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苗室养殖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关键技术


   只有多多学习对虾相关知识,才能在后期的养殖对虾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的提高对虾的养殖产量,更多的通过养殖对虾赚钱
第一章 场地改造
一、可完全利用原有的海参育苗池及增氧设备、升温锅炉,采用气石充氧每m2最少布置1个气石。每15~20平方米左右放置增氧纳米管圈(周长50-60公分)或气石1个,24小时增氧,建议在每个池角距离池底500px放置60-2000px纳米管一根,可使水体旋转,便于集污、排污,有的养殖者将棚顶采光面积加大以利于藻类生长,但实际生产中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不建议采用。
二、我们建议拿出总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蓄水池,在蓄水池用漂白粉10ppm或对路1ppm消毒除藻,2天后再使用,可防止有害菌藻进入养成池,对稳定水体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章 养殖品种的选择
养殖品种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管理水平具备的也可以养殖日本对虾,日本对虾具潜沙习性,须在池底铺50%面积的中沙,日本对虾的管理方法要求更加精细,但收益高于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生态习性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对虾、万氏对虾、白虾,主产于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
南美白对虾栖息于水深10米以上的海域,喜钻沙潜泥,白天夜晚均摄食和活动;盐度: 0-34‰,具广盐性特征,成虾养殖经逐级淡化,在低于0‰的淡水中也可正常生长; 
温度:28-34℃,对低温敏感,11℃以下停止摄食,8℃以下死亡; 
溶氧:耐低氧,水温27℃,临界点1.2毫克/升,低于临界点即开始死亡; 
pH值: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8.5,在淡水养殖区域pH值高于保持9.5不会死亡; 
饵料:对蛋白质要求低,食性杂,会摄食浮游动物及藻类; 
蜕壳:南美白对虾因是南半球生物,生物节律稍有偏差,脱壳期在大小潮期间,其它特征可参见日本对虾生态习性。
日本对虾生态习性
日本对虾又称花虾、竹节虾、斑节虾、车虾,主产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及朝鲜的西部沿海;
日本对虾栖息于水深10-40米的海域,喜砂泥底,具强潜沙、昼伏夜出特性,潜沙深度在沙面3厘米以下。潜伏中以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鳞片及大颚附肢作为呼吸管,通过鳃腔后由头胸部腹侧边缘排水摄取溶解氧;
夜间缓游于水体下层觅食,有时也游向中上层,高密度养殖时出现游塘属正常现象; 
盐度:15-30‰,高密度养殖时对低盐敏感,不能低于7‰; 
温度:25-30℃,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高于32℃生活不正常; 
溶氧:水温27℃,临界点2毫克/升,低于临界点即开始死亡; 
pH值:对pH值敏感,最适8.2,当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pH值保持8.3-8.4,不会死亡,但pH值低于8.0,即使溶氧高于2毫克/升,仍会有死亡现象。 
饵料:日本对虾主要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同时具吃同类粪便的习性,对蛋白质要求高达60%, 
人工养殖时最好的饲料是蓝蛤、寻氏肌蛤等。但要注意清除残壳,以免妨碍潜沙,其次是人工配合饲料。杂鱼不能投喂,因高温期虾吃了含有血红素的食物会引发肠道疾病。
蜕壳:日本对虾从无节幼体到仔虾蜕壳12次,从仔虾到幼虾约蜕壳14-22次,幼虾到成虾约18次。 
大潮夜晚蜕壳,在几分钟内完成,开始时体液浓度增加,紧接着是新旧甲壳分离,蜕壳前侧卧池底,游泳足缓缓划动,然后身体急剧屈伸,将头胸甲与第一腹节背面接连处的关节膜裂开,再经几次连续跳动,身体从裂缝中跃出旧壳,幼虾几小时内新壳变硬,大虾则需1-2天;刚蜕壳的虾极易受同类或敌害侵害;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易感染疾病;
日本对虾在蜕壳过程中不摄食;蜕完壳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摄食量很少,只做缓慢运动,新壳变硬后,摄食与活动恢复正常,食量大增。
第三章 放苗前的工作
一、消毒 
消毒的目的就是杀灭病原微生物,苗室养虾因缺乏光照,细菌、霉菌较室外池更容易大量繁殖,要在放苗前5天就开始消毒,使用对路(一元二氧化氯)是最安全、最便捷的方法,对路的最终的分解物是水,所以在杀灭病原的同时不会造成任何残留,将对路0.5ppm加水溶化之后迅速在池底、池壁泼洒,第二天就可以进水培水。
二、菌藻平衡
苗室养虾属全封闭养殖,与外池养虾相比,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阳光的照射,众所周知,藻类的生长需要光照充足的条件,而这一点恰恰是苗室所不能具备的,所以究竟是培藻还是培菌类就成了困扰大家的难题,外池光照好有条件培藻,苗室光照差培藻也是白费,如果刻意地按照外池的方法去培养藻类,最终带来的只能是自寻烦恼与失败!实践证明,只要水体稳定对虾能健康生长,又何患于藻水、菌水?
外池养虾肥水培藻,藻类貌似是绝对的男一号,但是从水体良性生物循环角度来看,如果池塘中没有大量的有益菌做女二号,每天默默无闻地把有机物分解成碳源和氮源,藻类很快就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倒藻),菌群缺乏还会让对营养要求较低的甲藻、裸藻乘机繁殖,从而形成不良水色。
外池养殖尚且如此,苗室养虾就更需要菌藻平衡,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后会利用微生物占位抑制其它菌群繁殖的特性,挤占弧菌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在水体形成有益菌群,弧菌肯定会在缺乏营养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引发苗期病害。
有益菌的分泌物会在水中形成菌胶团,这也是虾苗优质饵料,能起到壮苗、健苗的作用;让稳定的有益菌群作男一号,适当的藻类做女二号,菌藻合一,相互平衡形成生物絮团,就可以上演一部苗室养虾成功赚钱的火爆大戏。
三、生物絮团
生物絮团是以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聚凝在一起形成的絮团状颗粒,每一个生物絮团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生产者(藻类)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分解者(各种菌类)。通过水体的曝气可以是生物絮团在其中发挥最大的净化作用。
生物絮团形成的关键因素就是调节碳氮比,增加水体的碳源,碳氮比小于5,弧菌会快速繁殖,碳氮比10以上而有益菌会成为优势菌群,由此可见,高的碳氮比可以促进有益菌增值从而有效的抑制弧菌等有害菌。
但是一般的养殖水体中碳氮比都小于5,所以要想在水体中形成生物絮团,那么有益菌的数量和增加足量碳源就是重中之重。生物絮团强力的净化作用可减少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带来的危害。生物絮团中活跃的有益菌可促进水体中藻相的新陈代谢,减少藻毒素对对虾的危害。
江苏如东地区白对虾温棚养殖很成功,原因就是采用生物絮团模式,但水色在很多外池养殖的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养虾,经过我们在当地多年的观察总结,生物絮团维持的越好,养殖成功率就越高。
苗室养虾具有增氧设备健全,环境变化小、营养物质相对较丰富的优势,所以生物絮团更容易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益菌群和藻类之间也存在着营养竞争(主要为氮源竞争),如果微生物菌群在水体中繁殖过渡而这个时候又没有补充碳源和氮源,就会造成营养都被菌群吸收,藻类就会因缺乏营养而逐渐减少,最终菌藻平衡被破坏,生物絮团崩解,环境突变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水体中弧菌也会趁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病害发生。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
透明度加大,藻类明显减少→水面泡沫逐渐减少→生物絮团逐渐崩解→生物絮团彻底消失,藻类会成为优势种群,泡沫完全消失→藻类成为优势种群,水色变回绿色。
这样就明白了为什么苗室养虾一旦出现水体透明度增加,水面泡沫消失,对虾就容易发病的原因,通俗地讲就是男一号是大明星,观众喜欢,导演宠着,整个剧组都让着,想怎样就怎样,最终无所顾忌把戏演砸,所以凡事要一分为二,讲究个尺度,既要利用生物絮团的作用,又不能使它任意发展,无法控制,就是苗室养虾的关键。
四、生物絮团的管理
1、创建:进水完毕后,硅藻源5ppm+滋润3ppm+乳酸菌2ppm+氨基润水爽2ppm浸泡4小时后泼洒,第一周三天使用一次,第二周七天一次,一般15天可形成生物絮团; 
2、维护:生物絮团形成后,每10天使用一次滋润2ppm+氨基润水爽1ppm+乳酸菌0.5ppm,保持生物絮团的稳定性。
(未完待续)
标签:
  • 对虾养殖
  •  
  • 对虾养殖技术
  •  
  • 对虾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