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商机:农民成功创业故事分享


2010年初夏,在南昌市高新区瑶湖高校园区的创业一路与艾溪三路交汇处,几块破碎的水田,交织在一绺一绺的杂草带上,隐约还可以感受到最后一点春天的田园气息。路对面的江西省科学院,簇新亮丽,规划建设中的艾溪湖湿地公园已现雏形。位于此处的高新区南塘村原有的农村面貌正被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所改变。这里正上演一出动人的创业故事。主角就是失地农民徐建国、农学硕士生王光远。他们的创业项目就是联手试种紫色红薯。

  扬州打工 科技下乡结缘农作物栽培

  1971年出生在南昌县尤口乡农村的徐建国,是江西名人徐孺子的后裔。他自幼善良上进,但家境贫寒,父母无力供他读书。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外出打工致富的雄心一直在他的心底躁动。1999年,徐建国来到扬州,辗转到泰兴市的一个小镇上炒瓜子,靠提篮小卖维持生计。一天,扬州农学院专家送科技下乡,来到了徐建国卖瓜子的小镇。正在卖瓜子的徐建国一边卖瓜子,一边和顾客聊天。当他打听到这些专家都是免费帮助农民致富、科技下乡是全国性的惠农政策时,他惊喜地认为,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他找到正在向农民讲解银杏栽培的曲教授,表达自己致富心切的愿望。曲教授询问了徐建国的有关情况后,建议徐建国发展银杏种植项目。在咨询过程中,徐建国了解到:泰兴市是银杏树之乡,保存有几千年的银杏树,家家户户种植银杏树成风。泰兴农民长期大量种植银杏,所产白果、树叶均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江西是个农林大省,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均适合银杏种植,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种植银杏应该是致富的一条好途径。在曲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徐建国引种了银杏,准备立足农业,回乡创业。

  返乡种地 3分实验田结识众多专家

  2000年春天,徐建国带回20棵银杏树,满怀希望地回到家乡——南昌县尤口乡。这时,恰逢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建设拉开了序幕。尤口乡被规划到南昌市高新区,即将进行城市化改造。很快,农田旱地被大量征用,宽阔整齐的水泥路替代了蜿蜒泥泞的乡间小路;高楼大厦掩盖了乡村小屋,几百年的村庄逐渐消失。徐建国失去了土地。

  望着被水泥大路条块分割的熟悉的土地,徐建国并没有气馁。他从暂时荒废的土地中间开垦出3分地,按照专家指点,精耕细作,播种银杏树苗,也在播种未来的希望。也许是因为城市的气息愈来愈浓,这片待建高楼的良田变荒地,因而荒地上的树木被好事的人们所漠视,任意采撷。徐建国的20棵银杏树苗一天天减少,十年后,当记者看到时,仅存一对雌雄小树了。

  银杏致富的希望破灭了,然而徐建国的农业知识却越来越丰富。他在栽种银杏树的十年间,自学了土壤学、植物学等课程,基本了解植物栽培理论知识。为了利用土地致富,他主动到省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求教,学习水稻、红薯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寻求新、奇、特农产品的科技开发和利用信息,结识了不少专家学者。这其中,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陈志才书记,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的站长吴问胜,就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专家牵线 硕士与农民联手试种红薯创业

  吴问胜是江西省农科院甘薯专家,致力于甘薯的栽培、繁育和技术推广工作。2004年秋季,徐建国到江西农科院咨询时,认识了吴问胜。在了解到甘薯品种繁多、市场前景广阔的情况后,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开始特色红薯的种植。

  2005年春,徐建国从河南、福建、湖南、江苏、江西等农科院引进了52个甘薯品种,经过3年的试种、筛选,到2008年,他获得了16个适合江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亩产一般都在2000公斤以上,适应性强,可以在江西推广应用。特别是江西农科院推荐的宁紫1号紫薯品种和早熟红心品种广薯87,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摸索,徐建国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他种的红薯不仅外形好、口感好,而且较耐贮藏。他的种植技术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重视。

  王光远是江西农大国土资源学院的一位在读硕士研究生,一直都想通过自行创业,实现人生价值。2008年年底,他与几位好朋友合作,选择了紫薯种植作为创业项目。在四处走访和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吴问胜的大力支持。2009年,王光远等人在五星农场种植了七十余亩红薯,但由于土壤因素、管理因素、气候因素等多种原因,当年以失败告终。王光远没有失去信心,他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定重新开始。然而,他既缺少资金,又缺乏实践经验,如果再失败,那就不堪设想。

  徐建国种红薯有一套较成熟的实践经验,他想通过科学实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生产规模。然而,他毕竟受到理论、资金、市场和推广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进一步发展。爱才心切的吴问胜决定促成徐建国和王光远的联合,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吴问胜一步步引导徐建国完善条件,走上科学化、市场化运作。他把王光远引荐给徐建国,促成了硕士和农民的联手,科学试种红薯,共同创业。

  街头卖薯 城管追打误将天然做假冒

  “城市、城市,城里人的市场。我们乡下人真货买卖都会被看作假货!”

  谈到第一次到南昌市卖紫红薯的经历,徐建国有些感慨,他调侃地说起了他卖紫红薯的奇遇。

  去年秋天,徐建国的紫薯丰收了。他背着红薯来到站前西路沿街叫卖,效果不错。每斤4—5元的价格,颇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的确很好。第二天,他又背了一袋继续上街叫卖,仍然卖得红火。第三天,他早早地来到南昌市第三医院门口叫卖,期望能早早卖掉,早点收工。一开始,还真是天随人愿,不少人过来买。突然,一辆城管执法的车子停在他旁边,不问青红皂白就要赶他,说他胡作非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卖假货。徐建国还从没见过这种场面,一下懵了。

  一位城管队员对他说:“这几天接到举报,说有人把红薯染成紫色在大街上叫卖,就是你吧?”

  “啊......啊......我没有啊!你们误会了。”

  于是,徐建国耐心地解释紫薯和普通红薯的区别。

  他说,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被誉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必需营养素。花青素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紫红薯已成为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紫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

  听到徐建国对紫薯的滔滔解说,城管队员们放心了,同时十分钦佩他广博的产品知识,建议并鼓励他把产品卖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进入超市,走正规销售渠道。

  田头憧憬 无钱投资但坚信前途无限

  徐建国的生产紫薯知识不仅城管队员钦佩,就连江西农大硕士生王光远也非常肯定,由衷敬佩他的实践经验和不屈不饶的干劲。小王硕士毕业在即,他没有匆匆忙忙四处投志愿、找工作,而是沉下心来,打赤脚和徐建国一起种红薯。两人都缺少资金,就以各自的资源优势入股。徐建国靠过硬的种植技术入股,王光远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广泛的市场信息、娴熟的市场策划和运作能力的优势入股。他们共同创业,产品销售后按股份分红。

  王光远告诉记者,他家远在唐山,但是,江西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在江西农大本硕连读生活了7年之久,这里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已经习惯了南方的气候,适应了这一方水土,更期望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一番事业。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国家大力扶植农业的政策让他感到,农业创业大有可为。令他兴奋的是,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大省的江西,充满了生机、造就了商机、也正是当代知识农民和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良机。通过吴问胜老师的引荐,他结识了徐建国老师,他找到了合作伙伴,他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快乐。站在田间地头,他憧憬着,他坚信,他的事业将引领未来,走向辉煌。尽管他现在没有钱,他和徐建国都很穷,但是他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明天的创业榜,说不定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标签:
  • 创业赚钱
  •  
  • 创富项目
  •  
  • 创业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50万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
    我是个杭州城郊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没啥背景,也没啥钱,我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