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霞靠蒸肉米粉创业年售500万 安徽庐江县-


米粉在庐江县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生意,但有人却认为其中隐藏着巨大商机。这个人就是梁翠霞,她2002年下岗后,就选择靠米粉创业。通过郑建功的不断努力,合肥市场慢慢的接受梁翠霞做的米粉。当初郑建功没看上的米粉生意,不但还上他20多万的外债,2010年销售额还超过了500万。过去的小作坊,现在也变成一栋四层高楼。
[致富经]一元钱生意中的财富商机(2011.4.1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这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石磨,像这种石磨在安徽省的庐江县很多家庭都有。石磨磨出来的米粉,主要是为了做一道叫米粉蒸肉的地方菜。用米粉和猪肉一起蒸,米粉可以吸收油脂,所以猪肉吃起来肥而不腻。

  米粉在庐江县很多人都会做,但拿它当正经生意做得人却很少。因为很多人都不相信,做米粉能赚大钱。

  安徽省巢湖市烹饪协会副会长邢劲松:每家每户都可以制作,一份米粉只要一元钱,她只能赚到一毛钱,要实现很大的利润太困难了。

  厨师陈传义:每桌客人只能吃一道带米粉做的菜,米粉销量不是很大,很不好做。

  市民:因为她这个利润太少了。

  记者:太小了?

  市民:对太小了,能搞吃饱饭就不错了。

  虽然米粉在庐江县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生意,但有人却认为其中隐藏着巨大商机。这个人就是梁翠霞,她2002年下岗后,就选择靠米粉创业。

  梁翠霞:首先你自己不要把它看做小生意要是你老想着小你就没法做了。对自己首先有信心。我不认为小,别人认为小他是不了解,对我的生意不了解。

  米粉制作并不复杂,就是将大米放入锅中干炒,再把炒熟后的大米加上调料磨成粉即可。

  很多人都会做、利润只有一角钱,甚至是没有市场竞争优势生意,被很多人不看好,可梁翠霞却说是别人不了解。那么,一角钱利润的米粉生意,究竟有多大商机,又能创造多大财富呢?

  她叫谈正梅是梁翠霞的母亲,在庐江县大家都称她梁大妈。梁大妈因为在农贸市场上卖的米粉味道好,在当地很出名。梁翠霞的手艺,就是跟她学的。

  2002年,下岗后的梁翠霞,继承了母亲做米粉的手艺,就在这个地方开了一个专磨米粉的小店。

  过去母亲在市场用石磨磨米粉,一天最多只卖10多斤,而梁翠霞却改变过去用手工制作方式,改造了一台炒茶叶的机器大批量生产。

  当时开专卖店卖米粉,让周围的邻居们感觉很奇怪,甚至不能理解。

  邻居:她那个苦我吃不下来。不会做的,她很累。

  邻居:又在锅里炒,又要磨,又要包装,又往外面运。

  邻居:赚一毛钱几分钱,利润太小了。

  邻居:我认为,我认为你那个赚不到钱,我在上面耗时间,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邻居:我这个小店也许比他这个生意就好多了。她是一个小磨磨的。利润很小。

米粉在庐江县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生意,但有人却认为其中隐藏着巨大商机。这个人就是梁翠霞,她2002年下岗后,就选择靠米粉创业。通过郑建功的不断努力,合肥市场慢慢的接受梁翠霞做的米粉。当初郑建功没看上的米粉生意,不但还上他20多万的外债,2010年销售额还超过了500万。过去的小作坊,现在也变成一栋四层高楼。

  梁翠霞的丈夫郑建功和她同时下岗,郑建功的创业选择了建材销售。他一直都想在合肥市拉上某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关系,倒一批建材赚笔大钱。对于梁翠霞的米粉生意丈夫郑建功根本没看上眼。

  梁翠霞的丈夫郑建功:那个大的房地产商,一般都是几十栋楼,像我们这个管材,一栋楼下来也有十几万。跟搞米粉是天壤之别,这个要用小勺子往里挖,我当然没意思了,我感觉一点意思没有。

  而郑建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他认为不起眼的米粉生意,日后竟然比他的建材生意还赚钱

  2002年9月,第一批米粉制作出来以后,为了扩大销量,梁翠霞自作主张,拿出家中仅有的14000元钱,要带着母亲帮自己干一件,在别人眼里看来是很冒险的事。

  梁翠霞的哥哥梁克林:你这个米粉是一勺一勺挖出来的,你一天挖不到几个钱,你这一万多块钱几年都还不上。

  梁翠霞的丈夫:要给她这么搞不一定是好事,不是能挣钱,就是在赔钱,这个生意肯定赔钱。

  梁翠霞花14000元钱,就是要在当地张贴米粉的巨幅广告,并且让母亲做米粉形象代言。花14000元钱做广告不稀奇,可为一袋只赚一角钱的米粉做广告在当地还是第一次。

  梁翠霞的丈夫:当时就在这里,那时候就在这个地方,现在这个地方有房子了,有人,人还要多一点点,这个地方流动的人口不是很多,香水啊,大的建材服装这块,做做广告还有意思,卖米粉能挣多少钱?要卖14万袋。

  梁翠霞:我不用算账,我不用算广告费。我不想算,我就想把我的产品先推销出去,让别人都认识它就行了。

  产品没卖先做广告,梁翠霞想借用母亲的名气,让消费者认识她的米粉品牌。就是这招家人不理解的营销方式,给米粉销售起到了作用。很快在庐江县就有调味品经销商,开始订购梁翠霞的产品。

  调味品经销商:她以前就是老牌子在我们这个地方做了几十年了。再说她这个产品,是米粉,产品质量也跟得上去。

  调味品经销商:对梁大妈这个形象,首先给我们呈现一定的信任在这里。因为梁大妈几十年的,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我们都知道,从小就吃她蒸的米粉。

  借母亲的影响力,梁翠霞打开了销路。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到,米粉有了销路,反而让她的生意更加难做。

  因为米粉赚钱少,花光家中仅有的14000元钱做广告后,2003年时,梁翠霞没了周转资金。为了有大米加工,不让市场断货,梁翠霞就去帮朋友去推销白酒。

  推销白酒赚了钱,梁翠霞全用来买生产米粉的大米。她一边推销白酒,一边做米粉,梁翠霞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梁翠霞:我晚上睡觉,早上起来浑身都痛,手基本上是麻的。就是加料,工作劳动强度大。卖完了再回来做,上床睡觉浑身都痛,第二天爬不起来了,强忍着痛再爬起来再干。

  梁翠霞的小作坊制作米粉,要先将米洗干净放入锅中炒熟,炒熟的米取出晾凉后再磨碎装袋。因为卖一袋只能赚一角钱,当时梁翠霞根本没有钱请工人,所有的活都要她自己做。那段时间,梁翠霞早上6点起床,干到夜里12点是常有的事。

  劳累让梁翠霞的性格变得内向,甚至不愿意与别人说话。

  梁翠霞的侄女梁雪:当时我看她内向那样,我都劝她让她不要做了。

  记者:你怎么劝?不理解她?

  梁雪:我说姑姑你随便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都比做米粉好。

  记者:是吗?很苦是吗?姑姑太辛苦了。

  梁雪:我姑父还在外面做生意,我姑姑一个人在家里,炒米粉,磨米粉多辛苦。

  很多人都劝过梁翠霞放弃米粉生意,干什么都比做米粉赚钱快。但是再苦再难,她都要坚持。有些认识她的好朋友,见到当时的梁翠霞,甚至认为她疯了。

  梁翠霞的朋友周梅:她之前很讲究的你知道吧,她爱穿,搞那个大褂子就我们穿那个,大褂子在街上骑车。而且我说她疯了,我说你怎么这样了,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现在在家干什么? // //

  为靠米粉实现财富梦想,梁翠霞忘记了女人的美丽,甚至放弃了青春。

  那么,米粉这个制作辛苦,赚钱少,被很多人都不看好的生意,究竟有什么商机?梁翠霞为什么不顾别人的劝阻非要做呢?

  在采访的第三天,梁翠霞向记者说出了实情。原因竟是跟她丈夫郑建功的建材生意有关。这让我们觉得既不可思议,又肃然起敬。

  2002年,丈夫郑建功去合肥跑建材销售,他一直想靠卖建材赚大钱,让妻子不再那么辛苦,全家人都过上好生活。可好运却始终没有降临在他头上,反而因为经营不当欠债20多万。

  梁翠霞:那时候,我们这里一套大房子才卖5万多块钱,你说买多少房子。当时听到头都大了,不知道怎么办,要还多少年。

  2003年,梁翠霞在知道丈夫做生意欠债后,才会更加努力的多做米粉卖钱。她要靠卖米粉替丈夫还债。因为她和很多女人一样,都有一个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梁翠霞:我们的感情一直也挺不错的,我觉得他那个人也挺好的,心地也挺善良的,我只有帮他还债我们才能回到从前那样。像以前我们住平房那样,孩子在院子里跑,院子里种了许多丝瓜条,很幸福。人家说无债一身轻吗。你必须还掉钱他才能回来。

  为丈夫还债,梁翠霞起早贪黑的忙碌,让郑建功很感动。但是郑建功认为梁翠霞卖米粉,一角钱一角钱的赚,根本还不上20万外债。

  梁翠霞的丈夫郑建功:她自己磨一点米粉,还没有起色,生意还没有做大的时候,靠她那个做米粉的钱来还我的帐,20多万块钱那都是笑话,他一万四千块钱做广告的时候,我还和她发脾气。现在我自己20多万外债,指望你还我的米粉20多万的账不现实。

  丈夫郑建功认为赚钱少的米粉生意还不上外债,但是梁翠霞却认为,米粉生意中有着巨大商机,还20万外债根本不成问题。

  梁翠霞:米粉是传统的食品,它不像有些食品,人家吃着吃着就不想吃了,这个人就跟吃米饭一样,每天都在流动,每天在市场流动每天都有,你比如说,味精一下子搁多少,每家每户都要一点点多少。全国人民挖多少,我就那样想的。

  梁翠霞执着的坚持到2005年,米粉生意终于有了大的起色。产品除了庐江县城以外,还销售到了32个乡镇,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0万。可梁翠霞并不满足,因为这些还远远没有达到她的目标。

  2005年底,梁翠霞要继续扩大销量,她把目光瞄向了80多公里外合肥市场。

  梁翠霞:我到合肥去,家家餐馆都有这个菜,用的很厉害,如果在合肥销开了,一定比我们这个市场还大,它能辐射到周边的市场,周边的县市。

  虽然发现了一个能扩大米粉销量的商机,可自己既要做又要卖,根本没有能力再去合肥开拓市场。此时,梁翠霞想到了一个人,有了这个人的帮助,她认为一定能打开合肥市场。

  而梁翠霞想到的这个人,就是在生意场上失败的丈夫郑建功。

  梁翠霞的丈夫郑建功:营业执照上是我老婆的名字,我不能给老婆打工,我不敢坚决不干。我宁愿自己出去打工,重抄老本行,我都不愿意给她打工。我不想跟她做,我就认为他的生意小,她做不起来。

  记者:回家会没有地位?

  梁翠霞的丈夫郑建功:一是回家也是没有地位,第二生意做不起来,让我自尊心受到伤害。

  郑建功的生意早已走到尽头,没了翻身的机会。为了逼郑建功回来,不出外打工。2006年10月,梁翠霞准备走一步险棋,她要用自己的婚姻做一次赌注。

  梁翠霞:我是吓他一下,我要和你离婚,你不差钱吗,那一套房子卖了给你还债,女儿我要,我也不要你养活她,我卖米粉养活她。

  梁翠霞的丈夫:她讲离婚这个事情就搞大了,我思想上我就非常重视,有一句话叫,你到了什么树必须自弯腰,我肯定是回来,你再不回来说不过去了。

  郑建功虽然是一个失败的生意人,但是在梁翠霞眼里却有着一个特别的优点。她认为发挥了郑建功的这个优点,米粉一定能打开合肥市场。

  梁翠霞:他表面上是大大咧咧的,其实他很细,他粗中有细。人家不了解他,我了解他,他跟客户拉近距离,只要两分钟就搞定了。

  记者:他是不是特能讲?

  梁翠霞:能说,他介绍产品他有经验。

米粉在庐江县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生意,但有人却认为其中隐藏着巨大商机。这个人就是梁翠霞,她2002年下岗后,就选择靠米粉创业。通过郑建功的不断努力,合肥市场慢慢的接受梁翠霞做的米粉。当初郑建功没看上的米粉生意,不但还上他20多万的外债,2010年销售额还超过了500万。过去的小作坊,现在也变成一栋四层高楼。

  卖一袋米粉只赚一角钱,要想做成大生意,很多人都认为非常困难。但这件事却真的被梁翠霞的丈夫郑建功做成了。而原因,竟是来自一位老人送给他的一件衣服。一个不被别人不看好的米粉生意,靠一件衣服,到底能创造多大的财富呢?

  2006年底,郑建功带着米粉去了合肥。在当地一个卖调味品的市场里,他满怀期望的想把米粉推销出去。可还没等张口,他自己就把话收了回去。

  梁翠霞丈夫郑建功:整个两条边我走过来63家,63家米粉,同类米粉当中,我们价格还算高的,我就这么高,没法干。

  记者:什么没法干?

  主人公的老公:价格高,价格高了。

  记者:高多少?

  主人公的老公:高40%。

  看到自己的米粉失去了价格优势,郑建功马上给妻子梁翠霞打电话,希望能降低生产成本,用低价格与别人竞争。

  梁翠霞:我听了非常生气,我说不行,你必须按这个价卖。我说,你不是销售有经验吗,你不是很能吗?为什么人家一说你就不行了,你就卖不出去了?

  梁翠霞的米粉是用当地的早籼米,加上花椒大料等配料磨制而成。这是梁翠霞家中祖传的手艺,她担心改变原料会降低米粉的品质,所以坚决不同意。

  妻子出的难题并没有让郑建功气馁。凭着过去做销售的经验,他很快在市场上找到了一家经营了30多年调味品的经销门市。

  梁翠霞丈夫郑建功:他家的配货车又多,像那个车,像那个集装箱车,都是他家的,上百个厂家的产品,在他市场上,我知道这个我就有市场份额,我要不知道这个我在合肥市场就不能卖。即使有小的市场但是我做出那个量,那么这个厂家就要做量。

  郑建功想把米粉推销给大经销商,通过大经销商的销售网络把米粉卖出去。可没等她把米粉在庐江县的名气和质量介绍出来,经理王友超就直接把他拒绝了。

  调味品经销商王友超:没有看上他,就是没有知名度,我的产品比较多,米粉这一块,就合肥的比较关系不错的,比较熟的就有四五种品牌,而且每一种品牌我都不能拒绝,放在那里都是代销形式,而且每个品牌大家都比较接受,他都有那种消费群。

  梁翠霞做的米粉在合肥这个全新市场,不但失去了品牌和价格优势,甚至别人连看都不看一眼。但郑建功依然没有放弃,接下来他用行动,打动了一位扭转郑建功夫妻俩财富命运的老人。

  经销商王友超的妈妈高孝勤:当时我们家货一到了,就帮我们家下货,我们家下的货有30吨,他帮我们家忙,不怕累,又能吃苦,吃饭的时候也找不到他人了,不知道到哪去了。下午他又来了,我确实挺感动。

  郑建功只干活不吃饭,勤劳和吃苦的精神打动了经销商王友超的妈妈高孝勤。不但答应代理他的米粉,还送给了郑建功一件能打开销路的衣服。5年过去了,这件衣服郑建功依然当作宝贝,每次来合肥送货都会穿上。

  高孝勤:他送他的梁大妈米粉,客户不相信。他因为穿着我这大褂子,他到客户家说我是大老王家的业务员。

  梁翠霞丈夫郑建功:我对这块市场非常生疏,市场还不认识我。只认识大老王,他不认识我。

  跟着大老王家的送货车,穿着工作服。郑建功在帮忙卸完货后,就以业务员的身份向别人推销自己的米粉。

  郑建功:穿着这件大褂子跟他家的配货车下去送货的时候,跟人家推销的时候,只用了十五天时间,要是我自己去跑的话,是一年甚至是两年时间还得不到的效果。

  通过郑建功的不断努力,合肥市场慢慢的接受梁翠霞做的米粉。当初郑建功没看上的米粉生意,不但还上他20多万的外债,2010年销售额还超过了500万。过去的小作坊,现在也变成一栋四层高楼。

  现在夫妻两人一条心创业,让梁翠霞感觉无比的快乐。

  梁翠霞:他现在回来帮我我感觉很幸福,就像回到从前一样。我就像蜡笔小新那样,我很满足。

  编导:丛永玮

  摄像:刘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