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
保持小龙虾水田水位在50-70cm,开始种植低温水生植物,落实肥水工作。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时,要加强对池塘的巡查,防止冰冻灾害。
2月份
虾场水位控制在50-70厘米。
防止青苔生长,注意肥水,根据幼虾活动情况适当投喂幼虾饵料。
3月份
当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将虾场水位降低到30cm以上,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生长。
水温达到15摄氏度时,开始喂。
4月份
前期:虾场水位上升到40厘米。新挖的虾场开始放虾苗;老虾田要以大补小,适当补苗。
中后期:将水位加深至50 cm,喂食;每10-15天对水体消毒一次,防止“五月虾瘟”。
5月份
虾场水位控制在60-70厘米。
抓大留小,适当补苗。
加强投喂,保证小龙虾的蛋白质摄入。
调节和管理水质。勤换水,勤换底。
培育幼苗。
6月份
稻田排水让小龙虾回到虾沟进行稻田整理。
后期插苗后,在沟内继续适量的插苗和喂食。
每10英亩安装一个太阳能诱虫灯,或者考虑安装一些其他的生物虫害控制工具。
7月份
重视虾场边沟水生植物的管理。
气温达到33摄氏度时,注意巡视池塘,检查小龙虾的活动情况,根据情况减少投喂。
烘烤后立即给稻田复水,让小龙虾重新进入稻田。
后期抓大的,把小的留在虾场旁边的沟里。
8月份
加强对水生植物的管理:立、浮、沉(沉水饲料出水面需要剪)。
捕捞:全力捕捞,每亩留25公斤亲虾用于繁殖下一代(注意雌雄搭配,注意添加异地虾)。
9月份
继续投饵,后期排田。
10月份
收割水稻(稻叶高秆),秸秆还田或在炉中烧成碳肥。
淹水:水稻收获后不要马上加水。将秸秆晾干(一周),加水10-20cm,水变红后再加水(不处理会变黑)。
修整现场工程趋于更加标准化。新改造的虾场第一年,每亩虾沟投放亲虾35公斤(这是最后一次投种期)。
11月份
除杂:推荐使用茶籽饼(25斤/亩)。
养草:以低温草为主。
调好水防止青苔,加水逐渐加深到50厘米左右,为小龙虾越冬做准备。
12月份
把虾场的水位调到50-70厘米,改善水质。
这个农事表主要针对江淮地区,由于地区差异大,水稻品种差异大,略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