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关键时刻,我市将围绕毕业生就业需求,积极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延伸到高校,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开展政策宣传月、就业促进月、校园招聘月等“三个活动月”,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人。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形式的支持,落实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和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完善和落实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中小企业集中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
通过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确保实名登记率和就业服务率达到100%。特别是对长期未就业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专项帮扶计划,制定个性化求职就业计划,精准帮扶。同时,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落实就业见习政策,扩大优质见习单位,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智力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型、管理型岗位。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实,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创业培训补贴、场地支持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新兴产业领域创业。以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为重点,制定实施专项培训计划,进一步丰富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充实创业培训师资力量。
此外,还有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招聘活动。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灵活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地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与高校校园网、中国公招网对接,打造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