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技术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生态种植和养殖模式。稻田养虾可以达到互利双收的效果。龙虾可以除草、杀虫、松土、活水、通风、育肥稻田,稻田可以为龙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饵料。主要技术方法总结如下:
稻田选择
水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周围环境安静、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壤土,水源应选择无污染的大型水体;田地不受旱涝影响,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不淤,田埂高而结实(水深可达40 ~ 60 cm),不透水,保水性能好,日照充足。
田间工程建设
场地建设主要包括田埂的加宽、加高和加固。进水口和出水口应设置过滤和防逃逸设施,应开挖环形沟渠和田间沟渠,并安装遮荫棚。在稻田周围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并保证环形沟宽3 ~ 5m,深1.0m,面积较大的田块要挖在中间。场沟宽度为1.0米,深度为0.5米。环形养虾沟和田沟的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10%。
消毒、培水
1、消毒
放虾前15天应对场地进行消毒,可撒生石灰750 ~ 1125 kg/hm2。毒性消失后,水可以进入。
2、施肥培水
放虾前7 ~ 10天,向畦内注水60 ~ 80 cm,一次性施入农家肥15 ~ 30t/hm2,培养饵料生物。
3、水草种植
虾池和田间沟渠种植伊乐藻(冬季或清沟后早春)、黑藻、苦豆子(3月)等水生植物,保证池塘沟渠繁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满足龙虾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为了给虾种提供饵料,可以放一些蜗牛进去,让它们自然繁殖。
虾苗放养
1、抱卵亲虾的投放
有卵的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的虾沟里,任其自行繁殖。第二年,稻田里养殖龙虾。亲虾平均规格为20只/kg,放养密度为450 ~ 600 kg/hm2。
2、虾苗的投放
6月份插秧后稻田养虾比较合适,此时稻田已经养殖完毕,有利于淡水龙虾适应环境,避免养殖时损伤幼体,提高虾的成活率。一般放养规格为250 ~ 600只/kg,幼虾放养密度为22.5 ~ 30万只/hm2。放养前,需用3%的盐水对对虾幼体和虾苗进行3 ~ 5分钟的浸泡、清洗和消毒。
水稻栽种
要尽早平整滩面,应选择优质、高产、耐肥性强、抗倒伏、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一般5月15日前后育苗,6月中旬移栽。6月10日后整田轮作,6月15日移栽,定植后保持10cm水位。此时田地主要由水稻管理。幼苗存活20天后,龙虾被允许进入稻田,吃田里的昆虫和杂草。肥料以尿素为主,少量多次追肥,禁止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如果水稻发生病害,在叶面喷洒药物进行防治,用药后及时换水。施肥和施药应避开淡水龙虾蜕皮高峰期。
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稻田养虾应尽量做到定时、定位、定量、定性。龙虾是杂食动物,吃各种饲料(小杂鱼、螺蛳肉、河肉、鱼、蚯蚓、动物内脏、蚕蛹)、精料(糖饼、玉米、小麦、大麦粉)、青料(各种水草、蔬菜下脚料等。).每日用量一般为虾体重的4% ~ 6%。早期每天喂食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一次喂一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水稻生长期间要喷洒农药防虫,喷洒农药后要更换淡水,为水稻和龙虾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水稻病害防治主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采用喷雾法使药物落在叶片上,适宜施药时间为无风晴天8: 00-9: 00。发现敌人伤害要及时消除,同时在出入口放置密集的眼网,防止敌方生物进入。
2、水肥管理
稻田养殖小龙虾时,2个月左右就可以捕捞到一些符合商品规格的成虾并及时上市,大的抓了,小的留了。这样既能降低稻田龙虾的密度,又能促进小龙虾的快速生长。
3、病害、天敌防治
10月底至11月初水稻成熟后,可适当降低水位,用船收割和装运水稻,然后在田边脱粒。水稻收割后,可以提高水位进入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