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养殖技术很少。好的养殖技术一般鲶鱼养殖高手都不会拿出来分享的。本鲶鱼养殖技术经过多方整理,能够有效帮助广大鲶鱼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产量。
革胡子鲶(Clarias leather)又叫埃及胡子鲶、埃及塘虱鱼、革极子鲶、埃及塘角鱼、草胡子鲶(能够为笔误所致),分类上从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常栖息于池底沿岸水域,喜群居,善钻泥及穴居,是一种以植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我国于 1981 年引进。它具有集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食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顺应性强、养分价值高、滋味鲜美、骨剌少等优点,因而,革胡子鲶是一种很有养殖出路的优秀高产种类,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很好。现养殖范围已扩展到我国大局部地域。
生物学特性
形状特征
革胡子鲶体形长,体表无鳞,呈圆筒状,头扁平,口近下位,触须(4对)较兴旺,眼较小。头背部有许多呈放射状陈列的骨质颗粒状突起。各鳍边缘呈淡白色,体侧有黑色斑点及灰白色云斑块,背部灰黑,腹部白色,口裂较宽。
生活习性
革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性格平和,但幼苗时期种内竞争较为剧烈,常常发作互相残杀、以强凌弱景象。它白昼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寻食。由于临时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形成视觉退步,对外界食物、安慰、敌害等的觉得,次要依托口四周四对兴旺的口须和兴旺的侧线零碎及嗅囊。同时革胡子鲶具无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佐呼吸器官,能直接应用空气中的氧,因而耐低氧才能很强。只需皮肤坚持潮湿,长工夫分开水也不会死亡。
革胡子鲶的迁徒才能很强,应用健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匍匐,越过许多妨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觅新的生活环境。革胡子鲶属寒带、亚寒带性鱼类,耐高温才能差。当水温降到8~10℃,会形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则开端死亡。因而,革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时期,水温至多要坚持在13℃以上。
革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的水体中(普通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环境中(普通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糜烂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活,但若临时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遭到抑制或招致多种鱼病的发作。
食性
革胡子鲶是一种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本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发生摄食过多而胀死景象。革胡子鲶耐饥才能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时期,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端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普通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
在自然水体中,鱼苗次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取得养分。适口的对象逐步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缺乏时,也采食水中的无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次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植物、小鱼、小虾及植物尸体、无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豢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生长
革胡子鲶性贪食,常饱食后埋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而其生长快、产量高、消费周期短。在我国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豢养,当年鱼苗普通可长到0.5公斤,最大集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关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公斤,最大集体可达4公斤以上。
繁衍习性
革胡子鲶性腺发育属非同步屡次产卵类型,繁衍才能强,性成熟年龄为10~12月龄。普通一年可繁衍3~4次。革胡子鲶的繁衍时节普通在4~9月,多数亲鱼产卵期可延至10月底完毕,其繁衍盛期为5~7月。8月当前,由于卵巢退步或遇低温繁衍才能则减退。11~12月,生殖腺处于退步阶段。繁衍适合水温为 22~32℃,最佳为27~32℃。低于20℃或高于32℃时,产卵活动受抑制,18℃时根本不产卵。当水温升到20℃以上时,成熟的雌雄鱼发情追逐,雄鱼排精,雌鱼产出碧绿色的粘性卵于附着物上,其产卵习性,近似于鲤、鲫鱼。产卵量与集体大小有关,体重0.25~0.5公斤重的革胡子鲶的产卵数为 1.5~6.5万粒,体重0.75~1.25公斤的雌鱼怀卵量为11.3~17.8万粒。孵化水温22~30℃,22~25小时即可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