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罗氏沼虾常见的疾病有哪些?罗氏沼虾抗病能力强,病害少,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虾苗白浊病、红腿病和黑鳃病。如何预防?

(1)褐色斑点(甲壳类溃疡病)

[疾病]

病虾的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溃疡,中间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一,可发生在虾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头、胸、腹前三节的背部。不对称排列,有时触角、尾扇等附肢有褐色斑点和烂断,断痕也呈深褐色。当疾病严重时,甲壳动物的下层组织也被侵蚀,甲壳动物的破坏引起渗透压的平衡。老甲壳纲互相粘连,蜕皮困难,导致死亡。导致甲壳动物溃疡的细菌不会深入到甲壳动物下面的组织中,但它们会增加其他细菌入侵的机会。此外,外壳还影响虾的美观,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病因学]

该病的病因是几种能产生多种脂肪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细菌和藻类的作用,并可能伴有细菌和丝状菌的继发感染。在虾褐斑上检出的细菌有内壳菌、牛蒡子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粘细菌等。但这些细菌具有分解几丁质的能力。然而,人工感染试验失败了。因此推测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褐斑,如捕捞运输过程中对虾体表面的撞击,或突发的水质污染、营养不良等。还会导致亲虾外部皮肤受损,生病。

[流行]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病原体是甲壳类腐蚀细菌。它普遍存在于海水、淡水和盐水中,是活的或死的甲壳类动物的细菌菌群的正常部分。细菌的数量因环境而异。恶劣环境下养殖的虾很快感染,感染率达到100%。通过改变环境条件,疏养密度,提高水温,投喂含抗生素的优质饲料,使部分重症患者浸泡在福尔马林(70 mg/kg)中,几乎100%解除病危。几次蜕皮后都恢复了。

[预防方法]

首先,不遭受创伤;此外,还需要改善饲养条件,精心管理日常,合理分配饲料,提供足够的附件和庇护所。要改善水质,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细菌除外。

[治疗方法]

土霉素0.45g混合1kg饲料喂养2周。用20 ~ 30mg/kg茶渣药浴一天,然后换水,提高水温,促进蜕皮。

(2)烂尾病

[疾病]

感染初期,病虾的尾扇有水泡(充满液体的隆起),导致尾扇边缘溃烂、坏死、不完整;严重时整个尾扇被吃掉,还会出现断须、断足、体表黑点。这种疾病常见于越冬虾池。

[病因学]

被几丁质分解菌感染。虾体受到极端刺激(如跳跃)而受伤。(3)蜕皮时的相互食人。

[治疗方法]

茶渣浸泡6小时,全池喷洒15 ~ 20 mg/kg。生石灰5 ~ 6kg/亩,全池撒施。

(3)白虾病(白色综合症)

[疾病]

该病常发生在从繁殖池中挑选的亲虾进入越冬池后不久(约10 ~ 20天)。刚开始只是头胸甲的一部分变白,后来白化部分逐渐扩散到整个头胸甲,表皮失去色素,外壳逐渐软化,中间胸腺萎缩。病例多为雌虾。虾变白时间越长,亲虾越难蜕皮。所以不合作的虾很难再次交配蜕皮。此病无明显传染性,但死亡率高于正常虾,存活个体能正常产卵孵化。

[病因学]

在不能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的池塘(越冬池)中用人工饲料喂养的成虾易患此病。这可能是由于表皮萎缩

选择亲虾池进行操作时要格外小心,环境变化不能太大。在越冬期的亲虾管理中,也要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此病。隔离病虾,加强养殖,提高水温,促进亲虾蜕皮。饲喂优质饲料,改善养殖环境。

(4)蜕皮

[疾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体晚期和幼虾期。死亡发生在蜕变中蜕皮的时候。大部分幼虫死在老壳里是因为头、胸、额的附属物不能脱落;一些幼虫脱落后立即死亡。蜕皮后附肢变形,外壳下沉。该病幼虫死亡率可达20% ~ 30%。这个壳的沉积物是在蜕皮时发现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物为含钙沉积物,钙沉淀与贝壳下沉呈正相关。

[病因学]

不同地区的卤虫,营养不良,水质差,外骨骼外壳上有钙沉积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

[预防和控制方法]

补充绿水(浮游藻类),增加营养,改善水质,添加卵磷脂、豆腐等合适的幼体饲料。

(5)肌肉脑白质营养不良(肌肉坏死)

[疾病]

虾病初期,腹部1至6节出现轻微的白色浑浊和斑块,随后蔓延至体背。肌肉颜色混浊,肌细胞成批坏死,并伴有轻度或中度血细胞渗出。病灶向四周扩散,肌纤维膜细核自行增生。据报道,40%的虾死亡与这种疾病有关。该病可发生于幼虫、幼虫、成虫和越冬亲本。在这种疾病的晚期,可能会出现渗透压失衡和继发性细菌感染。

[病因学]

这种病主要是环境造成的,而不是微生物或寄生虫。部分水质因水温高、放养密度大、溶解氧低而被化学物质污染,尤其是这些因素突变时。

[诊断]

微孢子虫病和弧菌病的症状也是肌肉变白,判断时要仔细检查。在肌肉坏死区,可能有其他细菌和真菌,应加以鉴别。

[预防和控制方法]

注意预防。在处理和运输幼体、幼虫和成虫时,应减少环境的突然变化。为防止水温过高或在高温季节突然变化,养殖池塘要经常换水,注入淡水,曝气增氧。控制放养密度。一旦发现疾病,立即隔离饲养。如果虾得到及时治疗,患病时间短,就能恢复健康,减少损失。

(6)脊柱萎缩(畸形)

[疾病]

发病初期,尾节刚毛弯曲而短,随后尾棘和附肢刚毛进一步收缩,甚至全身刚毛收缩,幼虫无力游动,继而沉入池底。虽然能蜕皮,但有时蜕皮挂在幼虫尾巴上,很难完全蜕掉。该病多发生在受精卵和幼虫期。

[病因学]

该病的发生与水环境的理化条件有关。在重金属污染的水中,受精卵可以在膜内发育,但不容易破膜孵化。

[预防和控制方法]

保护好水质和适宜的水温。当苗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时,应加入5 ~ 10 mg/kg EDTA-Na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7)黑鳃病

[疾病]

病虾鳃色由红棕色变为黑色,虾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病因学]

虾黑鳃病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

池塘底泥污染严重,池水中有机碎屑多。这些碎屑随呼吸水附着在鳃丝上,使鳃变黑,影响虾的呼吸。

虾的鳃被真菌感染,如镰刀菌引起的黑鳃病。池底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导致中毒,使鳃出现黑色。慢性维生素C缺乏。

[预防措施]

根据原因,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我们需要确定真正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具体如下:重金属中毒采用换水加柠檬酸和EDTA-Na2治疗。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C。

(8)镰孢菌病(或黑鳃病)

[疾病]

这种疾病见于卵、幼体和成虾。病虾的鳃刚开始是橙色或亮棕色,后来逐渐变暗,再变成黑色,所以有人称之为黑鳃病。该菌还能寄生在虾的附肢和体壁上,寄生部位呈黑色。这种疾病导致鳃功能障碍,影响虾的正常呼吸。该病可导致90%的幼虫死亡,是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

[病原体]

镰孢菌又称镰孢菌或新月体,属于半知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和淡水中的半知菌。这种细菌的明显特征是其大分子呈镰刀状或圆形,有1 ~ 7个壁。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也能形成小的椭圆形和卵圆形分子。条件不好时,它形成厚膜孢子,分散在水中,然后附着在其他幼虫上,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真菌的诊断方法是:将被镰刀菌伤害的组织制成浸渍切片,放在解剖显微镜上检查。当在伤口表面或内部发现船形大分子孢子时,可以诊断镰孢菌病。

[预防和控制方法]

从病斑中分离出的镰孢菌能在pH 3 ~ 11、盐度0 ~ 10的培养基中生长,说明它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真菌。因此,不可能通过改变虾池的pH值或盐度来控制这种细菌的生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发现治疗已确诊的镰孢菌感染或防止该病传播的药物。有人建议消除镰刀菌分子孢子的来源,将病虾销毁,并用2 ~ 10 mg/kg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消毒。日本用6.2 mg/kg二氯异氰尿酸钠对虾池进行消毒,能有效杀灭镰刀菌分生孢子。

(9)中间幼虫病

[疾病]

该病有特定的发病类型,在育苗过程中的第11 ~ 24天大量死亡。但在第24天以后,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4 ~ 18天。第五期幼虫对病害较为敏感,后期幼虫有抗性。如果在受感染的水中饲养幼虫,4 ~ 5天就会出现类似症状。可以得出结论,该病的潜伏期为5天左右。患病的幼虫显得虚弱,螺旋游动,不进食。根据显微镜检查,肝脏和胰腺以及肝脏前背部的上皮组织液细胞明显减少,而组织腔扩大。在肝胰腺管腔内偶然发现一个球形菌落,管腔内横纹肌明显变性。被感染的幼虫失去正常体色,变成灰蓝色,而附肢的上皮组织呈现“鹅蛋”样突起。组织病理学切片中的细菌菌落局限于肝胰腺的管腔内,没有菌血症。未鉴定出致病细菌。然而,已经从患病的幼虫中分离出弧菌。

[病因学]

细菌毒素在肝胰腺损伤中起作用。其他致病因素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合成剂(农药)、其他生物毒素或营养不良等。但哪一个起作用还是未知数。

[预防和控制方法]

各种化学处理方法都试验过,但都没有结果。发病后,所有感染和患病的幼虫都被扔掉,并彻底消毒。曾经有人用0.4 mg/kg的二氟苯乙烯钠作为防病剂。

(10)弧菌病

[疾病]

病虾肌肉不透明,呈白色。有些病虾的壳上有黑色的溃疡,鳃、胸甲和腹侧有黑色的斑点,鳃上有黑色和棕色的污垢。用水冲洗后,它们的鳃呈灰色或土黄色,鳃变得又厚又脆。最后,有时鳃丝受损,组织脱落或变得空泡化。我们可以看到(显微镜下)活跃的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呈弧形。

此病多见于幼虾和成虾。病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多在底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弱,幼体生长缓慢,变态时间延长或不能变态,腹部卷曲,体色白色,不摄食,成虾浮于水面,无方向(或沿边界)游动。有的漂到岸边,动作缓慢而迟钝,病虾的肝脏除了胸甲上方有一小块黄褐色部分外,都变成了白色。

该病感染率很高,感染的幼体或成虾死亡率可达100%。

[病原体]

在对虾细菌性疾病中,弧菌是最常见的一种。弧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水、淡水和虾中的细菌。根据Andreson等人(1989)对罗氏沼虾育苗场细菌群落的调查,罗氏沼虾幼体(第四至第六阶段)体表的细菌数量为1.4 105 ~ 5.7 105,隶属于19个属,其中弧菌出现的频率为25.7%。弧菌可从许多病虾中分离出来,如本章所列的褐斑病和中期幼虫病。除虾壳外,该细菌可从虾肠、肝胰腺和肌肉中分离。因此,要从病虾中分离出弧菌,必须进行感染试验。如果能得到原发病,就可以确定是病原体。关于弧菌导致虾大量死亡的报道很多,但很少有能得出明确结论的。

[预防和控制方法]

这种病重在预防。育婴池使用前彻底消毒,使用100 ~ 200mg/kg漂白粉和10 ~ 20mg/kg高锰酸钾,剩余药物用清水反复冲洗,育婴池水过滤消毒。育苗期间每天清除池底污物。病池中的幼虫不应带入其他育苗池。降低苗密度,适当投喂,防止过量投喂腐烂。用药方法:土霉素1 ~ 2mg/kg(粉),呋喃西林0.5 ~ 1mg/1kg(粉),全池喷洒,隔日1次,共2 ~ 3次,漂白粉3mg/kg。据报道,大蒜对治疗虾苗弧菌病有效。具体方法是将大蒜去皮,捣碎,滤汁,按5 ~ 10 mg/kg(根据病情轻重)混合,治疗24小时。大蒜成本低,可作为广谱渔药治疗虾病。

标签:
  • 养殖方法
  •  
  • 怎样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