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琴卖大头菜年售2000万的创业故事


宜宾是榨菜之乡,这里家家户户通常都是把大头菜做成咸菜来吃。正因为对大头菜如此熟悉,施正琴更觉得她口中的大头菜与众不同,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点,但又不像传统的腌制大头菜那么咸,甚至可以当零食吃。施正琴觉得这种口味的大头菜可能会具有商业价值,如果开发成产品,一定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也喜欢吃。施正琴说服当地农民将冬季种完水稻空闲的土地种上大头菜,此举每年为当地上万户农民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
[致富经]被10万元违约金逼出来的传奇财富(2011.3.16)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公司副董事长陈家华:技师,注意了,现在比赛开始!

  员工:一二,加油!一二,加油!一二,加油!一二,加油!

  助兴快板:磨亮刀切靓菜戎陈坊大头菜,麻辣鲜香人人爱,夫妻吃了更恩爱,小朋友吃了最可爱,要问此菜何处有?国内国外都有卖,都有卖。平时工作多努力,年底红包给大的给大的、给大的。

  这是一家专业生产腌菜的企业,此时工厂里的员工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技能比拼大赛。

  员工:加油!加油!

  陈家华:比赛到此结束。

  经过评审团的最后认定,最终有8位选手得到了工厂颁发的奖状和奖金。

  施正琴: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第一名,毛光荣!毛光荣是谁?

  公司副董事长陈家华:谢谢,继续努力。

  董事长施正琴亲手为获奖的选手带上了红花。

  施正琴:红包是个象征性的,名誉是不能拿金钱去比的,所以说,这个荣誉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

  陈家华:技艺比赛在我们公司来讲都是不定期的,经常都在搞,通过这样的比赛,提高我们工人的生产技术水平。

  工厂里大部分员工都是农民工,和他们一样,董事长施正琴原来也是一位农民工,3年前她还外债缠身,生活艰难。而就在3年前,她的命运突然发生了巨大转变,她用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将当地原本不值钱的大头菜一年销售出了2000多万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施正琴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施正琴6岁开始就帮父母干农活,到了卖柑橘的季节,她要摸黑起早,走十多里的山路,帮母亲把柑橘背到街上。为了上学不迟到,她常常凌晨两三点钟就得起床,因为起得太早,上课时老是打瞌睡,非常好学的她为了能读书,想尽一切办法去补课,即使这样,到了初中家里还是供不起她读书,施正琴被迫辍学回家,这段经历成了一家人揪心的痛。

  施正琴母亲:老师很喜欢她,我们的娃读书又用功,只是我们的条件环境太差了,把她拖得都没有考高中,就没有文化了。反正我的这个娃儿几乎都是饿大的,不是喂大的,我们完全没有能力给饭给他们吃,是饿大的,命惨。

  施正琴先后做过建筑工人,摆过地摊,卖过小火锅。然而,命运总是跟她开玩笑,她尝试做过几十个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

  2001年,施正琴的火锅店赔钱倒闭;

  2002年-2005年间,施正琴先后关掉了羊场、鸡场、猪场;

  2005年-2006年间,施正琴的石场和煤场因赔钱转让……

  连施正琴自己也记不清到底经历过多少次失败,这期间,她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当时双方父母都需要他们赡养,还有自己的小家要顾,生活的重担狠狠地压在了这对小夫妻身上。施正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分忧,然而,屡次经营失败,又使生活更加艰难,而她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她逼着自己振作,继续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宜宾是榨菜之乡,这里家家户户通常都是把大头菜做成咸菜来吃。正因为对大头菜如此熟悉,施正琴更觉得她口中的大头菜与众不同,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点,但又不像传统的腌制大头菜那么咸,甚至可以当零食吃。施正琴觉得这种口味的大头菜可能会具有商业价值,如果开发成产品,一定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也喜欢吃。施正琴说服当地农民将冬季种完水稻空闲的土地种上大头菜,此举每年为当地上万户农民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

  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施正琴吃到了一种口感特别的蔬菜,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有了重大转机。

  2006年的一天,一位叫陈锐的朋友到施正琴家来串门,特意带来了父亲亲手腌制的大头菜。

  施正琴:这个菜非常非常好吃,绵中带脆的感觉,回甜回甜的感觉,甜味把那个盐和香味能够融合在一起,综合那个口感是非常非常特别的。一口气就吃了两三个,就吃爽了。

  施正琴吃的大头菜在她的家乡宜宾是一种既普通又便宜的蔬菜,是芥菜的一种。宜宾是榨菜之乡,这里家家户户通常都是把大头菜做成咸菜来吃。正因为对大头菜如此熟悉,施正琴更觉得她口中的大头菜与众不同,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点,但又不像传统的腌制大头菜那么咸,甚至可以当零食吃。施正琴觉得这种口味的大头菜可能会具有商业价值,如果开发成产品,一定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也喜欢吃。带着这样的想法,她找到了做出这种口感大头菜的人——陈家华,希望与他合作,把大头菜开发成产品,没想到对方却一口回绝了她。

  陈家华的手艺是父亲教的,96岁的父亲陈久进告诉记者,这门手艺是祖传的,陈家祖上有规矩,腌制大头菜的独门绝技是不允许外传的。

  陈家华父亲:我就传他一个人,其他的没有外传,就是没有孩子也不能够教给外人,就是这样的意思。这就是一个意思,就是说祖传的意思。

  陈家华:很多人在我面前问是怎么做的,想学,但是家里面也有严格的要求,老人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外传。

  虽然被拒绝,施正琴并不死心,她开始频繁地去陈家帮忙做家务,但始终不提合作的事。

  一来二去,施正琴与陈家的人很快熟悉起来,并且相处得非常融洽,终于有一天,陈家华被施正琴的诚意打动,愿意跟她合作,共同办一厂子加工大头菜。

  施正琴:我不像别人一样,来了一次,说了一次,不行,就不来了,我们是厚着脸皮,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去找他,但是先去找他的时候说大头菜,中间就不怎么说这个事,来来回回就跟他聊,跟他聊天,扯家长里短的,但是,他知道我们的意图,就是想说服他。

  陈家华:为人正直,这个人品也比较好,能够吃苦和耐劳,能够有事业心,由于这几个原因,当时我想了一下,我也就同意了。

  得知陈家华愿意和自己合作,施正琴当天晚上就写了份协议。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避免散伙,她还在协议中特别写明:如果一方退出,要支付给另一方10万元的违约赔偿金。因为对自己技术的自信,陈家华毫不犹豫签了字。

  陈家华:第七条,合伙人在合伙经营期间,擅自退伙,必须经另一方同意,否则,擅自退伙一方应赔偿对方10万元。当时10万块钱也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是由于这个压力来讲,可以说变成我们两个的动力。

  施正琴:是一种鞭策,是种动力,是一种站在悬崖边上,要么朝里面靠,要么就一起下。

  他们用东拼西凑的4万元购进了7吨大头菜,在施正琴的家里开始了把大头菜做成产品的实验。制作腌菜之前需要把大头菜晾干,传统的办法是将大头菜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院子里自然风干,而规模生产如果采用这种办法费时又费力。为了想省工省力,他们决定把7吨大头菜全部平摊着晾晒。

  七八天后,施正琴来到晾晒大头菜的地方,当她拿起大头菜时,瞬间心里凉了半截。

  施正琴:为了节约这个成本,人工成本,方便,就这样做了,这面就是朝下面的一部分,它没有跟空气接触,没有被风吹着,所以说,变质了。

  新鲜的大头菜水分很大,空气不流通的背面很容易发霉变质,就这样,7吨大头菜被白白地扔掉了。第一次的试验失败,大家并不气馁,马上调整了晾晒方法,又再次购进了5吨大头菜。

  接下来他们想尽办法,希望把大头菜在霉变以前就烘干,甚至还专门制作了个铁炉,但最后都失败了。大头菜还是一吨接着一吨地被倒掉,借来的钱也跟着全部打了水漂。陈家华再也沉不住气,想要放弃。

  陈家华:对我来讲,好像泼了一瓢冷水,心里有种失落感。

  施正琴:他心疼,心里面特难受,而且很舍不得,那么多全部丢掉,不是大头菜,是我们的本钱呀,血本呐!他非常……感觉到不行了,是不是今年就不必做了。

  为了挽救危局,施正琴不得已再次提起那份10万元违约金的协议,按照约定,如果谁先退出,就要给另一方10万元违约金,施正琴用这个原因劝说陈家华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施正琴:所以说,没有那10万块钱,他可能已经退缩了。

  陈家华:如果不干了,要赔她10万块,要干,那就得重新想办法。

  记者:你真的要他10万块钱吗?

  施正琴:不是,我们的想法主要是把这个事坚持做下去。

  关键时刻,还是这份写有10万元违约金的协议逼着大家继续坚持下去。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回归了最原始的办法——人工串挂晾晒。当时只有几个工人,工作量很大,施正琴也是主要劳力,为了最后的希望,她几乎拼尽全力。

  施正琴的丈夫张立华:四五点钟的时候,大家都想睡觉了,眼睛都很想睡了,很想睡了,但还是要把它串完,把手……我记得她两三个指头都被串破了,都串破了,我看到都非常心疼了。

  串完的大头菜需要挂在架子上,经过20天的晾晒才可以做腌菜。没想到,最后的办法竟成了唯一有效的办法。

  施正琴:这个大头菜,绵中带脆的口感,就是我们晾晒的原始传统特点。

宜宾是榨菜之乡,这里家家户户通常都是把大头菜做成咸菜来吃。正因为对大头菜如此熟悉,施正琴更觉得她口中的大头菜与众不同,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点,但又不像传统的腌制大头菜那么咸,甚至可以当零食吃。施正琴觉得这种口味的大头菜可能会具有商业价值,如果开发成产品,一定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也喜欢吃。施正琴说服当地农民将冬季种完水稻空闲的土地种上大头菜,此举每年为当地上万户农民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

  记者:清的晾晒到合格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施正琴:这个时间需要20天左右。

  他们终于用晾好的大头菜做成了产品,实验宣告成功,施正琴高高兴兴地买回了10吨大头菜。

  一串串大头菜挂满了架子,竟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施正琴觉得梦想的财富离自己越来越近了,然而她并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打击正悄悄地向她逼近。

  2007年3月施正琴工厂所在的地方突发大水,10吨快要腌制好的大头菜全部被水淹没了。几天后,大水退去,面对一片狼藉的加工车间,施正琴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把被水浸泡过的大头菜全部扔掉。

  员工:用口袋装起来,装起来用车子拉走,倒到垃圾场去了。

  记者:一共倒了多少?

  员工:倒了不少,反正我们不清楚,看了拉了不少,拉了不少,倒出来坏的。

  员工:看起来颜色都好的,但是吃起来味道就不行,就只能倒了,那个就没有拿出去卖,而且倒了很多。

  菜被倒掉,施正琴的心也跟着碎了,此时的她已经身无分文,还欠下了几万元债务,回到家,看见年迈的父母,她觉得无言以对。

  施正琴母亲:好的消息她都说给我听,不好的她都瞒着我。她说,我不让你知道,知道也帮不到我的忙,她说,帮不到我的忙,你气也气不得,你气病了,我们怎么办。

  就在施正琴不得不放弃的时候,陈家华找到了她,告诉她,已经从自己弟弟家筹到了30万元资金,并鼓励她扩大生产,把事业做下去。

  陈家华:文化财产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是很不容易的,要把它发扬光大,确实要通过一番拼搏,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兄弟媳妇她还是义不容辞的,最后很爽快地答应了我。

  历经艰辛,2008年初,100吨满载他们财富梦想的大头菜终于生产出来了。施正琴深知大头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口感,所以销售的关键是必须想办法让大家品尝到她的产品才行。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施正琴想尽办法,参加各种活动,走访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让很多宜宾人品尝她的大头菜。但宜宾毕竟是榨菜之乡,无论她想什么办法,还是很少有人买她的产品。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施正琴带着员工到外地参加展会。然而,不懂销售的她,不知如何向顾客介绍自己的产品。情急之下,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正是这个办法,让她突破了销售瓶颈,将大头菜一年卖出2000多万元。

  施正琴:不会说,又没有那么多语言,就是“欢迎品尝”,一说脸“唰”就红起来了,但是我还是赶快把头低下去,为什么,因为跟我一起去的还有两三个职工嘛。

  因为没有经验,施正琴非常缺乏自信,眼看着人流攒动,可就是很少有人愿意品尝或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该怎么办呢?为了吸引顾客注意,她琢磨出了一个好办法。

  施正琴:我们这么喊,“欢迎品尝”,这个叫法好像太普通了,不是很吸引人,太普通了,大家就这样想,我们想怎么办?想一想,就想出了这么两段我们的宣传语。

  施正琴:这样一叫卖的话,很多人就过来看稀奇了,很好奇,这叫什么?什么“磨亮刀切靓菜”,怎么怎么来的?就感觉到很好奇,这个词感觉很不错,一看很吸引人的。

  施正琴:磨亮刀,切靓菜,戎陈坊,大头菜,麻辣鲜香人人爱,营养好比盖中盖,爽口开胃人人爱,国内国外都有卖。

  也许是新鲜,过往的很多人真的被她吸引了,开始来到她的摊位。很多顾客品尝完之后,回头购买她的产品,甚至有人还成了她的经销商。云南的韩家英就是在一次展会上被她的叫卖声吸引,品尝了大头菜后,开始经销她的大头菜。

  经销商韩家英:35万到45万之间差不多,我做几年了,两年多了,每年都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个量,我相信今年应该会更好。

  施正琴的这种卖法经常被很多人诙谐地模仿。

  经销商:磨亮刀,切靓菜。

  经销商:夫妻吃了更恩爱,小孩吃了最可爱。

  施正琴:磨亮刀,切靓菜。

  见到这种卖法非常有效,施正琴开始把这段顺口溜在厂里推广,成了每个进场员工的必修课,如今厂里的每个员工都能熟练用这个办法卖菜。施正琴带领员工们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用这个办法结识了很多经销商,有些人也成了她的固定客户,帮她把大头菜卖到了全国各地。

  随着销量的增加,当地的大头菜成了稀缺资源,施正琴说服当地农民将冬季种完水稻空闲的土地种上大头菜,此举每年为当地上万户农民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她经常奔走于田间地头,在我们采访时,她听到了当地农村妇女的故事,再一次落泪。

  农村妇女:5点钟就起床,天亮了要烧饭,送孙子读书。

  施正琴:想到她们就像我小时候,真的是很辛苦的。

  由于对农民的特殊感情,她厂里现在招收的上百名员工基本都是农民工。

  2010年,施正琴的大头菜产品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施正琴不但自己实现了财富梦想,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2011年1月12日,施正琴作为宜宾市农民工的杰出代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

  施正琴:虽然我们的起点低,但只要找准目标,不断学习,我们也能成功,也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春节快到了,我向在座的农民工朋友们拜个早年,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梦想成真!

  宜宾市市长吴光镭: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她实实在在地干,所以她可以是个低起点,但是可以是大跨度,这一点我感觉很好。第二,她就是愿意从最脏、最累、最苦、最重的活干起,然后成为企业家。

  编导:林玉红

  摄像:颜志宏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