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成因及防治


2017年中国水产渔业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南美白对虾产量已高达93.23万吨,然而自2010年至今,频繁发生的对虾白便综合征(下文简称白便征)一直是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多变,缺乏有效防治药物,因而给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近来如广西北海等地在养冬棚虾过程中陆续有报道在养殖过程中观察到南美白对虾的“沉性白便”出现,且此种“白便”只有料台在养殖池中间并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料台在水流急的位置则很难观察到,该症状情况下虾吃料一天比一天慢,当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出现养殖均以失败告终,目前尚未引起重视。所以下文所谈白便均为当前生产中暴发且常见的浮性白便。
   对虾养殖看似容易,当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候,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学习对虾养殖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栏目还有很多其他的对虾养殖知识,欢迎认真学习了解。
一、白便征的暴发情况(2009年至今)
国内关于南美白对虾的白便相关报道最早出现在2009年的华南地区对虾土塘养殖过程中。当时养殖过程中会有少量“白便”出现,另外发病率低、危害较小,通过常规的水质调节、内服清热解毒和保肝类中药或直接使用抗生素就能治愈,没能引起养殖者的关注。此后,2010年开始真正出现白便,让养殖户开始熟知的是在2011年,但发病率依然较低,通过常规保肝类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并未引起行业足够的重视。2012年之后便开始从华南到华北蔓延泛滥,对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造成极大损失。
二、白便征的发病过程
多数虾塘在白便发病初期,病虾粪便变得细长或出现明显拖便,并伴随极少量白便,仔细观察可以在池塘下风口塘边看到少量细长白色棉线状粪便。对病虾检测,可看见其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空肠现象,但因对虾摄食正常,故前期不容易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肝胰脏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部分病虾出现红须、红腿、肠道肿胀、变粗等症状,水面漂浮的白便也逐渐增多。发病中后期,开始在下风口看到大量的白便聚集,浮在水面、散发恶臭,此时对虾开始出现明显减料或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继续发展,白便增多甚至遍布全塘。此时病虾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有的体重下降,变成“干瘪虾”,池塘内虾的规格相差悬殊,产量低,饵料系数增高。药物控制不死的虾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有的体重下降,池塘内虾的规格大小相差悬殊,产量低,饵料系数达2.0以上。此病治疗成本较高且反复发作,最后不得不提早出售,因此出现对虾白便病的虾池往往很难养成大虾,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肉眼检查病虾明显反应迟钝,空肠空胃,肝胰腺变黄,严重者肝胰腺已经坏死、糜烂。对病虾进一步解剖可见,前期病虾肝胰脏脂肪减少,体积变化不大,中期肝胰脏体积变小,取肝胰脏时没有液体流出。肠道前段变白,随着病情发展,肠道从前向后逐渐变白,发病严重时整个肠道变成乳白色,呈“白肠”。另外笔者在采集血淋巴过程中发现相比于正常虾,病虾的凝血能力明显减弱。
对病灶部位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可见病虾前期肝胰脏部分腺管萎缩,大部分腺管正常,少量虾肠道黏膜上皮畸变,肠壁细胞增生,此时对虾肝脏和肠道仍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发病中期肝胰腺严重萎缩,腺管上皮脱落,萎缩的部分占整个肝胰脏的比例越来越大。肠道黏膜下层细胞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肠道黏膜上皮也开始脱落,肠壁细胞增生更严重,脱落的腺管上皮和脱落的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形成“白便”,这一时期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后期肝胰腺腺管萎缩、上皮脱落、坏死,并逐渐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肉芽肿,肠壁细胞不断增生、不断脱落,这时对虾疾病已经不可恢复。
三、流行病学特点
结合长期实地调研资料和当前国内外现有关于南美白对虾白便征的文献报道,发现南美白对虾白便的发病过程具有以下典型流行病学特点。
1.天气对发病的影响非常明显
白便征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7、8、9月高温期是白便的发病高峰期,高温过后发病率下降。夏季连续阴雨天气发生率高,连续阴雨天气后一个地区的池塘往往会同时发病,当天气转晴后病情同时好转。
2.大规格对虾发病严重
发病虾以规格在10克/尾以上的虾体为主,小规格虾也能发病,最小的1周以内的虾苗也有发病。大规格虾饲养期越长,底部有机污染越严重,发病率越高。
3.淡水塘白便发生率高
盐度越低的池塘发病率越高,淡水池塘发病率最高。海南部分高盐度地区池水盐度在30以上,近年在其他地区大面积发生白便征的情况下只有偶尔一两个池塘出现过轻微的白便征,处理后白便很快消失。
4.底质差的土池塘发病率高
底质越差发病率越高,发生底臭的池塘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对虾习惯在池塘底部摄食的习性有关,养殖塘底质差,饲料很容易被致病菌污染,对虾摄食后发病风险增高。经常用氧化性药物改底的土池,能够将底质中过多的有机质氧化,发病率低。另外发现铺膜的高位池每天排掉底部的脏污,发病率也较低。
5.与投喂饲料的质量和投饲量有密切关系
如果饲料在贮藏或运输过程中发生酸败或霉变,投喂后会立即发病,这可能是因为变质的饲料中致病菌或有害物质增多缘故,投喂后更容易发病;投喂量大的池塘发病率高,有的池塘快速加料后水面就出现白便,减料后白便减少或消失,则可能是因为投喂量加大,增加了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吸收负担,另外出现剩料也会在池底腐败,被虾摄食后更易引起发病。从原料质量好、营养价值高的2号料转投喂低蛋白质的3号料,或从1号料转投喂2号料,换料两三天后就容易出现白便症状,重新改回原来的饲料,白便减少。此外,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白便出现前都会有对虾暴食的现象,两三天时间感染率高达80%,并且较难治愈,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佳,且易反复。
6.不良水质易引起白便
蓝藻等不良藻相的池塘发病率高。在高温季节白便征发病高峰期,池塘出现大量蓝藻水华的池塘白便征的发生率非常高。很多发生白便征的池塘都是以蓝藻为主的池塘。可能与蓝藻不易被对虾消化和死亡蓝藻产生的藻毒素能够给对虾消化器官带来损伤有关,另外发现以蓝藻藻相为主的池塘一般是有机质高的劣质水,以甲藻为主或其他不良藻类为主的池塘也容易发生白便征。
此外,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生“倒藻”是白便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倒藻后水质变浑浊,水色也发生明显变化,死亡藻类分解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对虾摄食死亡藻类也会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有毒物质损伤肝脏、肠道等消化器官。
7.严重缺氧后也容易出现白便
对虾养殖池塘若夜间出现严重缺氧,即使不发生对虾死亡,第二天也容易大量发生白便,发生白便后对虾开始慢吃料和发生其他疾病。缺氧既影响已经摄入体内的饲料消化吸收,也对肝脏等器官造成影响,严重缺氧后对虾白便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8.误食碳酸钙等
另外近来有报道发现白对虾误食碳酸钙也会引起白便出现,并指出碳酸钙是造成白便的原因之一等。
四、造成白便的可能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结构和功能损伤是造成白便症的根本原因。造成肝胰腺受损的因素有天气、水环境、饲料营养、药物滥用、病原微生物、藻毒素等。
1.天气和水环境
天气和水环境变化是最直接的原因,如凡是下雨过后,就会有白便出现,下雨越久,白便泛滥越严重。南美白对虾是典型的底栖动物,在它们生活的中下层水体,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的大量累积以及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导致该层水质、底质发热、发臭、泛酸,生物和化学耗氧量大,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成为原生动物、致病菌、病毒的滋生地,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聚毒层”。“聚毒层”如不及时消除,会加重肝胰脏负担,腐蚀肠黏膜,肝肠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白便”。往往并发黑鳃、黄鳃、烂鳃、烂眼、红须、红尾、烂尾、断须、白浊等症状。另外对虾在恶劣水环境中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受致病菌侵袭亦能引发“白便”。
2.投饲量及饲料品质问题
南美白对虾为热带虾,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夏季高温季节对虾生长代谢旺盛,然而投饲过多或投喂过快会导致肝脏和肠道消化吸收负担加重,造成损伤并引起白便。另外摄食大量蛋白质含量低或品质低劣的饲料会引起肝脏代谢紊乱,导致白便,很多发病池塘停料后,对虾发病程度明显减轻。此外养殖期间对虾是否长期摄食腐败霉变的饲料、死藻或其他含化工成分的伤肝食物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对虾生长缓慢,饲料效果变差。副溶血性弧菌、霉菌毒素使对虾机体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疾病,由于劣质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长期食用霉变饲料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
3.滥用药物
滥用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均能导致对虾肝胰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肝功能障碍。苗场标苗期间是否使用损害肝胰脏的产品,比如过量的抗生素,都会对后来的养殖造成明显的影响。另外药物消毒、絮凝剂改底等因素会导致水质不稳定,底质发热、发臭、缺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超标,均会造成致病菌滋生甚至暴发疾病。
4.病原微生物感染
研究报道发现,通过对病虾进行解剖、检测发现,其肝胰脏及肠道内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创伤弧菌等致病菌严重超标。这些致病菌聚集在池塘底部,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不断繁殖生长,对虾摄食这些物质后,通常引起胃肠道感染、心肌损害、肝胰脏明显萎缩。通过对发病池塘水样和患病对虾肝脏和肠道做弧菌培养试验发现弧菌数严重超标。由于养虾密度高,残饵、排泄物增多,在高温季节容易分解造成水体内水质、底质变坏,弧菌大量快速滋生。实践表明,当水中弧菌含量超过1000个/毫升时,对虾有暴发细菌病的风险。大部分弧菌是兼性厌氧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分布于池塘水体、池边或聚集于池塘底部,也可附着于水生动植物体表和体内、饲料以及残饵上。对虾感染后,弧菌可在其体内快速增殖从而致病。此外,国外亦有报道发现在病虾肝胰腺中发现有肝肠孢虫,并认为其为白便的病原生物,然而亦有报道否认此种观点,因为在正常白对虾肝胰脏中同样发现寄生有肝肠孢虫,且在部分染病白对虾肝胰脏中却并未检测到肝肠孢虫。另外从多个白便病虾体内都检测到白斑病毒,但此病毒对该病影响关系尚不清楚,除此之外尚未发现有关此病和病毒相关的报道。
5.藻毒素
藻毒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主要为微囊藻毒素;另一类为神经毒素,主要为鱼腥藻毒素-a。肝毒素直接导致肝胰脏肿大、萎缩、出血、坏死以及胃肠道炎症、坏死等病变;神经毒素是一种潜在的神经肌肉传导阻止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骨骼肌肉等瘫痪,重症者可因呼吸系统屏障而致死。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因气候突变或人为管理不当导致的倒藻,会引发藻毒素大量积累。藻毒素主要包括赤藻毒素和蓝藻毒素。前者会对鱼虾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毒害和抑制作用,造成对虾死亡;后者会随着蓝藻细胞的衰老、死亡和破裂释放到水中,被对虾摄食后会破坏肝细胞结构且残留在肠胃中,导致肝胰脏和肠胃的病变,诱发白便的产生。
6.投放苗种问题
投放的虾苗品种不良,自身体质较差,肝胰脏的结构和功能不健全或者养殖过程滥用损害肝胰脏的抗生素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都会直接导致对虾发病。
五、当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白便”的发生与水质、底质环境密切相关,养殖期间采取定期调水、改底,保持水体环境稳定,定期内服保健、中药调理肝脏,能减少或推迟“白便”的发生,这一点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白便”是对虾肝胰脏、肠道长期发生慢性病变的结果,一旦池塘漂浮大量白便,此阶段对虾肝胰腺结构严重损伤的已经无法治愈。因此“白便”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发病前期和中期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后期治疗目前非常困难。
1.预防
(1)严格把控虾苗幼体肝胰脏的健康程度,以及肝胰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全。
(2)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水变。水变“倒藻”是白便的诱发因素,长期高温和气温的剧烈变化也是白便发生的重要原因。保持水质稳定防倒藻,在高温和异常天气通过调水、改底稳定水质,减少天气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建议对虾养殖池塘要保持相对较高的水深,有利于保持水质的稳定。根据水质情况实时补充碳肥和有益菌,保持水质的长期稳定,特别是防止异常天气引起藻类大量死亡。保持水质清新,该杀藻类时应及时杀灭,不要等到蓝藻成为优势种群再处理,提高水体稳定性。
(3)控制蓝藻、甲藻等不良藻相发生。蓝藻的发生与池塘水质有机污染有很大关系,蓝藻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池塘,特别是养殖后期大量粪便、残饵的积累使池塘有机质升高,为蓝藻暴发提供了环境条件,通过适当控制投喂,减少粪便和残饵的积累;平时定期使用氧化性底质改良剂分解底层过多的有机质,有条件的池塘每天少量换水,可以减少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白便的发生。
(4)选择优质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劣质饲料和加料过快。在白便发生的高峰期,投喂优质的饲料,避免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尽量选择 1号料或2号料全程投喂,而粗蛋白质含量低、原料质量差的虾料因为投喂后容易发生白便,尽量不投喂。控制投喂、延长生长期有利于控制白便。避免加料过快,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亦诱发肠炎等疾病。
(5)长期内服乳酸菌助消化防白便。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等有益菌对预防对虾白便有一定的效果,在发病初期大量添加内服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从白便发生早期内服抗菌药物有一定效果的情况来看,白便和致病菌的影响有一定关系,通过内服乳酸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帮助消化,能够控制白便发生。然而生产中发现,内服抗菌药物对白便有效果,但容易反复发作,需要反复用抗菌药物治疗,且治愈后的对虾吃料差、生长慢,不能彻底恢复,而内服乳酸菌等有益菌处理后,对虾塘白便能够适当减少,仍然吃料和生长,相比而言效果更好。另外平时多观察,查料台时仔细观察虾粪情况(粗、短为好),定期使用解毒抗应激的生物制剂。
2.治疗
(1)发病早期:在吃料比较正常时,拌饵投喂连翘解毒散每千克体重南美白对虾0.5克,连用 7~14天,或内服空肠白便灵(主要成分为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肠道黏膜系统修复剂、菌毒抑制剂)10克/千克饲料,每天两餐,连喂3~5天可有效控制早期白便。
(2)发病中期:一旦发现虾吃料减慢、下风口漂浮“白便”时要及时外泼大蒜粉、三黄散等中药抗菌药,同时内服西药抗菌药治疗,白便减少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延长内服时间,防止反复。白便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要尽快内服乳酸菌恢复肠道功能,另外要及时施以碘制剂进行水体杀菌,同时内服抗菌保肝药调理治疗,待白便减少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延长内服时间,防止病情反复。庆大霉素等常规渔药可作为防控弧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白便的用药参考。
(3)中重度白便:虾吃料很慢、白便很多甚至全塘遍布,有些伴随偷死。可采用方法有:外用,早上用光合细菌5~7.5千克/亩,每3~5天一次,晚上用过氧化钙2~2.5千克/亩,每2~3天一次。内服,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三黄散10~16克+小苏打20克,每天两餐,连用3~5天对白便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任胜杰等)
标签:
  • 对虾养殖方法
  •  
  • 对虾养殖
  •  
  • 淡水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