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开网店热潮:4平米内开5家网店


每当你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你可能想象不到,在网络另一端和你做生意的人,可能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一间只有4平方米的深色砖房里,他用一台积满灰尘的旧电脑,在一张画着画的桌子上向都市白领推销当地的特产。

两分钟前,他还在——做他的老本行,修理摩托车。

在徐州、宿迁周边的农村,正在兴起一股开网店的热潮。在乡镇街道两旁的商店里,无论是卖手机的、卖衣服的、理发店的还是超市的,80%以上都有电脑和网店。

新一代的年轻农民已经放弃了他们父辈做生意的传统方式。即使他们没有工厂,不生产任何产品,他们仍然可以通过网上订单每月赚取数千美元。  4平米内的5家网店

“顾客来了。”当电脑发出嘟嘟声时,陈葵迅速放下螺丝刀,脱下沾满油污的手套,从Mazar-e站起来,没洗手就跑到电脑前和客户聊天。

这是陈葵在淘宝上的新生意,——网店。自从2008年,陈葵开了一家网店,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超市里的小网店(本文图片由“我要创造财富”转载自经济观察网)31岁的陈葵是徐州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村民。3年前,他在村边盖了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两砖房,做起了修摩托车的生意。陈葵每天忙着在附近的村庄修理损坏的摩托车,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他从来没想过,网上跟人聊天比他修摩托车的收入还多。

2008年,沙集镇掀起了一股开网店的热潮。村里80%以上的农民都在家里开起了网店,做起了简单家具的生意。陈葵也加入了网上商务的大军。

他买了一台电脑,放在只有4平米的卧室里,接连开了5家网店。从此,陈葵有了两个身份:一个是汽车修理店的老板,另一个是五家网店的经理。两间墙皮剥落的砖房贴着斑驳的瓷砖,钳子、扳手、螺丝刀散落在凹凸不平的地上。画的桌子上有键盘,主机,显示器。每天,陈葵在两个房间里完成汽车店和网店、传统和现代的不断切换。

以前,陈葵很少使用互联网,但现在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网虫。他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晚上十一点十二点才关机。陈葵的打字速度非常慢,他用一种不熟练的“一指冥想”与客户聊天。他承认,和一个客户打字还可以,但几个人同时说话就应付不过来了。

自从开了网店,陈葵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修摩托车的时候,主要是白天忙;而网上开店就意味着晚上加班。在孩子们的吵闹声和看门狗的吠叫声中,陈葵每天都要上网到深夜。因为网上买家具的淘宝客户多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白领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去逛。

修车只需要和村民、路人交流就行了,但网上开店让陈葵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客户。通过和客户聊天交流,他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浏览网站和新闻,他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许多时髦的新词,他的眼光比修摩托车强多了。在业余时间,孩子们还缠着陈葵在网上教学。

虽然书架、书架、衣柜等十余种家具在网上销售,但陈葵既没有工厂,也不生产任何产品。他要做的就是找人在淘宝上“装修”网店,通过和客户聊天拿到网上订单,然后去附近的家具厂直接发货。就这样,陈奎科每个月从网店赚3000多元,超过了他修摩托车的生意。

陈葵说,如果未来网店的生意继续看好,他将放弃修理摩托车的老工作。毕竟修车是个又脏又累的活。  家家上网 户户开店

陈葵网上卖的大部分家具都是通村美宜佳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公司老板孙翰是当地最早开网店的。

孙翰原本是中国移动公司的业务经理。2006年,他从公司辞职,开了村里第一家淘宝店。当他辞职时,孙翰的网店生意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在母亲看来,孙翰肯定是染上了网瘾,以至于不想工作,不想月薪3000元,整天泡在电脑上。

起初,孙翰请淘宝上的人“装饰”他的网店,卖一些小饰品。他的第一笔生意,——电话灯,只赚了他10多块钱。

2007年,孙翰在浙江看到几件宜家家具的木条,非常喜欢。于是,我们通过网购获取样品,然后找材料复制。

然而,在孙翰所在的徐州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大多数村民原本以回收废旧塑料为生。这个村庄和镇上几乎没有家具厂。孙翰提供的木条样品很少,根本没人愿意加工。孙翰的第一件家具不得不在镇上找一个做棺材的木匠。

从那以后,孙翰参观了世界各地的宜家商场,寻找简单实用的家具风格。为了摆脱无人生产的尴尬,孙翰最终说服家人,投资3万元开办了一家家具厂。

孙翰的工厂生产各种木条,然后拼接组合成花架、书架、鞋架、文件架等。宜家和韩国风格。家具价格大多在500元以下,客户主要来自大城市的上班族。

为了在网上推广,孙翰通过淘宝客和直通车推广,每天花费150元。但是,换来网店一天三四千的浏览量,交易量也达到了几百人。每到春秋两季旺季,孙翰早上六七点就要起床,忙着补货和进家具配件,下午打包发货,往往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即使在今年7月的淡季,孙翰两家淘宝店的销售额也是15万元,都是线上的

店总收入高达40多万元,利润率则在20%以上。
标签:
  • 开店技巧
  •  
  • 学习开店
  • 更多栏目最新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50万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
    我是个杭州城郊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没啥背景,也没啥钱,我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