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梁种奇怪的竹子亩产12万的故事


通过砍毛竹的人,杨树良1年多找到三棵令陈奇梁满意的龟甲竹,最终,陈奇梁在临安和安吉,100万亩毛竹山上,一共收购了20多棵龟甲竹,平均1根竹子的收购价都没有超过100元钱。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龟甲竹栽了下去。
[致富经]从变异竹子引发的财富(2011082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浙江省临安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这里的毛竹山上,长着一种奇特的竹子,农民只要见到这种竹子就要砍掉,他们把这种竹子叫“变态竹”或者“风瘫竹”。

  农民:“风瘫掉了,就证明它这个竹子没用的,得了瘟病一样,生毛病一样的,怕传开。”

  农民见到就砍的就是这种竹子,它们是毛竹的变异,它们被看作毛竹林里的害群之马,为了不让它繁衍,甚至要挖掉它的根,彻底清除它。对于农民来讲,这种竹子一文不值。

  竹子经销商童梁斌:“正常竹材用的话,它是没用的,因为主要它的节很密,如果去破开来的话,它的竹条破起来破不好的,肯定要断掉损坏没用的,所以老百姓看到这种竹子,也是很讨厌的一种东西。”

  毛竹主要是用作竹材加工,长得越高、越直、越粗的毛竹就越值钱,一般一根长成的大个儿毛竹能卖到20多元一根,农民担心变异竹子影响毛竹生长,所以要把它砍掉,甚至连根刨出去。

  但在临安,有一个园子,里面种着600多棵农民非要除之而后快的那种竹子。记者采访时,碰到了几位国内竹子界的权威人士,在他们眼里,这种竹子是稀罕的宝贝,专家告诉记者,这种竹子因为竹节长得像龟甲,所以它的真正名字叫龟甲竹。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萧江华:“按照这个长度来给你来计算,如果说你下面龟甲只有这么一尺,像这个矮一点的它的是一种价格,如果你再高上去两尺了,两尺的价格呢它更贵了,如果下面一尺是卖两百元的话,到了两尺的话它不是四百,那么它还要贵了,如果再上去的话那就越上去越长,它的价格越高。”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丁兴萃:“十多年以前在日本有个说法,一株龟甲竹可以换一辆本田的汽车,在日本如果在院子里看到,有棵龟甲竹种在里面,说明这户是个大户人家,在日本能换一辆本田车。”

  一种变异的,农民认为有害、不成材的竹子,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价格?这里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商业秘密?这些竹子的主人是这个叫陈奇梁的人。这些龟甲竹都是他的镇园之宝。

  陈奇梁:“这高度已经达到两米了将近两米了,这个东西不能光是用价钱来衡量的,关键不是能用价钱来衡量,不是这么简单的钱不钱的问题。”

  龟甲竹中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商业秘密?这种专家口中论尺出售,甚至据说在日本可以换轿车的竹子到底给陈奇梁带来了什么样的财富呢?

  陈奇梁是浙江省临安市人,今年40岁,亲戚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很会赚钱的人。1994年,在做汽车修理的陈奇梁,成为临安市最早一批承包临安到上海客运线路的人,挣到了第一桶金,而后,他投资朋友开的节能灯厂,几年间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万元。陈奇梁投资,最注重的就是低投入,周期短,产出高。厂子办得风生水起,他为什么又做起了竹子呢?这与一个人有直接关系。这个人叫王安国,是陈奇梁的岳父,他是临安市林业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2003年,他在开了一次竹子会议后,无意间跟陈奇梁透露了一个商机

  陈奇梁的岳父王安国:“我对他们讲是无意的了,讲故事一样的,但是讲者无意听者有意,他们这两个人倒是听进去了,结果呢他们在杨林那个地方,包了30亩土地,我都不知道。”

  陈奇梁和岳父闲聊中,听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挣钱机会,当他和姐夫童良斌说出这个的想法时,童良斌也非常想干,陈奇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陈奇梁:“你搞这个跨行业的话一个是市场,市场就是经济效益的关系了,第二个你要有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在我这里,因为我有企业在,还有一个就是你要有技术,第四个你要有人脉,你必须要有人去做这个事情,童梁斌就属于这一块,搞农业还要有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当地人,从农民手上流转应该问题不大。”

  姐夫童良斌做过销售,有很好的人脉,岳父又是种竹子的专家,陈奇梁觉得自己能够把握这个商机,他把节能灯厂交给朋友打理,在郊区租了30亩地,规划着在上面种竹子,再创一番事业。

  陈奇梁:“什么东西好销,什么东西值钱,我们种什么,那个时候是这个理念。”

  童良斌:“办厂的话哪个经济效益比较快的,一年之内能够翻本,但是这个竹子我们以前做的时候,跟办厂的道理是一样的,哪个贵就种哪个产品。”

通过砍毛竹的人,杨树良1年多找到三棵令陈奇梁满意的龟甲竹,最终,陈奇梁在临安和安吉,100万亩毛竹山上,一共收购了20多棵龟甲竹,平均1根竹子的收购价都没有超过100元钱。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龟甲竹栽了下去。

  临安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竹子有100多万亩,主要是出笋用的雷竹和做竹材的毛竹,长得特别好的竹子也就是30元左右一根。陈奇梁要种的特别贵的竹子能是什么呢?2003年,陈奇梁开始拿着图片去山里收购一种特别的竹子,他要用这种竹子再次实现他小投资赚钱快的财富梦想。

  记者:“不是说你自己亲自上山去找?”

  陈奇梁:“不是,不是,那找不到的不可能找到的。”

  记者:“那是不是说一片竹林里边肯定会有呢?”

  陈奇梁:“不一定不一定,没有的话,它十万亩大山里都不一定有。”

  陈奇梁要找的就是龟甲竹,当地人叫“变态竹”或者“风瘫竹”,对农民来讲这种竹子没用的。

  童良斌:“他们其实这个拿给人家竹器厂竹材厂,不要的他们肯定砍掉的,后来我们就知道这个事情,他们就当柴烧了,当柴烧,当柴烧很远的话背回来不值得。”

  在生长毛竹的地方,就有可能有龟甲竹,因为龟甲竹是毛竹的变异,这种竹子可遇不可求,关于龟甲竹的成因,专家也说不清楚,现在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龟甲竹难找,而好的龟甲竹更要百里挑一,因为它的基因非常不稳定。

  陈奇梁的岳父王安国:“它就不行了为什么不行呢,龟甲到这里没有了,这么一点东西,它只长了一点,它就一点,而且上面就恢复到原来返祖了,什么是返祖了,就是回到毛竹去了,像这株全部是毛竹了。”

  陈奇梁:“因为这个龟甲你看下面不均匀,龟甲不均匀,你看这两节就没有了不是说没有,它就是拉伸太快长得太快,龟甲到分支的地方为止,这个枝条分出去的地方为止都是有龟甲的,这个竹子不管大小都是好竹子。”

  陈奇梁为何要种这种不成材的竹子?天天爬山走村,还把自己的厂交给别人打理,他将如何用这种变异的竹子创造财富呢?

  浙江省的临安和安吉,有上百万亩毛竹山,陈奇梁散布信息,发动各种关系收购。杨树良是陈奇梁的朋友,在山上种植了上千亩毛竹,陈奇梁最早曾发动他为自己找龟甲竹。

  记者:“那有什么线索呢?”

  陈奇梁的朋友杨树良:“线索就是砍毛竹的人,就专门在山上砍毛竹的人,他们知道哪里有,今年有了它时年抽出来的,这棵抽出来的,也会有这种,但其它的一般好的毛竹里面不会有。”

  通过砍毛竹的人,杨树良1年多找到三棵令陈奇梁满意的龟甲竹,最终,陈奇梁在临安和安吉,100万亩毛竹山上,一共收购了20多棵龟甲竹,平均1根竹子的收购价都没有超过100元钱。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龟甲竹栽了下去。两年之后,最初的20多棵竹子繁育了100多棵。

  陈奇梁:“它是第一代第一代,像这批是第二代,这批是第三代。”

  这些竹子竟然还吸引了一些出手阔绰的买家。

  陈奇梁的姐夫童良斌:“人家来买我们那个时候价格,也不知道这个市场到底是有什么价格定这个价格,我们就报个价格,比方说五百块,他们就承受了哦我们知道了,市场价有这个价格了,所以我们后来,还报高一点他们也可以接受。”

  从500元卖到2000多元一根,陈奇梁一口气卖了100多根。

  龟甲竹收购商胡霄达:“物以稀为贵你说真正这个龟甲,然后它有这么拱它现在直径大约10厘米左右,如果拱起来直径能够到15厘米,然后它这个龟甲,如果高度达到3.5米左右,那你说按正常卖个1万块钱,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这个是太稀少了。”

  陈奇梁把一种当地没人要的竹子,卖出了一般竹子上百倍的价格,人们认为陈奇梁以后只要继续做龟甲竹就可以发大财了,但没想到陈奇梁的龟甲竹却不卖了。

  陈奇梁要种龟甲竹起源于他的岳父王安国,王安国是临安市林业局一位高级工程师,2003年,他在一次全国竹子会议上,得到了重要的市场信息——国内的园林绿化,过多地重视苗木绿化,而轻视了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观赏价值的竹子,这次竹子会议呼吁各地重视发展观赏竹。王安国回来随口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奇梁。

  陈奇梁的岳父王安国:“他们满脑子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这个也没错他们搞工业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跟我可能有点差距,他们就是问哪一个最为赚钱,我说最为赚钱的就是龟甲竹。”

  王安国没有想到,他无意中说的话,会让做节能灯厂的陈奇梁开始四处寻觅龟甲竹,而且还把龟甲竹卖出2000多元一根的价格,那么别人出这么高的价格买龟甲竹干什么呢?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丁兴萃:“竹子搞园林主要是点缀,那么作为龟甲竹来讲,应该是点缀中的点缀,跟画似的名画似的,一幅两幅来点缀,如果都是名画的话也不现实,主要是点缀,所以体现它的价值与众不同。”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陈双林:“福建有一个要搞园林绿化的,他需要800棵龟甲竹,800棵按照园林绿化来讲数量不大,但是你要找到800棵龟甲竹的话,把浙江省好多林子都挖掉都凑不齐,这个资源非常少。”

  2004年,陈奇梁在临安市郊区租了400多亩的土地,人们以为他是要大规模发展龟甲竹了,但让人意外的是,陈奇梁却决定不卖龟甲竹了。

  陈奇梁:“既然人家要花高价买去,当好的东西来种植,我们为什么自己有一定要卖出去干嘛,先把它成林起来,成林起来,我们自己要漂亮。”

通过砍毛竹的人,杨树良1年多找到三棵令陈奇梁满意的龟甲竹,最终,陈奇梁在临安和安吉,100万亩毛竹山上,一共收购了20多棵龟甲竹,平均1根竹子的收购价都没有超过100元钱。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龟甲竹栽了下去。

  龟甲竹是个不稳定的品种,想大规模扩繁十分困难。陈奇梁这时又摸索着挣钱的新路子,但是,这次农民却预感他要赔钱了。

  农民:“你看它的那个牌子挂出这么多,北京的哪里的都是专家搞试验,搞这些东西,他们是科研价值了,我们是肯定不挣钱的,这种东西你如果搞不好,你失败了,你一抬屁股走掉了,我们在这里的农民就倒霉了,我们这的农民这个土地,你搞成这个样子,你再叫人家来搞怎么搞。”

  这里是陈奇梁竹园的办公室,门口墙上赫然挂了很多科研机构的牌子,就是这些牌子,让跟着他干的农民对他有些担心。但也是这些牌子,成就了陈奇梁新的财富。从2005年开始,陈奇梁请来了很多竹子方面的专家,而且专家需要研究什么竹子,陈奇梁不但提供场地,还配合专家去引种。

  陈奇梁以往干事儿都是投资少见效快,现在却四处引一些没有市场的冷门儿品种,一些竹子品种,因为不适宜临安的气候,先后死掉,陈奇梁因此损失掉几十万元。然而,他这样一做就是三年,陈奇梁的经营方法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陈奇梁的朋友余文明:“他肯定不是浙商,他肯定不属于浙商,我说他是个吸水的海绵是什么意思呢里面内涵很丰富,但是呢没有把它体现出,作为我们商业角度说没有把价值体现出来,可能更加偏重于专家型,而没有偏重于商业型。”

  陈奇梁请专家,引竹种,到底用意何在?但是2008年,一件事情之后,陈奇梁让所有人对他都信服了。

  2006年的一天,陈奇梁在专家萧江华的研究所里,见到一种名叫“美丽箬竹”的品种,他向萧江华要了一些。

  记者:“那你从他那挖了多少,挖了就几个平方是吗?”

  陈奇梁:“实际上就是挖了八个平方左右,挖了八个平方,挖了八个平方左右,我们拿回来种了两分地吧。”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萧江华:“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年四季全是绿颜色,你看其它的竹子,像这个它到秋天的话它有时要变黄了,然后春天换叶子的话比较小,但是颜色要黄掉不好看,但是它一年四季全是绿的。”

  谁也想不到,这两分地的美丽箬竹,却在日后为陈奇梁带来了一亩12.5万元的财富。陈奇梁把美丽箬竹的根切成几段,栽进营养钵,一段时间后就长出了小竹子,经过两年的悉心繁育,2008年,10亩美丽箬竹在苗木市场上闪亮登场,一盆卖出了2元5的价格。

  陈奇梁:“可能跟你说2.5元一盆,这个数字对你们来说,这个数字很小的数字,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数据之后,你就会感觉会很大,这个地里一亩地我们可以产多少呢,5万多盆,5万多盆2.5元一盆的话,就是12.5万元,就是一年时间一亩地里面我们上营养钵,可以卖12.5万元。”

  仅靠种竹子一亩地卖出了12.5万元,而成本主要是地租和人工费用。陈奇梁再次演绎了小投入大回报的传奇。

  萧山苗木城是全国最大的绿化用苗木集散地,这里距离陈奇梁的竹园100多公里,陈奇梁的竹子是这个市场上的宠儿。

  苗木商王芳:“刚刚发了5000盆,还没一个礼拜,现在是淡季,淡季照样客源还有,有时候补货的也比较多。”

  陈奇梁肯提供场地供学者专家搞科研,这里到底有什么意图呢?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丁兴萃:“他看到知识对他来讲起到作用了,如果起不到作用他也这样,商人我觉得以赚钱为主,如果技术对他服务了他肯定那个,技术没有服务他不可能这样,所以我觉得我们做技术更加要扎扎实实能提供他生产支撑,这样我们就有生命力。”

  通过专家,陈奇梁率先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学习了种竹技术,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像美丽箬竹这样很多新鲜的竹子品种。

  陈奇梁:“我们考虑的问题是,不是说热销的东西不做,也要做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后备力量,后备的竹种,可能像树种一样的,现在可能流行香樟树,有能过几年流行银杏树了,可能过几年又流行其它树种了,竹子也是这样的,种的人多了以后,这个竞争力就比较大,作为企业来讲不是好事情,我们当时考虑的就是品种增加。”

  在陈奇梁的竹园,没有一位专门的推销人员,而这些专家学者不自觉就成了他的推销员。

  记者:“那通过您的话他卖了多少竹苗?”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双林:“可能有四五十万苗肯定有,但没有具体的统计,四五十万苗肯定有。因为现在竹子市场上观赏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在要大规模搞的话因为你的一个种可以一次要几万几千的话,你想到山上去采那是非常困难的,这样有这个集中的话,那这个采购起来做起来也方便多了,所以我们首先会想到这一块。”

  现在陈奇梁的竹园里有120多个品种,总价值3000多万,这些竹子不仅吸引了国内学者,还有很多外国人来参观考查,有些竹子还销售到了海外。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