁的柯秋平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柯秋平:到账上一看,发现账上怎么有八十多万元钱,都是我意料之外,我说还可以。

  在这个市场上,柯秋平一下子成了传奇人物,很多人对他用2000元一年赚了80万元津津乐道,这条街一个月就涌出了二十多家做汽车贴膜的店。

  可没多久,人们发现,柯秋平做了一件非常反常的事情,他掏钱让员工去做贴膜老板,简直是在培植竞争对手。

  柯秋平:福州有我的人做,西安有我的人做,北京有我的人做,全国各地都有我的朋友。

  眼看贴膜的人多了,柯秋平灵机一动,从贴膜迅速转型去卖膜,而经他帮助创业的员工就是最好的销售渠道。2004年时,柯秋平的车膜供应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近四成。他的发迹成了广州车膜行业的一个谜,很多人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经销商李湘菊:黑黑瘦瘦的一个男孩子,打包叫他帮帮忙也可以,真的这样想的,结果他一递名片给我的时候,我就吓了一跳,大名鼎鼎的柯总,这下完了,完了,闯祸了。

  短短几年,柯秋平成为车膜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2004年,他甚至用闲钱在广州一口气买了七套房。但他没想到,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这个危机让他几近倾家荡产,也是这个危机让他进入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行业,在短短三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财富。

  2005年的一天,柯秋平刚进办公室,员工就告诉他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儿:由于看到大陆车膜市场的火爆,一直给他们供膜的台湾企业,跳过柯秋平直接给下游经销商供货,培养自己的市场,对柯秋平则是控制货源。

  员工时招军:发货的频率比较低,给我们的货非常少,比如以前我们要十个货柜,他可能就给你一个货柜。

  柯秋平:现在市场做得这么好,反而被货源给卡死了。

  断了货源就等于断了财路,柯秋平决定找对方谈判。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他特意从网上下载了生产太阳膜的资料和图纸。2005年5月的一天,柯秋平带着资料找到台湾客商,他警告对方,如果再不正常供货,他将自己生产太阳膜,可台湾客商的态度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柯秋平:就算我把机器从我台湾搬到你大陆装起来,你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江西省彭泽县定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艾增新:你假如能把这个太阳膜做出来,我把这个头挂在脖子上。当时台湾人那样跟他说。

  生意没谈成,还被人奚落一顿,对方的话深深刺激着柯秋平的神经,他下定决心要开工厂生产太阳膜,但这却成了同行的笑柄,因为那时候国内还没人能自主做出太阳膜。

  经销商黄志华:咱们说钱这一块,已经几千万了,说到技术这一块,没这技术有钱还不一定做得了。

  经销商温友江:帮他们卖了很多货,我们去到工厂,他都拒绝我们参观那个生产部分的工厂,就说只看仓库、样品间。

  柯秋平初中毕业,连生产设备都没见过,他要生产,所有人都说他是痴人说梦,但柯秋平却对自己信心十足。那时候,他经常像这样开着跑车上演速度与激情。在他看来,自己连改装汽车、造飞机都不犯怵,何况只是生产一层薄薄的膜。

  柯秋平:改装车,不是经常有时候轮胎、刹车,各方面的。

  姐姐柯红霞:还改车,做直升飞机都做。在广州,买了一大堆零件放在屋顶上。他说,到时候,一年之后你就看我的吧,飞机飞上天。

  柯秋平:喜欢机械,喜欢刺激,疯狂。

  2006年,时任定山镇书记的艾增新找到柯秋平,告诉他回乡创业有优惠政策。半年后,柯秋平就在老家建起厂房,买回做太阳膜的设备,开始试验生产。然而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来了,生产的膜有黑点,是废品。很快,报废的膜就堆成了山。

  柯秋平:一袋一袋的都是钱,像这个,一袋下去,像这个一袋估计得一两万了。

  记者:一袋啊?

  柯秋平:一袋。对着这些废料,心里……心都碎了。

柯秋平,1994年他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0年拿着2000元开始创业,从汽车服务业起步,现在带动500多农民共同致富。本节目为《创业中国---江西篇》系列节目。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

  每天生产投入将近五万元,一个月下来就得一百多万元,柯秋平心急如焚。当时,生产太阳膜的设备大都是从国外定制,质量没问题。柯秋平想尽各种办法,甚至让工人把所有机器零件拆开,把每一颗螺丝都擦得干干净净。这样折腾了半年,也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下,工人竟然请了人来看风水。

  员工刘鹏:我们这里最有名的风水大师,请过来了,在我们车间走了一遍。

  柯秋平:这个桌子当时就是这样横着的,他说你横着在这个地方不大好,要顺着机器这样。

  记者:有效果吗?

  柯秋平:后来也没什么效果。

  2007年4月的一天,工人突然发现柯秋平不见了。直到几个小时后,有人才在一辆车上找到了他。眼前的那一幕,让时招军吓了一跳。

  员工时招军:他当时就这样抱着,躺在那里,他一个人都不理,我们敲门敲得那么响,他都好像没听见一样。

  姐姐柯红霞:就那样歪在车上,我们都怕他想不开了。

  柯秋平:什么都没有了,好像感觉这个事情怎么这么难,太难了,好难,好难。

  建厂半年,干投入,没产出,手上六年的积蓄上千万已经花光了,自信满满地回来,如今生意还没开张就要倒闭,别人怎么看?柯秋平的情绪彻底崩溃了。那一天,他在车里整整呆了一个下午。远在广州的父亲听说后,赶紧给招商回来的镇书记艾增新打了一个电话。

  艾增新:(他父亲)说,艾书记,你真要帮帮忙,劝劝我儿子,叫他不要干了,这样干下去,人真的是会得神经病的,会发疯的。

  父亲柯均安:人搞成精神病,回家定一下心,我叫他回来,不要再去搞。

  母亲时福妹:跪在那里就说,老天爷啊,外国的人做得出来,我怎么做不出来,我怎么这么笨。

  就在关键时刻,父亲给柯秋平指了一条道:广州的七套房产,2007年时每年的租金已经有二十多万元,他完全可以靠租金在广州过上好日子。柯秋平却听不进去,他还要卖房去做膜。

  柯秋平:搭了命也要上去,一定要成功,再苦再累,哪怕死掉了,死都要死出个样子。

  2007年8月,柯秋平拿着卖房的三百多万元回到工厂。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车间里,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一天,一个试验结果引起了柯秋平的警觉。

  柯秋平:那天有两个结果,上午是没出问题的,下午是出问题的。

  柯秋平赶紧回到生产车间,让工人完完全全按照上午和下午的操作流程重新演示了一遍,他发现,工人在倒原料时动作上有一个破绽。

  柯秋平:原料桶,他们是用吸管吸的,下午就是原材料不多了,他就直接倒进去了。停,我说,你再拿一桶,另外放旁边的那几桶,你不要倒,静悄悄地拿过来,然后用吸管再给我吸一遍。

  原来,倒桶会把沉淀带入原料,吸管吸则不会有问题,困扰柯秋平半年的难题竟然是一个动作。他这才明白,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每一个都可能是生产膜的致命杀手。柯秋平马上带着工人对所有的机器重新修整。

  2008年,柯秋平生产的太阳膜投放市场,这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很多人惊呼:柯秋平推进了中国业界的历史。

  经销商熊木发:以前的膜都是进口,他现在能把这个膜做到出口去。

  经销商李湘菊:我在问柯总,我说,真的是你生产的?他说,是啊。因为真的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韩国客商李基晶:价格也不高,还有质量和高档货一样的。

  靠着低成本和运输优势,柯秋平的产品很快打开国内市场。到2011年时,柯秋平已经拥有八条生产线,工厂24小时生产,订单还经常排到一个月之后。生产步入正轨,柯秋平再次消失在众人眼前,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建筑膜。

  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因此,柯秋平能否成功,关键就在这台机器上。他告诉记者,这台设备从国外购买要五千多万,但他却只花了一千多万元。

  柯秋平:我们自己组合在一起的,美国的一些电源、一些配件,然后再加上国外的一些配件,配在一起,这样整个价格就下来了。

  柯秋平用一年半的时间组装成功。目前,建筑膜已经开始投入市场,同时推出的还有手机膜、白板膜产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让很多人都惊讶。

  艾增新:他做这个膜,就像变魔术一样,你今年是一个这个东西,明年就出一个那个东西。

  柯秋平:我要拼命往上爬,再不爬,大帮人都涌上来了,我不用力爬,就会向下滑。

  从一个打工仔,六年时间成为国内车膜界重量级人物,27岁进入太阳膜生产,六年钻研从外行成为内行,成长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初中毕业的柯秋平实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飞跃,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记者:谭思晨

  摄像:刘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ettv_video--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