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繁殖和孵化技术


泥鳅生活在泥底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水中。适应性强,可以让泥鳅自行产卵、孵化。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鳅后代的成活率,而且操作也非常简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泥鳅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吧!

一、泥鳅的产卵技术

1、产卵时间

水温18-20时,多在晴天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水温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一只雌性泥鳅一次可产卵200300枚,多则产卵数枚,总计30005000枚。受精卵附着在鱼窝上,但附着力较差,容易脱落,处理时要小心。

2、产卵管理

产卵期间,每天早上取出鱼窝观察。如果鱼窝上卵较多,应移至孵化池孵化,下午放回鱼窝中。如果不及时收集鱼窝,受精卵就会被亲泥鳅吃掉。泥鳅繁殖池也可用作产卵池。当水温升至18,有泥鳅追赶时,将其放入鱼窝中,保持池内水微流。这将改善水质并刺激亲泥鳅的繁殖。

二、泥鳅的孵化技术

1、苗池整理

受精泥鳅卵经常在育苗池中孵化。放入鱼窝前1015天清理育苗池。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池(育苗池)水下20厘米处设网格,将鱼窝平放在上面。每平方米投放泥鳅卵1万粒左右,受精卵正常羽化率为40%。以此为基础,计算释放的卵子总数。

2、苗池管理

泥鳅鱼窝顶部应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防止青蛙、野鱼进入池塘危害泥鳅卵和苗。整个孵化过程中,必须勤于观察,及时将蛙卵、污物等清除出池外。水温19时,受精卵孵化成泥鳅(泥鳅苗)约需50小时。

3、鳅苗管理

刚孵出的泥鳅苗长34厘米,头弯向腹部,卵黄囊较大,有外鳃。它侧卧在水底或附着在鱼巢上,很少移动,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泥鳅苗孵化两天后,体色加深,卵黄囊缩小。孵化三天后,泥鳅鱼苗体色变黑,卵黄囊消失,鳔出现,胸鳍增大,能短距离平行游动并开始摄食。这时喂熟蛋黄或豆浆。

三、泥鳅繁殖注意事项

1、孵化温度与受精率和孵化率密切相关。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低。因此,孵化的水温最好在2228。

2、当受精卵全部破膜时,应迅速、及时清除卵膜及污物,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苗木成活率。

3、育苗期间,定期打开增氧机或添加新水。在肠道呼吸和皮肤呼吸之前,泥鳅苗完全依靠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呼吸。这与成年泥鳅不同,以免出现水中缺氧的问题。浮头大量人员死亡。泥鳅苗入池15天左右,肠道呼吸器官即可初步成型,但尚不完善。

4、泥鳅苗入池时,最好将池塘水温调节至孵化池水温,避免温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鱼病是气泡病和烂鳃病。烂鳃病多发生在泥鳅苗入池12天左右后。因此,二氧化氯应在泥鳅苗入池后810天左右使用。提前对水体进行消毒并做好预防措施。泥鳅苗入池当天出现气泡病。若发现情况,应及时补充井水,同时全塘每亩撒盐1015公斤。

6、泥鳅苗长到35厘米后,按每亩10万15万尾分池。

7、由于当年5月培育的泥鳅苗生长期短,生长快,饲料系数低,培育5个月左右即可达到6080鱼/公斤左右的商业规格。

标签:
  • 养殖经验
  •  
  • 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泥鳅放桶里怎样活的久
    泥鳅放桶里怎样活的久
    1.放入泥土:如果你想泥鳅活得久一点,就把泥土放在桶里。2.
    泥鳅鱼养殖技巧
    泥鳅鱼养殖技巧
    废弃的池塘或稻田可作为泥鳅鱼的养殖场所,养殖时应向池塘
    泥鳅寿命
    泥鳅寿命
    泥鳅的寿命一般在4-6年左右,适应性强,寿命长。个别泥鳅能
    泥鳅吃什么菜叶
    泥鳅吃什么菜叶
    泥鳅吃卷心菜叶、丝状藻类和植物的根,也吃蚯蚓、蜗牛、水
    自来水养泥鳅能活多久
    自来水养泥鳅能活多久
    在自来水中养泥鳅,大约能活7-15天。自来水添加物质多,水流
    泥鳅吃什么 家养
    泥鳅吃什么 家养
    蚯蚓:是泥鳅最爱吃的食物之一,表面光滑,腥味很浓。鱼粉: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