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平关于南美白对虾塘水质管理的课件分享


   想要更多的提升对虾的养殖产量,认真学习对虾养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不断学习对虾养殖技术的过程中,慢慢累积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经验和方法,对提高对虾养殖产量是于很大帮助的。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杜国平老师在江苏吴江就对虾养殖水质管理问题开讲,吸引了近850名长三角的对虾养殖户前来听讲。
宝典君特整理了课件内容,供大家学习—
对虾养殖主要问题
•病害频发-发病早、急、广、重,形式多样,部分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和排塘率都在50%以上,个别高达90%。
•生长缓慢
•效益低下
•环境污染(内外)
•药物残留
瓶颈—病害
•基本表现—生长缓慢、偷死、白便等
•基本原因—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等
•关键环节—苗种、环境与过程管理等
•气候异常—加剧了病害程度
病害严重,今年有不少这种被丢弃的高位池。
对虾“病害” 的发生
•养殖密度过高、施肥过多等——透明度过低或藻类老化等导致光合作用增氧效率低,或水体尤其底部呼吸(菌、藻等)耗氧率过高,而增氧设备不足或使用失当——水体底部或局部溶解氧过低甚至缺氧,硫化物、亚硝酸、氨升高——鱼虾生长慢——慢性、亚急性死亡 (“偷死”),严重时急速死亡。
•藻类衰败,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激增,次生危害。
•高温、闷热低压或阴雨——加剧缺氧。
•泛底——缺氧、中毒,环境恶化,对虾急性大量死亡。
“病”因——天气异常、藻类衰败等降低水体光合作用增氧净化效率,菌、藻等微生物及其他耗氧强烈,增氧机等增氧效率低下或使用失当,导致水体(尤其底部)溶解氧不足或缺乏,水质恶化,有害微生物激增,引发“病”害。
防“病”关键——保活藻类,合理使用增氧设备等,提高整个水体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水体(菌、藻等)耗氧,从而提高底部溶解氧,净化抗害,确保水体(尤其底部)环境优良。
对策:
1、增强体质:(种苗质量、营养和环境影响)
2、改善环境:提高溶解氧,维持藻类等微生物生态相对稳定,避免底部恶化(水体水质——包括“水”和“底”,尤其“薄薄的底层”——底部几厘米水层及沉积物、底质)
3、有效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微生物环境)
以下关于露天池塘相关问题
健康养殖基本原则
•健康种苗
•高效环保饲料
•密度适宜,条件配套
•适用技术,有效管理,使水环境(底部)良好
目标
•环境良好——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
•饵料效率高——转化率高,降低污染
•无公害——产品安全
•效益——稳产而丰收,高效而低耗
养殖体系
•露天养殖系统——池塘养殖等
——藻类光合作用——水质控制的核心。
——以藻类光合作用、风浪和人工增氧。
•室内(无光照工厂化)养殖系统
——菌类等作用——水质控制的核心。
——以人工增氧。
关于混养
•虾、鱼混养——鱼惊扰、迫使对虾游动而减少恶劣底质的影响——防病关键!!!
•虾、鱼或蟹混养——鱼或蟹可吃病弱虾,减少虾病的传播。
•虾、贝、藻混养——利用食物链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鱼虾混养失败的原因
•超高密度
•过度捕食
•滥用微生物制剂
•盲目封闭式养殖
•对水质突变(尤其天气异常、藻类衰败时)不了解、缺乏正确的应对措施,水质底质恶化
关于精养(高密度养殖)
•池底垫农膜(覆沙)或地膜
——隔酸、防渗、方便清污与消毒
•池面积小,设备充足,高密度养殖
•易实施分段养殖、循环水养殖等
•高位池抽水和增氧成本较高
•围垦池塘成本较低——多换水!
•密度高,菌藻旺盛,严防恶化缺氧
关于生态养殖
•外循环式
虾池→吸污→鱼、贝养殖池→沉淀池→ 生物滤池→水生植物→虾池
•内循环式
有益微生物——减少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红树林等酸性土质的处理
•粘土覆盖、垫农膜填沙、地膜覆盖
•长时间曝晒、浸泡、冲刷
•使用石灰改造底泥酸性
处理后——pH值(酸碱度)≧7.5
•养殖过程——石灰或肥水提高pH值
(内陆黏土酸性土质的类似处理)
池塘沉积物主要危害
•池塘沉积物——粪便、残饵和有机物
——消耗大量溶解氧
——产生氨、亚硝酸盐、硫化氢毒物
——孳生大量有害微生物
•高温、低氧下——缺氧、中毒更严重!!!——鱼虾“病”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鱼虾收获后应该及早清淤。
清池与消毒
•清淤——淤泥集中处理,勿污染环境
•冲洗——仅适合硬底化或地膜池塘
•太阳曝晒——紫外线——长时间/翻晒
•消毒剂处理——漂白粉、石灰
•处理方法——高浓度、渗透表土!
清淤方法
•地膜池等硬底化池塘——可冲洗,污水污泥集中排(抽)入另池沉淀或按活性污泥(生物絮团)方法处理,沉积物可作农业肥料
•土池(沙、沙泥、泥沙或泥质的底质)————切勿直接冲洗!
许多新建池塘底质就毁于盲目“冲洗”。
•土池——曝晒后,直接铲除表面结块污物(作农业肥料)。
土池池底消毒
•曝晒——长时间反复翻晒——氧化、消毒表层以下泥土
•石灰——中和酸性、消毒——要求pH≥12 (适量用水)
•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氧化、消毒
•方法——高浓度消毒剂——渗透入翻晒后松散的表土层(10厘米左右)
•时间——含氯等氧化型消毒剂傍晚使用(光促其分解)
进水与处理
•水源——潮水、井水——澄清或过滤
•水质——理化/生物
•地下水——铁(锰)“重金属”、硫化物
•盐碱地或地下水——碱度过高的,应控pH
•消毒——消毒剂种类、浓度、消毒时间
“培水”:基础饵料的培育
•目标——适度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过程——(有机物降解、矿化产生)营养盐——藻类——浮游动物
•“肥”料——无机肥、有机肥、生物肥及混合肥
•底泥——植物营养储存、迁移
•藻类植物吸收同化营养元素的规律
•大量施肥后的碳源和微量元素问题
•中后期氮磷代谢多,仅需补充微量植物营养元素
•换新水是补充微量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途径
•大量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营养时,需补充大量碳源,但更须严防缺氧!!!
培水施肥要点
•少量多次——避免藻类暴起暴死,防菌/藻过度耗氧。
•水位——夏季初始水位要加深——防底栖藻类。
•接种——引入藻相好的水——防底栖藻类。
•立即施肥——防底栖藻类。
•提前1~2周——增值浮游动物作为虾苗活体饵料。
•施肥——化肥、有机肥、菌肥,等等。溶解后泼洒。
•一般首次施肥可用复合肥等1~2斤/亩,每3~7天(天气好3天左右)酌情追肥,藻类活嫩又不过浓。
•天气(温度、光照)——阴雨天少用肥,适量使用发酵料等增殖浮游动物。鸡粪发酵须充分,发水,防沉积。
•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40~80厘米(藻靓水清,但不长底栖藻),以硅藻或绿藻水色为宜。
•进水后及早施肥,白天开机避免水体静止使蓝藻成优势。
池塘藻类主要生态作用
藻类老化或死亡对水质的主要影响
• 低氧甚至缺氧
• 产生或积累氨、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
• 弧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激增
• 病趋严重
活藻增氧 优化环境——池塘生态防病之关键!
• 藻类生长初期——抑制弧菌能力较弱
• 藻类生长旺期——抑制弧菌能力强烈
• 藻类老化死亡——抑制弧菌能力减弱并消失
• 死藻及其碎屑——菌、原生动物等的营养物
露天池塘生态防病之关键——活藻增氧,抑制弧菌等有害微生物!
主要藻类
水体中各耗氧因素比较
(亩产2~3千斤对虾,中后期)
•藻类增殖旺盛(水较浓,色嫩):
——藻类﹥菌等其他微生物﹥对虾
•细菌等微生物增殖旺盛(水较清,色嫩):
——菌等其他微生物﹥ 藻类﹥对虾
•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增殖旺盛(水较浓,色嫩):
——菌等其他微生物+ 藻类﹥ ﹥ 对虾
水体的耗氧
•“看”得到的耗氧——藻、悬浮物、鱼虾
•“看”不到的耗氧——菌、溶解有机物等
藻/菌适度——耗氧较低。
藻/菌旺盛——极易缺氧!
•藻类老化死亡(浑浊)——光合困难,极易缺氧。
•沉积物、底质耗氧率——底差者甚高,为主要耗氧因子
•沉积物缺氧——高温/水深/水浓,更严重!
易忽略的耗氧因素
1、水体藻菌失控
2、溶解性有机物
3、悬浮物、沉积物(底质)
化学耗氧量——COD
生化耗氧量—— BOD
(溶解性和悬浮物、沉积物中的耗氧)
露天池塘养殖——“活”藻增氧是根本,“清”“浅”二字值千金!!!
•清、浅——相对而言
•底栖鱼类、对虾——宜“清、浅”
•阴雨天——降低水位
•高、低温期——适当加深水位
•中上层鱼类——适当加深水位
水色与透明度——藻类——浓度、活力
•水色:绿藻、硅藻及其他
•水色深浅——藻类——浓度——高低
•水色色调——藻类——活力——嫩老
•透明度的意义——藻类——浓度
•透明度的测定——中午前后2小时内
•背光观察——水色与透明度
控制适宜透明度
•水太清——浮游动物尤其轮虫过多或消毒过度等,藻类光合作用增氧弱,易缺氧
•水太浓——光合产氧<呼吸耗氧,易缺氧, 须强化增氧设备增氧,成本高、效率低
•透明度太高(倒藻、无藻)——极易缺氧!
•适宜透明度——池面积/水深浅、天气、风浪风力、风向、养殖密度、换水量、增氧机配置等。
建议:透明度一般在40~80厘米为宜(除非增氧与搅动能力足够!)
水色与病害
•水色与病害不一定负相关
水色好一不留神更易出事。
水色略差光合差, 低耗氧或无大碍,但若高耗氧则危险。
•关键——水体增氧、耗氧的差值
开源节流,还是坐吃山空?
•注意——氧亏氧债,尤其底质与沉积物
•——当其长时间沉积后以及泛起时
水靓发病急?
•水体中,各类微生物共同协作完成有机物降解矿化过程(不是一种菌在战斗),过程总体耗氧且难以管控。
•一些池塘,因自然或人为强化培育,各类微生物功能强大,降解矿化有机物废物而源源不断提供藻类营养,有效地维持藻类动态增殖,水色非常嫩活————这就是培菌活藻水色好。
•只要溶氧和藻类营养得到保障,此类水一般较稳定。
•一旦因天气差、倒藻等导致藻类光合作用增氧弱化,或者,因微生物急速暴发(有机物净化的结果之一),微生物净化有机物时的耗氧剧增,该类水体有可能极短时间内严重缺氧,更加危险!!!——必须密切注意水质与对虾变化!
水色异常
•清 水—— 藻类死亡?轮虫多、消耗快?
•红色水—— 纤毛虫或轮虫?
•酱油色或黑褐色水——褐色鞭毛藻?
•黄色水——金黄色鞭毛藻?
•白浊水——藻类老化死亡,细菌、原生动物多?
•泡沫水——藻类老化死亡,有机物太多?
•浑浊水——藻类老化死亡?
•尽快找出原因,及早处置!!!
水变清(藻类死亡)——易缺氧
措施——及时换水、施肥!!
目的——活藻增氧
藻类死亡可能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缺乏营养?消毒?
大量换水?
浮游动物吃掉?
底栖藻类(“泥皮”、“青苔”)竞争?
底栖藻(“泥皮”、“青苔”)
•防止浮游藻类死亡——及时追肥!!!
•多换水,补充微量元素——换水也是施肥
底栖藻处置
•未放苗的,晴天中午(12~14时)翻动、上浮、捞除、排除。
•已放苗的,待对虾2~3厘米处置。每晴天中午局部(1/5区域内)翻动、上浮、捞除、排除——分几天完成,防止全池反底缺氧!!!
水质管理要点
溶解氧—水色—透明度—pH值
•透明度(早浓度)适中/生长中
•水色:鲜、活、稳
•pH值与溶氧
•特别关注:夜光/倒水
溶解氧-水色-透明度-pH关系
pH/溶氧日较差(晚早差值)
昨晚今早差值——夜间溶解氧净耗率。差值越大,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昨晚夜间耗氧效率越高。
傍晚早上差值——白天光合作用等总增氧抵消呼吸作用等总耗氧后的溶解氧净增率。差值越大,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体光合作用效率越高,增氧量越大。 
•养殖中后期,早上pH须高于7.8。
•碱度正常时,晴天pH日较差须高于0.5以上,差值越小,藻类活力与水质越差。
•碱度不足时应及时补充碳源,以维持藻类光合作用效率以优化水质。
•特别关注:pH(日较差、最低值)/耗氧率/倒藻
养殖中后期pH值变化与藻类活力的维护
•连续观测水色、透明度、pH值等指标的变化,透过水质指标的分布变化及时掌握藻类状态并预警溶解氧变化。
•藻类老化死亡前,一般pH值变化异常——早上pH值低于7.6,正常天气傍晚与早上pH值相差小于0.5(阴天相差小于0.3)。
•pH值过低、早晚pH值变化过小的根本原因是藻类光合作用效率低,而阴雨天光照不足、透明度低、水位过深、缺乏某种肥料、藻类老化或被抑制等都会导致光合作用效低下。
•因此,应采取降低水位、换水(补充微量元素和活力藻类)和针对性施肥等措施维护水体藻类活力,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溶解氧和pH值。
•当水体光合作用不足而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较高时,一般仅施少量磷肥,甚至只需加大换水即可达到保藻活水的目的。
增氧机作用
•促进上下层水交换,提高水体光合作用效率,强化水体增氧能力,同时,有利于加快底部耗氧物质在富氧水层的氧化,降低底部缺氧危险,减少或避免鱼虾病害的发生。
•溶解氧低时——直接增氧
•溶解氧过饱和时——导致氧逸出损失
增氧机原理
水车机—平推流水,适于浅水,远,可集污
射流机—向下喷水,适于深水,近,可改底
叶轮机—吸提底水,适于深水,急,可改底
涌浪机—吸提底水,适于深水,缓,可改底
暴气机—气提底水,适于深水,缓,易沉积
白天开机,提底水、翻底污,利于加快底部耗氧物在富氧上水层的氧化,降低夜间底部缺氧危险。
适时、适度,避免危害!!!
开机增氧,谨防泛底
•养殖前期少开,甚至不开增氧机,待水质恶化时,增氧设备动力突然加强,沉积已久的沉积物泛起,大量长时间积累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对于底栖生物尤其对虾养殖池塘,大量长时间沉积的沉积物突然泛起是致命的。
如何操作?
•早开机多开机——避免大量长时间沉积物。
•沉积较脏池塘——不要贸然强化开机!
•春季大雨池塘泛底——水流冲击,打破温跃层,情况类似。
•虹吸沉积物(制作虹吸细排,类似游泳池T型吸底器,避免泛起)。
•颗粒氧化剂处理。
•初步处理后,逐步增大增功率,以防全面泛底导致缺氧、中毒,非常危险!
•换水——急排缓进,虹吸排污,防泛臭底。
易缺氧的情况
•下半夜
•闷热天
•阴雨天
•大雨后
•透明度突然变高(倒藻、杀藻,轮虫等暴发)
•透明度太高(无藻)或太低(藻等悬浮物过多)
•底质差
•养殖密度太高
•有机物丰富,微生物过度使用(增殖),菌类/藻耗氧严重,
•不当操作(氧机/消毒/沉积物泛起,等等)
防大雨死藻缺氧(光照不足/盐度变化)
•避免盐度分层(盐度高的水体)
增氧机、抽水机
人造浪、风 浪
•排上层淡水
•雨后——换水施肥,光合作用活藻
pH的控制
•加强光合作用——活藻
吸收二氧化碳,提高pH
•白云石、石灰等——提高碱度、pH
•碳酸氢钠——提高碱度、稳定pH
•乳酸菌、有机物等——产酸、二氧化碳,降pH
悬浮物、沉积物的管理
•减少有机碎屑等悬浮物、沉积物——【发酵物等】孳生大量弧菌、纤毛虫等有害微生物,引发对虾病害——悬浮物、沉积物挟带大量弧菌等!!!
•避免或减少(长时间)出现大量沉积物
•及时吸污排污——集中处理,勿污染环境
•保持颗粒悬浮,避免沉积过久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和有害微生物——活性污泥(生物絮团)
•及时投入颗粒强氧化剂氧化处理
•利用合适的鱼类等摄食消除、翻动
•换水、增氧等操作——切勿突然泛起大量沉积过久的沉积物
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1.新鲜、活化
2.首次使用-消毒后
3.浓度
4.载体
5.使用水层/底层?
6.使用时间(周期)
7.严防缺氧!
特别提示:
•水体中,各类微生物共同协作完成有机物降解矿化过程(不是一种菌在战斗),过程总体耗氧且难以管控。
•养殖中后期,必要时尽量选择光合细菌等低耗氧的微生物制剂。
•阴雨天、倒藻、透明度太低等有缺氧危险,以及对虾已经出现问题时——不宜用微生物制剂!!!
•高温期——严防(底部)缺氧中毒!
活性污泥(生物絮团)法关键点
•搅动能力——保持絮体悬浮,避免沉积
•增氧能力——保持高氧,严防缺氧
•排污能力——排出过量或老化的絮体
•有机碳源——维持菌类活力
•pH 调整——碳酸氢钠/暴气除二氧化碳
•爆菌危险——菌类急遽暴发——缺氧
•爆菌对策——泼洒:氧化消毒剂、增氧剂
氧化、抑菌、增氧!
爆菌
•爆菌——菌类爆发,是对虾病害重要原因之一。
——致病性弧菌等爆发直接致病。
•爆菌——近年来,常常是过量使用 或增殖的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导致急剧缺氧等——必须警醒!!!
•爆菌的处置——刹车——抑制、消毒
消毒剂
建议使用——氧化性消毒剂
——氧化、抑制、消毒,个别可作增氧剂
——净化水体环境
(尤其底层、底质、沉积物)
——特别注意:消毒剂的副作用
•尽量采用较温和的消毒剂;
聚维酮碘温和,氯制剂刺激性强
•局部(表层、底部)或全池使用
•少量多次——抑制微生物(氧化有机物)而净化环境,降低耗氧(间接保氧)
消毒剂使用方法
•少量多次——低浓度,可酌情连续5至7天
•水层——全池消毒时,溶解泼洒
•底层、底质——小颗粒直接到底
•水质差/对虾活力差时,首先换水/施肥,初步改善水质后,才能小心消毒,或选用温和消毒剂,或小颗粒强氧化性消毒剂等直接净化池底
•傍晚消毒(水层),避免抑制藻类光合作用导致缺氧
(巧妙操作——水位、区域、种类、时间)
日常观水要点
•水色暗
•pH值、溶解氧低, pH值、溶解氧日较差低
•透明度太低或太高
•突变清
•白浊
•泡沫
•粘性/水膜
•混浊(悬浮物多,死藻,有机碎屑/生物絮体)
•夜光
•异味
•沉积物/底部黑臭/翻底冒泡/菌膜/固体表面黏滑
投饲与水体环境
1.摄食与溶解氧——时间、量、次
2.投量与方法:
少量多次
品种与水深、白天与黑夜
生长不均匀时---先大后小
3、查料时间
4、注意集中投饲的局部缺氧问题
环境与对虾生长
•刺激促长
换水、盐度、温度变化
茶麸、石灰
捕捞、惊扰
•淡水促长
溶解氧、刺激、渗透压
•高盐度、好环境——对虾生长体质更优
环境与对虾状态
1.活力
2.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体色正常
3.鳃丝透明、震动不断为好
4.触须和尾扇
5.“登陆”现象: 病态:慢、呆、不惊
缺DO、底质差
饥饿
其他刺激
6.拖便
7.体内白浊、红
水质分析
•系统可靠水质资料——高效管理的眼睛
•掌握水质因素分布变化动态规律——主动管控
采样
•采水器
•时间——昼夜、季节
•水层——上、中、下层
•位置——池中心、池边
•水流状态与设备布置
•样品固定与保存
•现场快速分析与实验室分析
水质分析项目
1、理化感官项目
水色、透明度、盐度、温度
溶解氧、 pH值、碱度、钙镁
亚硝酸氮、氨、硫化物
其他
2、微生物项目
藻、弧菌、细菌总数,其他
3、必要时检测重金属等相关项目
4、(溶解氧等)自动测控与物联网管理
溶解氧——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藻类+营养+光照
•呼吸作用——藻菌鱼虾等生物呼吸有机物降解矿化的耗氧、还原性无机物氧化耗氧
化学耗氧量——COD
生化耗氧量—— BOD
(溶解性和悬浮物、沉积物中的耗氧)
•物理因素——温度、气压,风浪、氧机、换水
•其他因素——投放增氧剂、氧化剂、还原剂
溶解氧——分布变化动态规律
•时间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
昼高夜低 ——光合与呼吸
高温季节——变化大,易缺氧 
•垂直分布——上高下低——光合与呼吸
•水平分布——风、机等影响
•注意:其他与光合、呼吸相关的水质因素——分布变化动态规律——如营养盐铵、亚硝酸盐——与溶解氧的相反
总结
打破思维定势,抓核心
•跳出病害思维陷阱。全面综合、分析层次、主次强弱及其转化、先后与相关,审时度势,抓主要因素。
•因素分析——溶解氧、 pH、氨、亚硝酸氮、碱度、藻、弧菌等水质直接因素。
•气象条件——日照、气压等间接因素。
•掌握对虾特性和水体水质分布变化规律,了解养殖用品、设备与操作对水体与对虾的正负面影响。
•有效管理:强化正面或/和弱化负面影响。
安全运用微生物制剂或消毒剂
•可“锦上添花”——好上调优
•忌“雪中送炭”,以免“雪上加霜”!
•许多案例——与水体中微生物爆发,或与微生物相关制剂或消毒剂使用不当直接相关!
环境管理思路
水质四诀——底、氧、藻、菌
溶氧——核心灵魂
底部——关键所在
藻菌——变化依据
水体水质复杂多变,须掌来龙握去脉,知水懂虾,了解用品用法,及时以变应变。
万变不离其宗——底部/溶解氧。
对虾养殖池塘——水质管理
核心——底部溶解氧
作用——光合与呼吸
对象——藻菌营养物
活藻增氧,净化抗害(开源节流,严防低氧)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模式≠技术
技术≠落实
合理模式+适用技术+精细管理=成功
本文由杜国平PPT整理
作者|杜国平
出处|农财宝典
标签:
  • 对虾养殖方法
  •  
  • 淡水养殖
  •  
  • 对虾养殖技技术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