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验:冲刺阶段“理”重于“做”_高三励志


高考经验:冲刺阶段“理”重于“做”

   “实验100次,99次往往是失败。遇到难题,关键是找出原因,再实践,再找原因。”已故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邓景发教授的这句话,对同学们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都很有启发。

    经过了高三一年的训练,“找问题──精练──找问题”的循环上升之路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冲刺阶段,我们就要突出一个“理”字,把训练成果转化为考场上的战斗力。

    那么,如何“理”呢?

第一,“做”是“理”的基础。

    如果没有前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做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解题方法都是模糊的,又能理出什么头绪来?“理”是攀登,是升华,对于理科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第二,“理”要自己来。

    有些同学喜欢看参考书上总结的解题技巧、注意点等,这是对的,但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按照课本,辅以高质量的参考资料,(我要创富网 https://www.wycfw.com)复习完一章知识后,要能回答下述问题,才能给自己“通行证”。

1.这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核心概念、知识点的定义是什么?

2.这章知识是如何展开的?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何?新年华学校

    以上两点可用“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检验。如果是文科的内容,还可以试试“自己讲课父母听”或“自己讲课自己听”的做法,自己说不清楚、甚至是讲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查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还可以让复习工作变得更有趣。

第三,“理”与“做”要结合起来。

    强调“理”,不能理解为“不做”,(我要创富网 https://www.wycfw.com)最后阶段保证每天的定量训练,对于保持考试状态至关重要,我们反对的是冲刺阶段开夜车、游题海的无效做法。新年华学校

   “做”──“理”──“做”,高三的学习就是这样往复循环,但每次“做”的感觉不一样,正所新年华学校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后再“做”,必能思路更清、步序更明,如“庖丁解牛”──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标签:
  • 学习
  •  
  • 励志励志
  •  
  • 励志故事
  • 更多栏目最新
    最牛的高三老师写的,句句戳心
    最牛的高三老师写的,句句戳心
      最牛的高三老师写的,句句戳心  这是一篇高三老师写
    加油,高四生
    加油,高四生
      加油,高四生  文/东方小四  夏天是个分水岭,总是
    作为学姐,我必须对即将高考的你们说
    作为学姐,我必须对即将高考的
      作为学姐,我必须对即将高考的你们说  还有不到一个
    高考毁不了我——献给即将高考的同学们
    高考毁不了我——献给即将高
      高考毁不了我──献给即将高考的同学们  文/鲁稚
    马云写给高考失意同学的一封信
    马云写给高考失意同学的一封
      马云写给高考失意同学的一封信  文/马云  高考
    致高三毕业生:人生是一场持久战,高考只是其中一页
    致高三毕业生:人生是一场持久
      致高三毕业生:人生是一场持久战,高考只是其中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