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水位
冬棚养虾不像一,那样适合换水,所以是封闭式养殖。这是因为冬季大棚内外水温差异大。换水,甚至更多的水,都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在正常的繁殖季节,很多正常的虾池一旦换水往往会出现应激反应,尤其是换水超过1/5,导致虾病。
控制水位,即在冬棚养殖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性使池塘水位达到最高。冬天暴雨少,池水不会溢出。当水位达到最高时,有两个好处可以最大化蓄水量。第一,同等苗密度下,虾的生存空间更大,生长更快;第二,高水位可以保持水质稳定,应激反应的机会较少。
一些养虾人,包括现在和以前的一些书刊都反映,冬天阳光弱,水位低,更容易吸热,水温会更高,虾长得更快。这是误导。因为阳光为池水提供了等量的热量,所以不会因为水位低而有更多的热量。相反,在相同面积的条件下,水位越高,水容量越大,初级生产力越多,比如浮游生物,摄食的生物越多,尤其是藻类,产生的氧气越多,水质越好,抗逆能力越强,也更容易避免因水分胁迫而生病的可能。
也有养虾人认为,刚放苗的时候,虾苗很小,吸氧量少,没必要提高水位。一些买海水或者抽地下盐水的养虾人认为水位越低成本越少。这里要用辩证法来理解得失关系。观念的改变,或者说习惯的力量,都会影响行动。实践证明,在同等养殖条件下,高水位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深越深越好。据悉,水深达到3.5米时,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是个别报道,但实践证明,水位在2-2.5米时,效果最好,效益最好。
二、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度
培养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是整个养殖过程的核心工作。两者缺一不可。好的水色是棕色、黄褐色或绿色。透明度要在20 cm左右(指带曝气器的池塘)。这种水色很容易通过肥料和水达到。
水色和透明度必须在放苗前培养。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养虾人认为水最好是清澈的,甚至能看到池底的水。这是完全错误的。它最大的错误是不了解肥和水的作用以及水色和透明度在养虾中的重要性。肥料和水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加溶解氧。清水意味着藻类很少,藻类少,光合作用少,产氧少。
由于缺氧,池塘里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如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因为只要养虾,虾粪、残饵、生物尸体等有机物必然会堆积在池塘底部。当这些有机物在氧含量充足的情况下被氧化,就会降解成其他有用的物质,化害为利;在缺氧的情况下,有机物会发生还原反应,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导致水质恶化。
对于水色和透明度的处理,一定要只争朝夕,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一点对于冬棚虾尤为重要。因为冬棚养虾难度更大,往返时间和精力应该更大。
三、改良底质
养虾,先养水,先养水,先养土。这是养虾人的共识。以改善沉积物为中心的水质管理是当今对虾养殖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水质的变化往往是由沉积物的变质引起的。可以说
采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细菌,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据报道,池塘中超过54%的溶解氧被底部有机物消耗。塘底有机物的降解可以降低塘底的耗氧量,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微生物进入池水可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保持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
冬棚养虾应每隔10-15天定期使用微生物和细菌,以预防疾病。此外,沸石粉、腐植酸钠和石灰也是很好的基质改良剂。一般来说,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或其他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