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商业展望:走访60+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


019新商业展望:走访60+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

今年,我们走访了新商业领域的创业者、管理者、投资人以及分析师们,借助这近60多位关键人士的智慧,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新商业领域里的明星公司、热门领域,去预判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

站在公元 2019 年年初,一眼望去,竟是平庸。

不见了一派壮志凌云,更多是大公司当道,人人在变现压力下喊着toB和产业互联。时光绕过乔布斯向 IBM 竖起中指的画面,恢复一段沉闷。

新年伊始,裁员、倒闭的败局景象频现。不管是药企、车企还是互联网领域,产业集中度都在不断升高,新的并购和抄底正在发生。大宗消费品汽车业,去年底月度同比销量下滑达20%,是过去28年未有之现象;零售业一瞥,以 3C 数码家电消费为核心的京东,销售额也出现下滑;苹果不再引领创新,在中国失败连连;拼多多需要让增长的神话继续,股票市场用令其股价下跌 17% 的态度,应对它“获客成本升高”……

然而,这也必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拼命做大规模者——链家的贝壳和瑞幸咖啡——能安全上市、验证其故事吗?

内容、游戏、娱乐行业能制造一声惊雷,用爆款去提振整个行业吗?

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京东在下沉市场必有一场恶战。年轻的大公司们能成功从获客思维转换到精细化运作吗?

今年,我们依然走访了新商业领域的创业者、管理者、投资人以及分析师们,借助这60多位关键人士的智慧,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新商业领域里的明星公司、热门领域,去预判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一、电商、新零售与消费品牌:下沉大战

0余个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2019新商业展望合集"

电商、新零售与消费品牌:下沉大战

2019年,关于消费的核心变量何在?

经济下行预期下,消费者心态在发生变化,品牌方则产生了效能提升需求;在生产者和服务者一端,随着订单持续向东南亚等人力廉价地区转移,中国工厂需要新出路;在城市,市内配送网络通过过去几年的外卖大战已完备起来;此外,中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消费者自我认知、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消费领域持续的变量和机会所在。

1、大战发生在下沉市场

消费领域最重要的4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京东,其中至少三家在2019年会在下沉市场展开大战。

对阿里巴巴来说,它可以寻找的新增量,下沉市场将是最重要的一大来源。一方面,它需要遏制拼多多,淘宝将在2019年与之开战,投资更多物流公司也在这盘棋局之中;另一方面,美团当年战胜饿了么,得益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当饿了么收归阿里所有,阿里也必将在下沉市场与之开战。

2、性价比!性价比!性价比从何而来?

消费品牌的机会挪到了新一波人手中:消费者大排长龙的名创优品、NOME。这种模式的关键不是零售终端,而是更优的供应链,它包括设计、SKU管理、生产制造、库存管理等一系列能力。此前,产品品牌更关注怎么做出调性,现在既要做出调性,又要提升性价比。了解供应链的人有福了。

除了在线下店大排长龙外,在网络上,性价比好的产品,用户会自传播,在国外,The ordinary等低价化妆品借instagram这样的平台大火,营销的成本随之大幅下降,生意就能正向循环。如何在小红书、抖音这样的平台上引爆自己,是品牌们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同样因为性价比,品牌集合店在2019年会获得更多机会。正如最早每个空调品牌都开自己的专卖店,但效率不高,国美苏宁这种集合型的胜出,胜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摊薄了每个品牌的店租,而店租是成本支出的一个大头。

总而言之,经济下行,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不应该在加价上动脑筋,而应该在减成本上动脑筋。

3、一小时达全面到来

基本可以确定,2019年,“1小时达”时代会全面到来。此前,“1小时达”主要是在外卖、咖啡、药品领域,因为其生产和捡货流程相对简单。但超市SKU动辄过万、价格变动频繁,拣货流程、管理系统需要重新设计,不是只靠补贴就能成的,所以达成“1小时达”的难度大、速度慢。盒马对这套体系秘不外宣,但它的火爆起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被阿里收购后的饿了么,已经在做商户数据化升级、库房门店改造、拣货配送系统调试,相信美团、京东到家也不会落后,这些工作的效果会在2019年爆发出来。

消费者的便利也是公司的成本,零售企业仍要思考如何赚钱即便是永辉云创,也在去年巨亏,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业内对盒马模式能否跑通也依然有质疑。业内人士的共识是,盒马接下来的重点是夯实供应链、提升产品力,把单店运营做好一些。

从调整战术降低成本,到利用技术提升效率,和强调狂奔、布局、覆盖的2018年相比,2019年会是更加精耕细作的一年。

4、社区购物模式必然迭代

城市消费者越来越懒是必然,但具体哪个模式能跑通,则有待在2019年验证。社区商业理论上离消费者近,更加便利,是2019年的一大看点。

但社区店辐射区域和单量有限,能否构建起合理的商品结构和盈利模型,并进行连锁管理,难度很大。比如瞄准买菜需求,并在2018年拿到钱的几类社区零售——社区团购、社区生鲜店、社区前置仓——谁能跑通在2019年跑通将见分晓。

很可能会有模式变形和迭代。比如在2018年大火的社区团购,它作为拉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已经被证明,但是如果不进行迭代,或者和有供应链优势的公司合作,则无法沉淀为稳定的消费行为,可能像曾经出现过的短命风口们那样扑街。

不过,这个高频刚需的模式一旦跑通,考虑到2018年阿里腾讯频频在线下零售出手入资,阿里还亲自上阵做了盒马,那么也要做好巨头进场的准备。

5、线下店拥抱数据化

经济寒冬带来的生存挑战,将倒逼企业修炼内功。线下店要把客户线上化并不难,只需要找到好的撬动点。瑞幸当然是最明星的案例,再比如,喜茶原本为了用户体验,解决排队问题,做了喜茶go小程序,现在已有600万用户。

一旦获取数据后,这可能反哺公司经营和管理。比如喜茶go小程序月复购率超过36%,小程序订单占比超35%。也因为小程序获取的用户数据,它衍生出了喜茶GO的店型,新年将把这类店更多开在写字楼里。太平鸟首席战略官欧利民表示,尝试过发现,诸如智能试衣间、互动大屏幕、摄像头等看起来fancy的硬件投入是无效的,但过去一年的太平鸟团队会更加利用数据驱动经营决策。“新零售的概念是进一步推动线下商业的数字化和一体化。”

6、国潮复兴,海外品牌受阻

对于海外品牌来说,当下面对中国消费者时需要谨慎,任何广告营销环节的微小失误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大灾难。

去年11月,杜嘉班纳在举办上海大秀前的短视频广告,因为被认为丑化中国人形象激怒了部分中国消费者。最终在一系列失败的危机公关后,杜嘉班纳被迫取消了上海大秀并以创始人用中文说出“对不起”勉强收拾了残局。与之类似,ZARA最新启用的脸部布满雀斑的女模,以及Burberry略带“丧”气的新年广告大片也都让中国消费者感到了不满。

与此同时,故宫IP的爆火则从去年一直延续至今,围绕着这个大IP衍生出了更多的文创产品。从美妆、配饰甚至到火锅店,故宫的每次“上新”都能获得一大帮忠实的年轻拥趸。除此之外, 李宁、飞跃、老干妈、海底捞等元素的爆火共同催生了一种名为“国潮复兴”的现象。

这背后,不同于此前的中国消费者更迷恋国外品牌,新一代消费者的心态正在发生改变。

7、品牌更加脆弱,人设更易崩塌

当每个人在社交媒体上都拥有自己的发声渠道时,品牌对传播渠道的掌控能力空前下降,这也使得品牌变得越发脆弱。

过去一年,对这一新趋势感触最深的品牌当属滴滴,5月和8月两起乘客被害事件,让这家公司陷入空前危机。社交媒体环境下,危机的爆发是瞬时且“簇生”的。除此之外,携程、马蜂窝、京东、锤子等企业也都遭遇了多多少少的公关危机。

不仅是品牌,明星的人设崩塌速度之快也超出想象。从李小璐、高云翔、范冰冰、吴秀波到翟天临,明星从神坛跌落只需要一条微博——这给品牌带来了麻烦,品牌一般都不得不快速与其划清界限避免引火上身。明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他们会快速窜起或人气快速下滑。请代言人开始变成一件高危的行为。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OPPO副总裁沈义人、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小米副总裁王翔、华为无线终端芯片业务部副总经理王孝斌、荣耀总裁赵明。

2、内容、社交与广告:00 后与中老年

流量飙涨、所有人都有肉吃的日子已经过去,几大巨头将在2019年在流量和广告费用的争抢上展开火拼。对广告主来说,这也不会是好过的一年。

短视频类内容有望在2019年为中大型玩家普遍带来一波增量,但这只是所有人都懂的标准动作。寻找新人群、新需求,并找到拿到高收入的方式,将是对创业者的核心考验。

8、 向头条学习抖音

这不是什么秘密了:除了抖音等短视频App流量快速增长外,2018年全年看不到其他的大增长亮点。

在腾讯狂做一轮短视频App之后,百度也紧随其后,春节期间已经为其新短视频App狂洒一波营销费用。2019年,大厂之间将在短视频领域交火密集,网易、爱奇艺、优酷、淘宝也都在出自己的短视频App,跟进者最终是吃一块可观市场,或是利润因此严重扑街,是一大看点。

过去,头条系一直力图增加社交属性,但其实社交社区公司也在偷师,其流量增长过去一年主要靠借鉴头条系玩法。例如,雪球流量的大幅增长,在于对其内容进行智能分发;小红书流量的大幅增长,则明显受益于影视明星入驻,且他们大多拍的是短视频;大众点评首页改版为Feed流,且夹杂着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可以预料,短视频正成为社交、内容平台的基础设施。

短视频圈住用户时间只是第一步,怎么从用户身上获得广告之外的收益,是今年的关键一步。网红是在抖音上带货,还是在小红书上带货?两者具有明显的替代品关系。为了变现更有效率,头条系和阿里系的进一步联合,也许也不会太远。

9、寻找“00后”与中老年

有时候,坏消息也是好消息。微信正在进入“失速期”——如果不是因为有工作需要,也许会有多替代性的产品出现,这是一个产品到达“失速点”的前兆——这使得大家蠢蠢欲动,过去一年已经催生了一波新产品。

在年龄层上往上探和往下探是一种方法。比如活跃在微信中的服务于中老年群体的社区“小年糕”,已经达到了百万日活。老年人在里面看视频、生产内容、消费,甚至还衍生出了帮助老年人学摄影、拍照甚至上老年大学等系列服务。

年龄层往下探,过去一年还涌现出了包括即刻、Soul在内一系列主打年轻人的社区产品。由于身处“独二代”这一特殊的家庭结构中,00后有更多寻找同龄人的需求——腾讯的00后报告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花更多时间与同伴在一起。这一心理状态反映在线上,便是那些凝聚力更强、并且最好有独立话语体系的线上社区往往更受欢迎。

不过即便是目前火爆的年轻人社交,也只占据了其中的一小块市场,四五十岁以上人群的社交需求还有待被满足。

10、别再迷恋千万DAU,小众产品也可以有大营收

过去人们总觉得一个几千万DAU的产品才有价值,但接下来一些社区可能只有几百万的DAU。但如果这些小众社区能匹配用户,通过信息不对称促成交易、服务,也会具有巨大价值。

平台型机会早已逝去,但更多小众社区可能出现。过去以虎扑、豆瓣、B站为代表的社区,用户基于对某种信息的共识来交流,接下来也许还会有深度兴趣互动类社区出现。

关键点在于,大流量的社区社交产品仅卖广告就能有不菲营收,但小流量产品的出路在交易和服务,但用户价值要高。知乎已经单独在做服务男性用户的种草社区,更让人振奋的案例是,有服务球鞋爱好者的产品,年交易额能做到过百亿元。

11、流量方要增加营收,广告主难以“捡漏”

一边,广告主在提高数字营销预算,根据AdMaster的报告,79%的广告主将在2019年平均追加20%的数字营销预算,另一边,线上流量增量不大,集中度又在增加,这让广告主和小玩家芒刺在背。甚至,一度被广告主青睐的信息流广告也面临危机——不少广告主发现其带来的效果正与以往持平甚至下滑。

大流量拥有者字节跳动公司,2019年的营收计划在1000亿以及以上,相比去年翻倍,但它今年的流量增长可能低于这个速度,这意味着它可能把提价作为一种手段。此外,头条已经开始推全网搜索业务,正面在百度腹地与之开战,此类新战场的广告性价比值得关注。

线上红利的消退、价格上涨,也让分众传媒这类户外媒介继续高速增长——根据第三方机构CTR的研究,电梯电视和电梯海报的刊例花费变化分别保持了23.4%和24.9%的较高增速。

12、小程序的主战场在小程序之外

小程序在2019年更多的兴奋点会被“下沉”承包。App的流量增长,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到了天花板,小镇中青老年用户的消费能力却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但能获取的服务匮乏。这点在拼多多、快手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相比App,小程序更加轻便和效果显著,是更称手的进入下沉市场的工具。

对巨头来说,他们已经想让小程序跳出单个超级App的边界:比如百度智能小程序去年底开源,试图让百度小程序跑在各种App上;支付宝小程序已经和阿里系包括饿了么、高德等在内的大流量App打通,通过小程序相互进入对方的场景,为自己获取更多流量;譬如头条系,让Feed流内容和小程序挂载,借助内容积累的用户偏好数据,服务也一并实现了千人千面。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旷视科技CEO印奇、出门问问CEO李志飞、优必选CTO熊友军、华兴新经济基金执行董事邹彦书。

3、游戏、电竞、与影视:何处觅惊雷

对中国游戏业来说,刚过去的一年让人再次感到这个行业的脆弱。尽管版号审批在2018年底重新开始下发,但要恢复正常审批速度还需要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对创业者来说,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3、监管紧箍咒+游戏市场饱和,备战5G不如重注出海

版号虽然恢复下发,但由于存量版号审批工作巨大,增量版号仍然需要讲一个先来后到,慢慢排队。再加上去年官媒曾放风的游戏总量控制政策,所谓游戏业的“百花齐放”局面并不会出现,而棋牌游戏尤其难以得到文化与意识形态监管部门的认可。

政策因素之外,更难过的坎儿还是市场。中国游戏市场的饱和已经成为行业公论,大浪淘沙之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越来越有限,在没有大的硬件设备更新前提下,游戏业也无法预测下一个增长机会可能出现在哪里。一些游戏公司和开发者在翘首等待5G与云游戏时代的来临。但两三年前的VR热已经摆了行业一道,殷鉴不远。5G网络尚未商用,2019年似乎并非最好的入场时间点。

出海是一个相对稳妥和中庸的选择,虽然各个国家市场的用户偏好、付费习惯、市场容量以及游戏公司所要采取的本地化策略并不一样,但至少还是有迹可循。

14、小游戏的舞台在别处

轻量化的小游戏在去年年初曾让行业产生巨大期待,一些从业者曾认为,在市场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小游戏能转化大量的非游戏玩家成为轻度游戏玩家,再由轻度游戏玩家转化为真正的游戏玩家。然而,由于留存、粘性和变现方面的问题,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后来被证明是被高估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游戏一无是处,它在获客和社交方面的长处得到了另一批平台的认可。支付宝、淘宝、拼多多等等都在过去一年里,逐渐内置了一些“本地化”的小游戏,以增强用户在这些非游戏平台里的活跃度。阿里巴巴方面曾经表态,包含游戏在内的大文娱业务需要为整个消费生态作出贡献;而拼多多则在上市前就称,公司未来希望成为迪士尼与Costco的结合体。

15、 电竞急需要商业化造血

去年夏天,中国电竞选手们获得的《英雄联盟》S8冠军和亚运会的几块金牌,使得电竞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然而,资本对电竞的热情却比前两年小了很多。

电竞最大的问题是叫好不叫座。

这个领域不缺用户,不缺流量,也不缺精品项目,但却缺乏将这些东西充分变现,并将之合理分配到产业各个链条、能持续运行的商业机制,而不是仅仅集中于第一方游戏厂商。

如果电竞产业里的创业公司一直无法产生商业价值,就会一直依赖资本输血,受制于资本环境的潮涨潮落。反过来,资本追求回报率,对电竞创业者的态度也会从起初的将信将疑,慢慢变成避之唯恐不及。

这尤其需要腾讯网易这样的头部游戏厂商,电竞生态的真正掌控者,去展现产业胸襟与商业智慧。

16、只有新的爆款才能搅动游戏业,影视业同理

游戏属于文化创意行业,不存在绝对的垄断,玩法创新依然能引领风潮。然而另一方面,精品游戏的制作和渠道推广成本水涨船高,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集中,大厂即便不能每次都在玩法上取胜,但依靠精良的人力和充足的资源,依然具备后来居上的实力。

影视业同理。2019年的爆款也难以完全预测,例如,由《中国有嘻哈》开始的打破次元壁的苗头并没有得到延续,去年视频网站上马了一批嘻哈、街舞、机器人等新题材,最终真正成为综艺爆款的却是《创造101》。对平台来说,制造爆款是持久战。

17、明星片酬降低,影视圈从坑底爬起来

由范冰冰引发的查税风波终于告一段落。高压之下,高片酬的现象确确实实被遏制住,爱奇艺等平台已经作出内容成本明显下降的预期,制作公司和平台2019年可以松一口气,将预算更多地投入在提升制作水平上。另一方面,观众也已经不再迷信流量和大明星,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

影视工作者们正艰难适应着资本狂欢已经结束这个事实。表面上这是因为政策监管导致,本质上是整个行业需要从混乱中找到规则。当规则被建立起来,更理性的钱也随之进入。今日头条、腾讯等大公司都在考虑战略投资影视内容公司。作为渠道,它们需要快速获取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而影视圈的内容人,也需要更多向外,跟不同的圈子和资本融合。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PentaQ刺猬电竞创始人青熙、真格基金副总裁关山行、盛大游戏副总裁谭雁峰、游戏研究社创始人楚云帆、上海大学副教授刘寅斌。

4、新房产:平台形成期

2019年国内楼市将从调控下的快速扩张正式进入中期休整,以回落、修正和横盘为主旋律。新房交易被管控,这带来了二手房、房屋租赁市场的机会,一线城市动力不足,二线部分城市的成交量可能较活跃,这些都将成为2019年新房产市场的大背景。

18、购房市场中期休整和横盘

贝壳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认为,虽然楼市“白银时代”论调由来已久,本轮调控是史上最严,但过去三年依然是楼市的“黄金三年”——新房交易量连续过10万亿,二手房连续过6万亿,租金规模连续三年增速超过50%。从企业角度亦是如此:开发商快速整合,中介平台快速崛起,租赁机构快速融资奔跑。不过,这种房产交易放量,企业规模变大,资本市场溢价变高的现象,在2019年将不复存在。2018年的虚假繁荣将在2019年自然回落。

具体来说,一线城市首次购房的杠杆率上升非常快,大户型、改善型购房的杠杆却并不高,这意味着楼市内在的动力不足。2019年大家对经济形势预期不乐观,反倒会使政府的刺激在短期内加大提振力度,防止经济失速下滑,长期看有透支未来的风险。楼市政策不会放松,但是会矫正。

2019年新房交易量可能会持平或者说部分城市会低于2018年,但是存量市场整个交易量方面,部分城市可能有适度的、轻微的上扬。

19、房产中介下沉,要么做加盟,要么做平台

全国性大型的经纪公司不约而同都在做城市下沉,在往二三线城市渗透。因为一线城市市场在监管、交易量以及用户预期上可能都会出现很大变化,因此,新一线、二线城市的机会点会更多一点。例如,长春去年1-10月,二手房交易量超过很多大城市,新房交易量远超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

即便是链家这样的房产中介公司,过去都只是在区域市场有份额优势,放眼全国占有率很低,当它要从地方走向全国,采取什么路径才能取得成功是个重大看点。加盟是一种路径,2018年叫加盟元年,2019年一些大型直营型经纪公司会延续这种变化。

此外,则是做平台,贝壳找房和58同城成为目前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两大平台玩家。平台能否做得足够大取决于平台的开放程度,一方面维系合作商家的主动权,一方面提供合作的价值。

20、长租公寓向头部集中

租赁行业在大起大落后进入修炼内功的阶段。2017年国家大力倡导租购并举以来,租赁行业,尤其是长租公寓发展迅猛。融资、扩张、爆仓、倒闭、整合,“本来要五年干的事情,一年就干完了”。

今年是时候冷静下来,告别高杠杆,高价拿房的自杀式扩张,积累运营能力和融资能力,理性扩张,以达到网络效应,持续运转。在长租公寓行业,资金和房源都向头部集中。将会有1-2家跑出来的全国性大的分散式长租公寓运营商;以政府和国企为主导的长租运营平台,将享有土地和资金红利,将迎来新的发展。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贝壳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58同城高级副总裁&安居客COO叶兵、某十强房企CEO。

5、手机硬件打响保卫战

手机再也回不到共赢的时代。总体出货量依然在下降,没能迎来大的创新,甚至苹果也无力维持iPhone 的光环,不但销量和营收下降,对供销渠道的控制也在减弱。

预料之外的事情则来自中美摩擦。中兴遇到美国严厉处罚,近些年都再难恢复元气,华为接连遭遇调查,逼得任正非不得不亲自出来稳定人心。而中美摩擦使得进口元件普遍上涨,手机行业以美元结算,这增加了手机公司的成本压力。

21、全面战争开始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小米讲究性价比,“蓝绿大厂”拼颜值,而华为主打高端市场。几家手机公司看似厮杀激烈,实际上总体保持克制,不会轻易进入其他公司的强势领域。

但市场进一步紧缩,各家都要从对方地盘里要销量和利润。荣耀和小米会做更多的高端机,红米分拆,雷军也承认性价比曾经是“束缚”;而OPPO和vivo也将开始讲究性价比。大家会在各价位段全面厮杀。想要重塑一个品牌,可能并不比从头创业来得容易。

渠道上,不论是“互联网思维”,亦或是“线下才是商业本质”,都只能是局部真理。最终,各家手机公司都是殊途同归。

22、苹果还能带领什么

过去多年,苹果一直带领手机业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方向,其他人都是跟随。但2019年,其他手机厂商的自主研发方向可能更多。在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滑盖、升降摄像头、双面屏等新的设计方案,虽然这些设计多是一时的营销需要,没有持久的生命力。

光环减弱的苹果依然值得关注,它今年的表现也许能部分回答一个课题:手机公司该如何转型。

大方向上来说,苹果提供的答案与其他公司没什么两样:互联网服务。不过,苹果在手机的各个链条上,都体现着作为行业王者的强势,但在内容领域,苹果只是一个新人,它要面对骄傲的内容生产者,还要面对各国不同的内容监管政策。

23、 5G 起飞了,但还没落地

每一个科技论坛上,每一个人都在讨论5G:更快更低延时的网速,可以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意味着一次革命,能给沉寂已久的科技行业带来新生。

但至少在2019年,这一切都不会发生。2019年,5G的基站建设依然还没完成,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绝大部分地区没办法用上5G网络。何况,5G手机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5G手机需要更新天线设计,手机内部电路也将随之变化,5G手机耗电更快,电池技术却始终没能走过瓶颈……

并且,5G始终没能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运营商和手机公司向普通用户承诺,5G可以带来更快的网速,下载一部电影只需要一分钟——这听起来像是几年前宽带的宣传话术,在流媒体时代并不显得如何吸引人。

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4G和5G将依然处于共存状态。但或许十年后回头看,如今对5G的“过热”讨论,依然是在低估5G的潜能。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OPPO副总裁沈义人、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小米副总裁王翔、华为无线终端芯片业务部副总经理王孝斌、荣耀总裁赵明。

6、AI和产业互联网:嗯……科创板

0余个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2019新商业展望合集"

令人振奋的变化是,2018年下半年腾讯宣布进军产业互联网。至此,BAT三家对以AI为代表的2B生意的兴趣,都已经展露无疑。就像硬件行业要掀起一个新风口总要看苹果何时入局,BAT全数押注AI,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投入就要砸进行业,传统企业客户的买单意愿会提升,中小型创业者也能借东风获得一批红利。

但在风险投资市场上,技术创业者们的好融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估值神话依然会有,但只会集中在头部公司,或者NLP(自然语言处理)这类细分的新兴市场。

而至于科创板这条路——政府为了改变目前缺乏融资自主化、创新自主化的局面,为了由中国公司掌握高科技产业的主动权,面向特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并突破对“尚未盈利”、“不同投票权架构”、“红筹和VIE架构”限制——也将是2019年技术领域的关键看点。

但风险在于,上科创板,之前虚高的估值要被大幅砍低,此外变数依旧大。多位业内人士均提及,科创板在前几批上市公司的选择上会非常慎重。“虽然不强调盈利,但是烧钱模式、估值过高的,以及只有模式创新没有技术创新的,不会成为科创板第一批的企业。”投资人们私下的告诫是:别把命押上去,自造血才是靠谱的出路。

24、巨头入场,这可能是卖身、站队、产业链整合的最佳时机

巨头入场,但在企业服务领域,赢者通吃很难出现。产业互联网链条很长,涉及的参与方众多,无论谁想单独做都势必力不从心。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产业共同体”。

一个产业共同体,有能力牵头的往往是掌握技术和C端用户数据的大小巨头,中小型创业者在巨头身畔,可以拿到分包订单、提供实施能力和服务。站进巨头生态,多少能分一杯羹。获得巨头投资的企业,可能因此也收获部分巨头牵线的订单。

另一种资本协作,会发生在中小型公司的抱团取暖中。当拿钱越来越难,拿到大钱的头部AI公司(比如商汤),会并购有营收或其他价值的小公司。或者,两家各有所成的公司选择合并,就有更大概率率先占领市场。这类整合已经在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25、商业落地是年度主题

对于AI公司,商业化这个年度主题从去年延续至今。当钱袋紧缩,投资人和客户已经不能仅凭AI算法和demo被说服,它们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案例。正因如此,除了还在力推AI音箱的百度和阿里,如今的AI创业者已经不动辄把做通用型AI挂在口上,都选定了垂直领域切入。

这是验证自己商业模式的一年。不仅是产品质量本身,生产效率、成本、稳定性、规模化铺开的可能性、企业买单意愿的强弱,都成了CEO们考量的维度。

具体选择上,2G(面向政府),2B(又分为大B和小B)、2C该做哪类客户的订单?服务政府诱惑最大,目前的四家计算机视觉独角兽(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的崛起都借助了政府加大安防产品采购的东风。服务大商户,需要类似当年IBM式“咨询式销售”的能力,服务小B客户虽然门槛不高,但有把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机会。

26、算帐、管理,技术创业者要向企业家转型

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今年的关注点,一是创新,二是营收和效率。后者意味着要更重视精细化运营。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他把整个公司的运转情况量化为一系列表格和模型,这是前所未有的;此外,“今年创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比较随意地投入。一方面要拓大营收的规模,另外一方面也要支撑这些营收对应该有的效率,因为最终公司是要赚钱的。”

在迫切创新和做标杆落地时,不少AI公司都曾经把没有认真付费意愿的客户,也列为了战略项目。2019年,这些创业者不再愿意再为无用功买单。

2019年,这批技术出身的AI创业者、CEO们需要更快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而不仅是个好的科学家。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旷视科技CEO印奇、出门问问CEO李志飞、优必选CTO熊友军、华兴新经济基金执行董事邹彦书。

7、出行与汽车:冰火两重天

0余个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2019新商业展望合集"

为什么要拥有一辆车,而不是打车?共享单车接驳地铁,是否已经足够便利到替代打车?消费者的种种选择正深刻影响着出行与汽车行业。28年以来,中国汽车消费首次现负增长。2019年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5.8%。另一面,则是滴滴、共享单车这样的出行业务高速增长。

技术变革是出行领域的另一亮色。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61.7%,且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清一色的是自主品牌。特斯拉Model3一车难求。车联网和大屏幕正开始成为标配。

27、 “合规”成为出行生意的命门

从没有一个时刻,“合规”二字像现在这样掌控着网约车平台的“命门”。

滴滴顺风车杀人事件发生后,出行生意显然是一只脚踏在公共服务领域,要面对政府施加强监管已经成为必然。已有超2/3的城市出台网约车管理办法,网约车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未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监管只会趋严。可以预见,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如果还想运营下去,“牌照”是必不可少的门槛。如果想要拿到牌照,不但要向监管部门上传自己所有的运营数据,也要在合规化的前提下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管。

因为安全监管问题,滴滴的估值已经受到巨大影响,美团也暂停了在打车市场的扩张和试探。一种声音是,未来网约车公司和出租车集团将无本质化差异。这样的表述未必准确,但滴滴必将要花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去争取合规化的司机,受到更严苛的监管,而对于用户来说,打车难这一问题还将继续。

28、滴滴、美团和主机厂“翻墙”不断,混战不停

出行市场的合规化,滴滴运力不济给市场留下的空档,不仅给有国资背景、或者受到政府扶持的公司机会,宝马、上汽等汽车主机厂也在利用造车和牌照的优势,纷纷挤入网约车市场。毕竟,汽车销售在下滑,出行市场在上涨,主机厂不愿意沦为为平台打工的供应商。

新能源车辆未来会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主力军。这不只是因为越来越多主机厂依靠新能源车辆入局,更重要的是,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型具有不限购、不限行、有补贴的优势,而且牌照也更容易解决。目前已经有部分城市明确要求新注册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车,绝大多数省市都明确表示鼓励新能源车申请网约车。部分城市通过限牌、限行政策间接鼓励网约车新能源化。

此外,美团还在侧环伺,哈罗出行则通过和首汽约车以及嘀嗒等平台的合作,不再只覆盖共享单车市场,还切入了出租车和顺风车等业务。

29、共享单车会做下去,但是很难独立和盈利

去年年初还很坚挺的共享单车市场,到如今只剩下一声叹息。

摩拜被美团收购,最终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了;哈罗单车也被蚂蚁“拿下”。这些都证明了,单价低、自造血能力不足的共享单车很难独立发展,除非成为这个行业的垄断者,才能结束战争、盈利,在巨头和金主面前有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只要背后的巨头还有利益博弈,垄断就很难形成。

即便在今天,用户对单车的需求仍然旺盛,因此无论是美团还是蚂蚁,都不会放弃掉单车这门生意,用户们依然能有车可骑,单车会成为更大生意里的一环。但债务缠身的ofo则命运多舛,如果能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可谓奇迹。

30、传统车厂与新势力相互渗透

如果算上近期传出的“爱驰汽车将收购陆风汽车50%股份”,已经有三起新造车公司与传统汽车品牌的融合渗透。

这样合作还将继续。首先因为能解决资质难题,国家发改委于去年6月已暂停了新造车项目的批复,而从国家公示信息看,电动车生产资质规定制定三年以来,仅有十六家企业拿到了生产资质。

此外,新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强,老车厂有供应链生产能力,双方可能因此相互借力。比如,一汽集团去年对拜腾汽车进行B轮战略投资,这也是第一次国有车企联手新造车企业。互补型合作也成为新造车企业未来发展的一条路径。

31、车联网大热,带来同质化困境

自动驾驶在2019年依然难有实质进展,但车载智能系统却一片火热。在搭载了斑马系统的上汽荣威RX5的热销后,这是最简单也最能带销量的一个车用新技术。外资大厂在做,中国品牌在做, BAT也在做。

消费者正迎来一批带着大屏幕的汽车,但一片热火之后,首当其冲的问题,2019年将是个产品同质化加剧的一年。至少在人机交互体验上,特别是地图、语音、音乐这些功能层面,各家的产品正在快速同质化。

智能化产品迅速成为“标配”的今年,如何做出特色是新的难题。斑马网络CEO郝飞认为,除了产品,未来比拼的将是运营。比如为车主提供停车、加油、流量等。“提升到真正的服务和运营,这也是整个汽车行业转型的方向。”

32、二手车交易马太效应,模式之争或见分晓

2019 年一开年,二手车行业就以两则冰火两重天的事件开场:人人车“原地解散”把员工转为外部合作者,瓜子母公司则获得软银15亿美元新融资。这必然是马太效应异常显著的一年。

但对领跑者瓜子而言,其模式能否跑通,是2019年整个二手车行业最大的看点:从线上转到线下、卖场遍地开花,瓜子二手车要么会和竞争对手拉开绝对差距,成为二手车行业的巨头,要么就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方面,从轻模式到重资产,对这个互联网团队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另一方面,用大数据给二手车定价和管理线下店,如果能成功,则开行业先河。

而以优信为代表的另一派,相信的还是赋能车商,这与瓜子理念完全相背,但优信模式在股票市场上股价表现不佳,它还需要再证明自己。正因如此,2019年将是验证模式的一年。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兼网约车公司CEO付强、首汽约车CEO魏东、美团单车(原摩拜单车)高管、优信创始人戴琨、易鑫总裁姜东、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58同城副总裁/二手车业务负责人丛林、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拜腾CEO兼联合创始人戴雷、斑马网络CEO郝飞、华兴新经济基金执行董事牛晓毅。

8、生物医药:并购,并购

0余个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2019新商业展望合集"

生物医药行业依然在风口之巅。据鲸准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平均每家医疗健康类企业募资金额达到13.24亿元,较2017年涨幅高达210%。全球新药市场的研发主体正慢慢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变。随着中国药品注册审评制度的优化,新药注册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同产品的国内与国外首次上市时间差,从小分子时代的10-15年缩短至免疫疗法时代的4年。

33、制药业依然大而不强,最大的竞争优势是研发外包

但“创新不足”还是中国制药业广受诟病的一点。即便口号“中国从制药大国转向制药强国”喊得响亮,我国上市的“新”药仍然集中在Me-too类别,即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的药物。新药研发全周期平均约13年,平均耗资13.95亿美元,无论是时间周期和资金都不是一般小创新药企可以承受的。

必须承认,中国的优势,主要在临床研究的成本较低。国内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的发展业已成熟。好消息是,CRO所提供的服务正从“技术转移+定制生产”变为“合作研发+定制生产”,变得更深度参与客户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从创新药研发早期即介入,同制药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度对接。预计国际制药企业未来将继续增加CRO的比例。

34、被政策倒逼转型,集中度上升,并购时代来临

国家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后,这对于中标药企来说,市场份额的确获得提升,但这次招出来的价格,很多可能会全国性地跟标,与全国最低价联动,使得产业链中企业利润亚种压缩,仿制药为主业务的公司股价连日暴跌。

招标将带来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仿制药企专注生产,以薄利占据大规模市场;未来创新药企可能专注于研发创新,以小市场高利润的方式;缺乏技术能力的中小药企可能遭到淘汰。

与此同时,由于单一产品线的新药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够强,仿制药企又不得不转型 —— 并购之风将愈演愈烈。并购可以实现增强研发管线、投资在研或即将上市的重磅药物、产品组合的互补和协同规模效应,当小型创业型后续遭遇资金压力,这也是一条必然出路。

35、估值体系重建,投资医疗健康赛道需更谨慎

过去两年,创新药企估值飙涨。去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后,创新药企的Pre-IPO投资再掀热潮。但先后上市的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均出现破发,这将使得风险投资市场对创新药企重新定价。这会导致国内高估值的创业公司难以为继,基金也难以为继,必将洗牌。

当然,变数在于科创板的出现,有可能再次拉升这个赛道的估值。

无论对药企本身,还是这个领域的投资人,接下来都需要更加谨慎。风险可能包括:基因测序目前已有超过1500家公司,没有太高技术门槛;肿瘤新药研发面临全球的激烈竞争,基于PD-1的全球有2200多个临床试验,有6个已经获批;医疗器械领域的招标的时间越来越长。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天境生物CFO朱杰伦、瑞伏创投/凯鹏华盈主管合伙人黄瑞瑨、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摩根大通全球投行中国主管黄国滨。

9、金融:开启新周期

0余个KOL,9个热门领域,预测了40个未来|2019新商业展望合集"

贯穿互联网金融,或者说“科技金融”的主题无外乎几个关键词:爆雷、监管、腰斩、转型。尽管监管日趋严厉,但让从业者盼了许久的P2P备案还是没有如期落地。备案的推迟,再叠加上金融去杠杆、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等因素,以及P2P雷潮,大部分上市的互金公司股价在2018年都跌去大半,数家已经递交招股书的公司,甚至默默的没了下文。清盘的、遇到流动性危机的平台不在少数,也导致了行业规模的整体收缩。

36、小巨头继续加码金融,但选择了与BATJ不同的路

小巨头在2019年加码金融业务是一个必然趋势,其变现效率高于广告,甚至游戏。而小巨头们都有各自的营收和盈利压力,即便是今日头条,它需要更陡峭的增长支撑自己的想象力和估值。

小巨头们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直接做平台,也就是金融端的业务由正规持牌机构来完成,自己只做连接,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和数据、技术优势。这条路径与若干年前BATJ的起步完全不同。

随着支付等基础设施以及小微信贷的业务模型已经被“过来人”搭建的非常完善,小巨头选择了一条直接收割的路——通过自身庞大的流量获客,通过自有的数据对用户做过滤和转化,剩下的业务模块则交给“专业的人”做。而不涉及基础设施层面的投入,也意味着缺乏坚固的壁垒,小巨头最大的壁垒就是流量和数据。

37、新周期开启:to C式微,to B当道

无论规模大小,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由自营金融业务向开放平台、技术服务过渡,也就是从to C向to B战略转型。这个趋势在2019年将得到全面强化。

to B服务的形态也在发生进化:最初,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仅限于为后者做一套系统,其角色更像技术外包商;后来,科技公司开始提供数据以及可迭代的数据模型,帮助后者更好的完善风控环节。

而到了2019年,金融科技领域的to B服务也将进化到第三个阶段:Fintech公司输出具体的业务能力,为金融机构设计并运营一套端到端、全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例如,不少传统金融机构做零售金融业务很吃力——几千块一笔的借款要做到盈利的状态,需要一套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逻辑和系统,那么金融科技公司所能提供的就是一套从贷前获客、反欺诈到贷中信用审核再到贷后催收的全流程系统。

38、巨头下场,互联网保险大爆发

随着金融的模式创新和业务创新死于2018,大家能做的,是将大数据和AI应用到一些金融服务场景中,做出增量,比如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信贷产品等。而经济形势低迷的时候,大家寻求保障的诉求也更强烈。

互联网保险的风刮起来是2018年,得益于两款爆款产品:2018年底支付宝推出相互保险相互保(业内认为这将是保险领域的余额宝),这之前腾讯微保也推出一系列低价的保险产品,被称之为“普惠保险”——价格更低、条款更亲民。普惠保险恰恰是保险这个难卖的产品能普及起来的关键,这是互联网巨头相继下场后才有可能撬动的事情。

2019 年,拥有流量优势的巨头会在to C保险产品上继续探索新形态的产品,例如京东单独成立了一个保险集团。创业公司则会在细分场景中做to B的保险产品,这样可能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

39、消费金融获得自上而下的动能

由于属于被强监管的在线借贷业务的一个分支,消费金融在2018年经历了一个低迷期,但到了2019年,这个细分领域会迎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激活。

宏观层面,为驱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的需求显得日益旺盛;货币层面,市场上的流动性正变得逐渐宽松起来;而在微观的创新层面,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市场会继续涌现,这都会成为消费金融回暖的原动力:如社交电商这样新的消费模式、下沉市场这样新的消费市场,都还没有被金融服务覆盖,都有新的机会。

40、P2P行业迎来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洗牌

2018年的雷潮之后,被一再推迟的P2P备案工作开始提速。据《财新》报道,P2P领域清理整顿完成时间延长至2019年6月。而多位创业者对36氪预测,P2P备案将在2019年下半年落地完成。

拿到备案的平台正式被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内,并且将在未来收获越来越强的头部效应,而没有拿到备案的平台则不可避免的面临淘汰,这个比例会超过现有P2P平台的一半。

P2P行业大洗牌可能在2019年引发信用风险事件——借新还旧的链条无法持续下去,导致信用风险逐级向头部平台传递,引发共债危机。监管机构如何引导无法通过备案的平台提前完成良性退出,将考验相关政府机构的能力与智慧。

感谢下列人士接受我们采访(排名不分先后):天境生物CFO朱杰伦、瑞伏创投/凯鹏华盈主管合伙人黄瑞瑨、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摩根大通全球投行中国主管黄国滨。

我们曾统计2007年至2017年间,基金通过上市退出和非上市退出(包括M&A、股权转让、MBO等方式)的账面投资回报倍数,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寒冬期回报是热潮期的数倍。

2019 年大概率是股票和风险投资市场的冬天,融资的冬天,却可能是冒险者的春天。

再次祝愿在冬天里活下来的公司,都更健康。

标签:
  • 快手推广方法
  •  
  • 快手怎样推广
  •  
  • 快手推广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快手直播要坚持多久才有人气?如何获得人气?
    快手直播要坚持多久才有人气
    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
    快手电商大概要投入多少钱?快手电商怎么卖货?
    快手电商大概要投入多少钱?快
    随着快手更快的流量增加,平台也发展了新的业务,就是开始做
    快手开店要交保证金吗?如何缴纳?
    快手开店要交保证金吗?如何缴
    快手 Quicker是一款比较流行的软件,在视频软件中也占有
    快手小店购物靠谱吗?一单大概赚多少钱?
    快手小店购物靠谱吗?一单大概
    快手 Quicker Store是快手 Quicker APP的一个功能,专
    快手卖货怎么找货源?快手卖货货源重要性是什么?
    快手卖货怎么找货源?快手卖货
    现在卖货的平台很多。有些朋友会更快的选择快手作为卖货
    快手小店极速退款有没有延时?延时几个小时?
    快手小店极速退款有没有延时
    我相信在快手 Quicker的每个人都听说过,它也有快速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