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军养殖肉牛育肥赚大钱


阿鲁科尔沁旗是牧区,从来没人养过育肥牛。牧民们通常在下半年牧草茂盛的时候放牧牛群,一年也就出栏一批。而李文军收购草料,把肉牛集中育肥,一年可以出栏2到3批,大大满足了肉联厂的需要。很快,李文军搞肉牛育肥的消息就传了出去。李文军集养殖加工交易于一身,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财富巨变。
[致富经]大胆之举带来四年财富剧变(2011092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这一天是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一年一度的肉牛大赛,一大早,人们就拉着牛从四面八方赶来。来了这么多牛,那个冠军到底会花落谁家呢?谁知,好戏还没有开始,惊险的场面已经接连上演。

  这边疯狂的牛刚被控制住,那边又热闹起来。有人趁着比赛还没开始,玩起了草原传统的项目,摔跤。几个回合下来,两人之间就分出了胜负。这个胜利者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文军。

  记者:累不累?

  李文军:累。

  记者:看你挺厉害的,有底子?

  李文军:现在已经差老远了,跟从前比。

  记者:今天是为肉牛评比助助兴?

  李文军:对,就是,给大家添点彩,弄点节目,开心一下。

  李文军不仅有一身武艺,还是阿鲁科尔沁旗肉牛行业的名人。今天他也带了几头牛前来参赛。尽管现场牛多人多,比赛充满了悬念,但经过一轮目测之后,李文军已经对得奖信心满满。

  李文军:这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六个,一共十个。

  记者:那你要拿几个奖?你盘算过了吧?

  李文军:我感觉拉来的这几头牛都能拿奖。

  记者:你还想把奖全包了是吗?

  李文军:牛没有都拿来,拿来的话奖都是我的。

  经过几轮较量之后,李文军的牛包揽了牛犊组和育肥牛组的第一名。其实2007年的时候,李文军还是个肉牛行业地地道道的门外汉。短短4年时间,他的生意竟然遍及与肉牛有关的养殖、屠宰、交易等环节,成为了整个阿鲁科尔沁旗肉牛产业的带头人。

  阿鲁科尔沁旗农牧业局局长王金宝:整个他这个现有的这个基础设施,资金实力,再一个这个发展的规模来说,整个咱们阿旗来说,可以说是咱们肉牛发展产业的领军人物吧。

  李文军有一身好武艺,人们都叫他李大胆,他4年时间就成为一个行业的带头人,靠的就是一系列大胆的举动。鲜为人知的是,李文军并不是生来就那么胆大的,年轻的时候他甚至胆小到连坐火车都觉得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那么李文军是怎样从胆小变得胆大?他又是靠着什么大胆的举动4年时间为自己带来千万财富呢?

  李文军是蒙古族人,生在草原,长在草原。18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出远门,从阿鲁科尔沁坐火车去山东上学。谁能想到,那趟旅程竟然成了他一生中最恐怖的记忆。

  李文军:哎呀一上车的感觉,第一感觉好像所有的人都在看我。就是好像就都是啥吧?动物园里进来一个宠物也不敢抬头,找地方靠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在那站着。

  记者:不敢看别人?

  李文军:根本不敢看别人,就这么低着头呆着。

  1992年李文军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变得胆大的机会,他远赴千里南下广西学武练功。2年之后,李文军的状态就像换了一个人。

  李文军:练好了功夫,艺高人胆大,走到哪也是看人或者是做事,对每一件事特别自信,有自信,不管怎么的我也不差啥,就有这种感觉。

  李文军自信满满,再不是以前那个坐火车都不敢抬头的人了。他当过武术教练,干过保安,种过粮食,修过公路,到2006年底的时候,已经积累了近500万元财富,成了大家眼中会挣钱的“李大胆”。

  李文军的朋友王岳峰:在我们同学圈里面都叫他李大胆。他就是非常自信,也非常敢干,就是说,今天我赔了,明天我可以再找回来。

阿鲁科尔沁旗是牧区,从来没人养过育肥牛。牧民们通常在下半年牧草茂盛的时候放牧牛群,一年也就出栏一批。而李文军收购草料,把肉牛集中育肥,一年可以出栏2到3批,大大满足了肉联厂的需要。很快,李文军搞肉牛育肥的消息就传了出去。李文军集养殖加工交易于一身,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财富巨变。

  李文军的胆子越来越大,2007年,他干了一件在别人看来非常鲁莽的事,居然把500万投进了一个陌生的行业。当时谁都想不到,就是这个大胆的举动会给他带来连续四年的财富巨变。

  2007年2月,李文军的孩子上学了,全家从老家罕苏木搬到了天山镇。李文军想在天山镇找个新项目来做,这时,他正好打听到有一家肉联厂要转让,价格十分优惠,只要60万,他决定接手经营。但是,随后了解到的信息却让李文军吓了一大跳。

  肉联厂经销商邵立明:这个院,从咱们留下来,传下的名就管它叫大坑,宰羊也不挣钱,开冷库也不挣钱,所以给这个地方就起了个名,叫大坑。

  记者:就是说前面换了无数个老板?

  肉联厂经销商邵立明:对,所以给他起名叫大坑,就是说谁到这去就跳进大坑里去了。

  李文军花了60万接手的居然是一个赔钱的“大坑”。天山镇已经有7家肉联厂,竞争一向激烈,他又从没接触过这个行业,于是很多人都预言,李文军也会和前几任一样,撑不过2个月就将关门。

  肉联厂负责人刘和祥:这行挣不了多少钱,本钱太大,反正他不赔钱这行就不错了。

  肉联厂负责人朱军:做这个买卖不能说谁都能做得了,这个不是说拿起来就能做的事情。

  肉联厂经销商邵立明:当时大家都议论,也有不少朋友都在劝他,说你别干了,这个地方的名字,咱们说是啥呢,就是犯小人语,咱们这的土语,犯小人语,你进去就是一个填不满的坑。

  李文军听到这些话,跟人较上了劲。不但没有收手,反而决定把全部身家500万都投到这个“大坑”里去。

  李文军:人家有言论自由,乐意咋说咋说。他生气但是我有我的想法。我要怎么做。你说我两个月我就不两个月,我非得要争取下去。

  肉联厂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货源的供应。李文军的老家罕苏木是纯牧区,牛羊资源丰富,他组织罕苏木的老乡往自己的肉联厂供货,算是解决了货源问题。为了稳定货源,李文军还想了一招,这招直到现在他还在用。

  记者:这是什么钱?

  李文军:这是,他说赔了,赔了给他补钱,补点。

  记者:什么叫赔了,补点?

  李文军:他们在下边收的,自己买的羊,收上来的,收上来以后拉着一宰,杀了以后没出来那么多肉,没出来那么多钱,这就赔了,赔费用,赔油钱,哥们不错,给他们补点。

  记者:就是你们这边还倒补给他们钱?是吗?

  李文军:对。经常的,是吧?

  记者:他经常这样给你们补钱?

  罕苏木苏木巴彦火烧嘎查村民关那口戈:补,给老板补的。

  记者:啊?

  李文军:老板给补的,给老板补的,蒙语是反过来说的。

  记者:老板给你补?

  罕苏木苏木巴彦火烧嘎查村民关那口戈:对。

  李文军经常给牧民补贴油钱,其实他的招数就是给牧民让利,即使不赚钱他也要把牛买回来,目的就是稳定货源,让那个预言不攻自破。然而,他撑过2个月之后,接下来的举动更让人难以理解。

  草原上放牧的牛羊一般在7月到11月出栏,所以肉联厂的旺季也就是每年的7月到11月底那4个多月,12月没有牛羊供货就关门歇业了。2007年的12月初,尽管天山镇的大部分肉联厂都已经关门,可是李文军就是不提关门放假的事。

  肉联厂原办公室主任马彦明:没活就放假吧,省得厂子开的,花费用还挺大。

  记者:他怎么说呢?

  肉联厂原办公室主任马彦明:他说再坚持坚持,费用大无所谓,完了工资照常发。

  李文军:那就撑两个月那多没面子。我非得,我必须得撑得他们全关了我才关,那才叫有面子。

  记者:就是说想的还是个面子问题?

  李文军:那就得这么说了。男人活得要啥,你就得要这个劲。

阿鲁科尔沁旗是牧区,从来没人养过育肥牛。牧民们通常在下半年牧草茂盛的时候放牧牛群,一年也就出栏一批。而李文军收购草料,把肉牛集中育肥,一年可以出栏2到3批,大大满足了肉联厂的需要。很快,李文军搞肉牛育肥的消息就传了出去。李文军集养殖加工交易于一身,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财富巨变。

  表面上看,李文军是在赔钱赚面子,实际上,他的行动让供货的牧民看到了他的实力,越发信赖和他的合作了。人们不知道,私下里李文军和妻子算账的时候,发现光是工钱就赔进去20万多元,2007年根本就没挣到钱。但李文军算得是一笔大帐,他开始思考如何在肉牛行业里长期赚钱的问题。

  李文军:前期不太赚钱,但是后期已经掌握了这些东西了。后期宰点羊咱们就已经赚钱了,就知道这个东西利润了。利润空间要是赶上好的时候,很大,挺好的。只要能运转你就肯定能赚钱,货源购不进来它就没有发展。

  要想赚到钱,就要有持续不断的货源保证肉联厂的长期运转。2008年新年一过,李文军立马就行动起来。他把肉联厂交给妻子打理,然后大胆做出了一件别人想干又不敢干的事儿。

  2008年4月,李文军回到了老家罕苏木。他承包了50亩土地,开始大搞建设。他还有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是大量收购牧草。草原上有的是牧草,李文军花钱买这么多牧草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4个月之后,房子建好了,李文军引进了800多头架子牛。原来,为了让肉联厂能延长运转时间,李文军决定自己养殖育肥牛来保证货源的供应。没有经验,不懂技术,他就请教专家。之前大量收购牧草,就是在为这些育肥牛储备饲料。

  阿鲁科尔沁旗是牧区,从来没人养过育肥牛。牧民们通常在下半年牧草茂盛的时候放牧牛群,一年也就出栏一批。而李文军收购草料,把肉牛集中育肥,一年可以出栏2到3批,大大满足了肉联厂的需要。很快,李文军搞肉牛育肥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2009年3月,离罕苏木160公里的绍根镇的党委书记陈育明找上了李文军,请他去指导牧民养殖育肥牛。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党委书记陈育明:老百姓这块,传统的饲养方式都是散撒放养,牲畜头数有时候也超载,造成咱们这个草场退化严重。每年养殖收入都十分低,那么这一次我们也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李文军:在这个地方养牛积极热情有,我感觉,我正好是恰到好处,这个时候把大家伙一下带起来,这个产业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养殖育肥牛的人越多,肉联厂能回收的肉牛就越多。李文军答应了陈育明的邀请,他只有一个要求,养出来的肉牛由他的肉联厂负责回收。

  2010年,李文军把他和绍根镇的合作方式推广到了阿鲁科尔沁全旗,参加的人数达到了2700户。为了不用每个乡镇都亲自去跑,9月,李文军正式成立了肉牛合作社,地点定在了位于阿鲁科尔沁旗中部的天山镇。

  为了给人们示范养殖技术,李文军建了一个育肥牛基地。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没过多久却给李文军惹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差点让合作社办不下去了。

  合作社的育肥牛示范基地批次存栏1300头。因为牛多,每到肉牛出栏的时候,就有经销商主动跑来看牛。社员们一看有经销商,来合作社的时候顺便就把自家的牛牵了过来进行交易。一来二去,合作社居然自发形成了一个交易市场。就在市场的交易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2月16日,市场被关了。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党委书记秦跃国:一旦要控制不住,他就形成了像那种集散市场,怕他出现这种情况有争议。后来这块因为一有争议,就治不清的时候,产生一定争论,这个事往前运作的步子就受点阻,或者说停下来。

  为了规范市场管理,李文军的肉牛发展事业突然卡了壳。那段时间,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合作社的办公室,一个人,一遍又一遍的擦拭那座摆在办公桌前的铜牛。

  李文军:你看了吗?这个轮廓全是肌肉。这个咱们懂行的都知道,这个叫脖带,这股牛劲,看到吗?多倔强。什么人能把牛头牛脖轻易掰弯?那是不可能的。特别形象,特别提气。

  12月底的一天,有一个人前来找李文军,他叫李庆国,是来找李文军帮忙的。没想到,他开口提出的要求反而给李文军停顿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原来,阿鲁科尔沁旗有一个活畜市场,每逢3、6、9交易。李庆国带着牛去交易,但是还剩下几头没有卖完。他家离活畜市场比较远,不想把牛再拉回去,怕在路上折腾瘦了。

  合作社社员李庆国:到那就是来回拉,折腾,就拉到那地方再卸,再卖不了就拉回去,掉秤掉得厉害。能掉五六十斤。

  记者:能掉50、60斤?

  合作社社员李庆国:对。

  李文军离市场比较近,李庆国就想把牛寄养在李文军的养殖示范基地,过几天再拉到市场去卖。李文军答应了,他按寄养的天数,只收了李庆国最基本的草料费。谁知道其他社员知道以后,也纷纷提出短期寄养的要求。一个月之后,李文军的养殖示范基地里竟然满得连牛都存不下了。

  看到这个情况,李文军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照顾这些托管的牛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商机吗?那些想搞育肥牛但是家里没有牛舍,或者不懂技术的人可以把牛送过来长期托管。等牛出栏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当地交易,这样就不会有运输掉秤的麻烦。

  李文军找到了天山镇的党委书记秦跃国,提出了自己的构思。这个想法得到了秦书记的大力支持。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党委书记秦跃国:以往这块家家户户都建棚圈,这个资金就分散了。这个你要如果说把它这块,用他的资金把这个棚子建起来,老百姓把牛都托在这,剩下的资金能买更多。同时这块你说防疫检疫这方面都比较规范,他就能形成工厂化的模式进行饲养。

  2011年5月,李文军的给人寄养牛的托牛所正式开张了。让人不解的是,李文军只收取草料的成本费,小牛每天每头5元,大牛10元,根本就没有利润可言。人们把牛放在这里,都说比自己养还划算。

  合作社社员其其格:5块钱的牛也是一天长成一斤多肉,现在市场价格是一斤肉是20多块钱,20块钱,这么算的话,纯收入,一天牛的纯收入就是15块钱。/

  合作社社员吴国光:一天它一天能吃12块钱,能长15、16块钱的肉,能长那么多毛斤。

  合作社社员宝音陶格陶呼:我们不用人管,直接给他们送,自己出去打工去也好,不用放牛了,不用经营牛了。

  李文军不但只收取最基本的草料费,社员们卖牛的时候,他还常常自掏腰包来促成交易。2011年8月,记者去托牛所采访的时候,正好碰到交易的2名社员因为出价相差100元钱,僵持不下,李文军打起了圆场。

  李文军:我来掏钱,快给拿去吧。

  合作社社员王星星:先给你,你再给他就完事。给他。

  记者:人家买牛,怎么是你掏钱?

  李文军: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不成,掰不开了,就给点钱,大家一乐呵就成了。他们现在又讲那头牛,我说这不搀和了,再搀和还得掏钱。

  记者:一搀和就掏钱。

  从2011年5月到8月,仅仅3个月的时间,托牛所的交易额突破了1.7亿元,但是李文军却没有从1.7亿元里面挣到半毛钱,反而赔上了人工费和调解费。他做这个赔钱的买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呢?

  李文军:现在不收钱只是暂时的,咱们不收钱有不收钱的道理。现在咱们可以算一笔账,我暂时收钱,就这几百头牛,所有的钱收来就几千元钱,如果真正打广告,几千块钱才哪到哪。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事了,他们之间说,快去,再不去没地方了,很着急,是他们不是我。

  记者:这样从长远来看,还是你占便宜了。

  李文军:商人,就是这样。

  随着托牛所知名度越来越大,托牛的人也越来越多。李文军看准时机做了一个决定,从2011年9月起,每头托养的牛每天加收2元的费用。

  合作社社员赵爽:那是,咱们不能让老板赔钱。那是完全可以的。

  合作社社员刘春:我们觉得价钱合理,两块钱不算多,按成本来说,我们觉得挺满意。

  合作社社员宝音陶格陶呼:愿意,老百姓觉得公平合理,老百姓还有捞头。你看都是公平合理的,干这行还是挣钱的。老百姓要挣钱,老板也要挣钱的。

  虽然只加收了2元的托管费,但他把托牛所进行了扩建,批次存栏量将达到1万多头,也就是说每天光托管费就多达2万元。而且,其中三分之一的牛将直接在他的肉联厂加工。李文军集养殖加工交易于一身,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财富巨变。

  编导:段知

  摄像:程诗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