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是我们水产养殖“三伏天”的开始,也就是说水产养殖进入了40多天的高温阶段,而这个阶段是池塘养殖的中后期,虾蟹池塘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一阶段投饵量比较猛,导致饵料粪便残留较多,水负荷严重,底泥变质明显。比如水生植物少或者缺乏活力,水质深绿色,透明度低,蓝藻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因素是制约虾蟹养殖高收益的关键因素。
水位管理应遵循“春秋浅、夏冬满”的主要原则,并结合虾蟹生长周期和气温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那么7月份水位应该怎么管理呢?
这个阶段要及时加深水位,高温期至少保持60厘米。从而使河蟹具有高温,顺利度过高温期。有条件的要移植一些漂浮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等,起到降温、吸收水中有机物、净化水质的作用。
到了7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水位需要提高到1.5米左右,为螃蟹度过高温天气做准备。
在控制水位的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和稳定水量,避免高温期水质的巨大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
1定期科学底质改良是必须的。
高温期底料变质后,一般会出现底层缺氧、发臭、发黑等现象,所以在选择底料改性时,可以选择过硫酸钾复盐等底料改性。如果底料变质,会给养殖朋友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了避免不良后果,有必要定期改善底部材料。
2做好肥水培藻培菌。
高温会容易产生各种微囊藻毒素,而且投喂量大,水中有机物多,水中有害物质往往超标。这样会导致水浑浊,养殖动物厌食,鳃病,螃蟹偷死。炎热季节一定要注意水质,及时加强水的营养,延长藻类的生长周期。
3保肝排毒
高温时期,水质恶化,藻类死亡,会产生毒素,在小龙虾体内积累,导致虾中毒,体质虚弱容易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在平时的混合物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三黄,可以帮助小龙虾和河蟹排出体内毒素,提高抵抗高温应激的能力。水位的控制也是精细养殖的细节。希望大家能重视河蟹养殖过程中的水位问题,为河蟹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才能让河蟹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