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爵谈土塘、小棚早期对虾养殖出现的一些情况及处理发


  一、苗浮于水面上其中两种现象 
   本栏目还有很多其他的对虾养殖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认真学习并掌握之后,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虾的养殖产量,最大化对虾的养殖收益。
   
  1、有些人说,他们放苗一般都是三四天才下去,这也是因为他们苗前消毒等工作没做好。 
  进水消毒时使用过量的消毒剂、硫酸铜、敌百虫等,多会出现放苗时,苗延长下底的时间,或一塘水在放苗前倒过多次藻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常的水体放苗的话,一般是半个小时就看不到苗了若是放苗一到四天前,那苗都在水的上层,或是水面上漂,严重的还会出现跳塘的现象。那这就是因为水体毒性还比较大,苗无法到水底下去,仅能呆在上层及水面,因为上层水的溶解氧相对高,高的溶氧可以氧化水体中一些有毒物质,使其毒性变小,而底层水因其溶氧相对低,有毒物质浓度相对高。这一来,是傻子都懂得应呆在哪了。
   出现这情况,主要是增加溶氧和解毒,可以适量的泼些VC和离子钙。泼VC,是因为这种不适水体,虾苗肯定有些应激处于紧张姿态,补充VC,可以起到镇静舒缓的作用。而泼离子钙,是因为若是因重金属浓度相对高的话,加入一些离子钙,可以与重金属发生置换等化学反应,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削减毒性。 
   2、捕食而逗留于水面 
   我就曾遇到过这么的一种情况,那就是早期水体不适,后来通过解毒等解决了,两天后,一同事打电话对我说很多棚里的苗又上到水面上来了,我当时愣了一下,心里感到很是纳闷的,因为一般而言,经解毒等操作下去的苗,仅要不再有其他多余的操作的,比如再下什么东西或加水的话,苗一般是不会再上来的。 
   所以,那个时候,我也是带着困惑与一丝不安到了棚里。到那粗一看,眼神一敛,视野里能看到二十几条的虾在水面上漂着游动,还有不少的虾在水上中层流动,初看时,像极了水体不适而起来的苗,但毕竟我感觉不太可能,于是我趴了下来,留意的观察,当看到一条虾的肠道极为饱满,可谓是真正的一条线,这时,心里可谓是大定了,又观察其他虾苗,肠道都非常的好。这个时候,心已完全的放了下来,因为,仅要虾的肠道没问题,那就意味着啥事都没有(除非是急性中毒,或是意外损伤,才会出现肠道饱满而死虾,不然,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
   既然虾没事,那我自然要找出为什么好好的虾会在水面上游,会不会是因为捕食呢。毕竟,在高位池里,若虾要吃水面上的泥皮时,会转过身子来,十脚朝天,抱着食物啃。而不是像这虾苗像病虾在水面开飞机的样子。
   于是,我就趴在水面上,眼睛离水仅有十公分左右,撅着个屁股,若是有人看到俺这姿势的话,肯定会笑死的。 观察了十来秒的时候,发现有一只虾苗在游得好好的情况下,突然做出怪异的动作,很快又恢复正常的泳姿,我一下就意识到那是捕食动作,于是转视线转移到水面上时,仔细一看,看到水面上有些小型的枝角类在游动,而且有不少在水的中上层,这一来,就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虾出现在这些水层。 
   而且,为什么会是过两天虾苗才出现在水面上呢,我是这样想的,而且它应也是切合实际的。我觉得主要是一开始它还没习惯于捕食浮游动物,虽然说那些苗在虾苗场的时候,也有吃丰年虫,但,相对来讲,虾苗池仅有16个平方左右,而里面放了百多两百万的苗,每个苗所占的水体体积很小,丰年虫一泼下去的时候,等于直接泼到嘴边,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的生活,至于对捕食能力,就没有多大的锻炼到。 
   所以,那些苗放到虾塘里时,一开始的一两天还不适应自已捕食。过两天,在饥饿的驱动下,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如何去捕食。这就很容易的说明了之前我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在虫多的地方,虾就会很多,而虫稀少的地方,虾也相应的少了很多。
   二、塘中各种虫类的情况 
   一些土塘里,极容易繁殖浮游动物。一般进水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自我繁殖起来,有些可能是水源带进来的,也可能是塘底里休眠的虫卵遇水后,就如同久旱逢甘露般都冒头了。不同的虫源繁殖起来的虫也各有所不同。像我所观察到的,好多个塘里占优势种群的种类都不一样。 
   不过,我对浮游生物的了解还非常的浅薄,好多虫名都叫不出来。在海南学习海水鱼苗时,接触的都是轮虫和枝角类,这些虫子都是定向培育,轮虫等很多的品名我倒是可以叫得出来。
   可现所接触的很多浮游生物,以前都没接触过,而这类的图谱书又没带在身边,所以想确切的说学名,还真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仅能是略为说一下。 
  塘里的虫类若是繁殖过多,会出现好几种可能的现象: 
   1、水吃清了。这种,还算是最好的结果吧,水虽然吃清了,但虫类还没死,对水质的影响不大。 
   2、水变得乳白或米黄,这有两种可能: 
   (1)虫子大量的繁殖,多到吓人的,我用看虾苗的网框刮个一米距离的水,就刮到三四两。若是夜里用手电简一照的话,十来秒就能叠起虫墙来。有时,虫真的多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2)虫死了,本来水中的虫还很多,一夜之间就差不多都死光了,这个时候再观察时,就很难发现虫,水体的透明度也变得很低,一般在五到十厘米之间。虫死后,细胞破裂,胞内物溶出,使得水体中有机物增多,从而导致变色和透明度减低。这个时候,一些水质因子也会发现变化。从我的跟踪检测来看,最明显的,是亚硝酸盐会升高。 
   我曾打了一桶虫变后水回来放在室内观察时发现,这种虫类的胞内溶出物在水中悬浮两三天以后,那些物质会沉淀到塘底,使水重新澄清起来。不过,在外塘的环境里,在无人为干涉之下,由于风力等的作用,一般都需七至十天,水才逐步的好转。 
   若想及时的调水,可以在虫死水变的当天,就进新鲜的水,进水量自己控制,最好是每天五公分以上,连着进三四天,而且第一天就泼撒一些EM菌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这一来,仅要天气比较好,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水色在转好。
   3、水变得金黄金黄的。 
   不同种类的虫子胞内物不一样,所以,对水体染色也不同。像有种身体比较扁平的虫大量死后,就会导致水变金黄。 
   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那天早上我巡塘的时候,当看到那塘本来昨天傍晚还是很好的水色变成一片金灿灿时,就傻了下眼。后来,我就接上文所说的方式来操作,第三天的时候,就感觉水色好转了。 而我之所以能那么肯定是虫的胞内物染色而导致,这结论不是道听旁说,也不是从书本中得来,而是我一次无意间的发现。 
   因为我所管理的塘中有小棚、土塘,也有高位池,而我在高位池的养殖中,想早期收集虫类给虾吃(毕竟虾吃虫类长大,不管是抵抗力,还是活力都比吃饲料好得多),突然想起来虫类有淡海水之分,淡水虫不一定能在盐度里存活。因为不同的虫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不同,虫类要维持细胞的活性,就要维持胞间渗透压,若盐度过高或是过低,无力维持时就会导致细胞渗水破裂或是脱水过多而亡(南美白是广盐性的,可适应0-43度之间,说白了,就是它自身对渗透压的调节能力很强)。 
  所以,我装了一些抽的井水(23格盐度)在桶里,从3格盐度的水里捞了一些虫放到桶里,一开始,感觉那虫子的泳姿之类的好像还很正常,观察了几分钟,有别的事情就出去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回来的时候,傻眼了,那虫子全都死掉了。不过这个时候,水还是很清澈,第二天一早看时,水就变得非常的金黄。 
   4、水变得发红 
   这种水色,主要是轮虫类的,也就是俗称的红虫。在这种虫类繁殖得不算非常多的时候,常常会在水中形成一团团的虫群,我第一次见的时候,还觉得很美,像宇宙间的星云一样,绚丽多彩。 
  5、下风口处发黑,这情况,有好多种可能性
    (1)死虫在风力的作用下,堆积在一起,时间久了,这个地方就会发黑,而且这个点上的溶氧会很低,一般低到0.5PPM都有可能。关于这个方面,我还曾摆过一个乌龙。前段时间傍晚测溶氧的时候,在一口塘下风口处,我放了溶氧仪的探头在水里,看着那显示屏上的数字在不断的跳动,当跳到2PPM的时候,心头都在打鼓了,还在不停的死命往下降,俺的脸呀,是越来越黑呀,最终停在0. 5PPM。
   我当时没想太多,立刻打开进水阀和氧机。当仔细一琢磨,不对呀,这么低的溶氧,我怎没见过有虾浮头呢。于是我绕着这个塘,又测了五六个点,结果都是显示6PPM左右。这个时候,我已有点猜想,最先的那探头应是丢在发酵点上了,所以溶氧才会这么低。 
   这里说个题外话,刚放几天的小虾苗,耗氧率高,但耗氧量很低,就像水体中因为虫太多,溶氧仅有1.2PPM,它也能安然无恙,游得很安详和悠哉游哉的(这个我遇到过,是实例)。一般而言,中后期,若是溶氧这么低,那虾肯定就会浮头出事了的。而早早期不会,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小苗的需氧量不大。二是早期由于还没开始投料之类的,塘底的有机质的堆积还很少,在低氧的时候,水体中没生成多少有毒的物质,所以虾苗没出现什么不良的现象。 
   (2)好多身上带有黑色素的虫子大量的聚集在下风口,远远看来,也会很黑的一团。
   (3)大量的虫壳漂在水面上,在风的作用下而富集。 
   三、虫子过多时的一些举措 
   有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要么水中藻类被吃光,水变透明,要么就变浑水,透明度5-15厘米之间。
   1、当虫过度繁殖而水变得透明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它的食物来源,也就是藻类的供应。这个时候,要加大进水量,也就是说从外面引进藻源提供给它。特别是阴天的时候,更是要加大一点进水量。因为藻类的繁殖在晴天的时候繁殖速度快。 
   还有一种更为方便和实际的作法就是泼一些EM菌到塘里,让那些EM菌分解塘底的淤泥等有机质,使塘水的肥力加大,促进藻类的繁殖。一般天气好的话,施菌下去的第3-5天水色就会相对浓一些起来的。 
   施菌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1)尽可能的分解塘底的有机质,使底质持续一种氧化状态,一个方面不容易滋生有害菌,另一方面不容易产生有毒物质。 
   (2)泼菌,可以使塘中的有益菌处于一个优势,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虾。 
   (3)虾苗是很喜欢吃菌团的,而且营养成分非常的强。
    不过,这个时候补菌,最好是强大一些量,因为很多虫子也会捕食菌团,补菌下去,一定程度上,也是给它送菜。像那种塘龄已有两三年的土塘,底部已积累了足够多的淤泥,这个时候,尽可能的不要下肥,就仅用菌来分解底部,就能有足够的肥力来保持水体的稳定。补那些有机肥或化肥的话,水体的稳定性差,而且可控性相对低,不好。那种沙底或是新塘的话,就要适当的补充一些肥给它。
   虫子过多的时候,会导致损苗之类的。以前呢,知道有些虫过多的时候,就会捕食虾苗。像蜻蜓的幼虫就很厉害,像指甲那么的大的幼虫,能抱着14-5天大的虾仔吃。前段时间在盆里试苗的时候,我也曾观察到那种长得像蚯蚓但很细小的虫,它能缠住虾体,使虾致死。常常在这种虫多的盆里观察到死苗,严重的,还曾发现过20只试水苗仅剩下3只活的,别的都死在盆里。 
   2、对于虫子过多,很多人采用杀虫的菊酯类的农药来杀,这类的药绝对能杀死虫子,但药残留时间有些长,一般为一个月,有不少人杀虫了后,连着试苗都不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药残。 
有些药品说明上标着仅杀虫,而不会毒害养殖对象。这种做法,有时真的很不负责任。据我所知,有些虾农就是放苗后,感觉虫子太多了,就带苗杀虫,结果虫死了,虾苗也没了。 
   3、若是我的观点的话,我推崇用生物控制法。 
   (1)若是知道自己的塘里很容易滋生浮游生物,那就多放一些大头鱼(每亩放30条点 每条一斤左右)(淡水或低盐度养殖)到里面,大头鱼(又叫花鲢、胖头)是专吃这类的东西,这一来,水就可以控制得很好。我们这边因为进水紧张,所以,得提前抽水。而这块区域浮游生物滋生速度非常的快,我们提前放了大头的塘,水一直都保持很稳定,不会出现虫类暴发或水变的现象。可能有些人会担心先放大头鱼而后放虾苗的话,会不会出现大头鱼吃虾苗而导致损苗。这个不用担心,因为我有几个朋友都是先放鱼再放虾苗,养得还算不错,土塘的亩产都是1000-1500斤。 
   (2)除了大头鱼外,还可以放一些叉尾鮰,我本来还真不知道这种鱼专吃浮游生物的(当然现知道了,写到这的时候,刚查了一下百度),是有一次早上我巡塘的时候,走到进水沟的末尾,那里是下风口,经常会聚集很多的虫类,发现有好几条鱼在水面上滤食,游动的时候,嘴张得大大的,就像深海里蝠鳐进食一样。我当时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大头在滤食,在那静静的观察了一下后发现,都是叉尾鮰。所以,我才对这种鱼能吃浮游生物有那么深的印象。 
   (3)若是知道自己塘很容易滋长虫类,可以晚一些进水,因为土塘的水仅要泼菌下去,一般可以自己肥起来,所以,不要再额外的施肥,以免藻类繁殖比较快,发生连锁反应。 
这一来,能过晚进水、放鱼和虾苗的捕食,让虫类繁殖不起来,一般二十几天左右,就不怎能在水体中看到虫了。 
   不过,土塘的水若是能提前一个月左右进的话,最好提前一个月进好水,在这一个没放苗的月里,水质可能会经历一两次的倒藻等水变(当然,塘底肥力够的话,进来的水,就不会倒得了),但个把月后,水体就会很稳定。 
   当然,起码也要进堤坝边上60-70厘米深的水,若水位太浅,水体的变化很大。我曾留意过,塘边水位仅有20厘米左右的塘的水变化很大,一般十几天就一个轮回:虫类大量繁殖,虫死后水变乳白或米黄,亚硝酸升高,过段时间水净下来,水色好转后,虫又在量的繁殖,又变乳白一次。还有一种情况是,水变虫吃透明后,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老弱的虫死掉,在岸边能看到一圈虫的尸体,但水里虫还是很多,而且能维持很久,虽然水还是清澈透底的。 
   四、吃虫长大的虾苗 
   有这么一句俗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虫子。话虽俗,但理不俗,说明了,虾米天性就是吃虫子的,所以,在投苗到30天左右,这个阶段,若是能做到仅是吃虫长大的话,它的抵抗能力很强,前期很少会出现问题。而且,虾的活力非常的好,十天左右的小苗用瓢捞起来的时候,那苗在瓢里活蹦乱跳,让看的人心情很愉悦。特别是上料台后,若是去拎料台,明明一开始有很多虾在,而你拎的过程中,就会跳得差不多,拎起料台能看到的,仅是那么的十来只。 
   而且,我听说,现有个别的苗场已开始采用纯生物饵料来投喂幼体,不再喂BP料、虾片、黑粒之类的。我觉得这也会是一种趋性,以后会越来越多的苗场采用这种方法。
   而且,据我观察,由于不同的虫类所含的营养成分不一定,虾苗吃了后,长生的速度也不一样。而且,虾一定程度上对食物的适口性也有要求,虽然没有鱼类对饵料适可性要求那么高。因为虾是属于抱食类的十足目甲壳动物,它能用前面的那五对步足抱着比它身体还要大两倍的慢慢的啃。我以前曾见过两只虾抱着一只死虾在吃。 
   一般放苗的第三天捞苗来观察时,还能看到好大一部分苗的肝胃肠是黑色的,这说明了虾在换了一个环境后,还没真正的适应捕食活性饵料。当然也能看到大概10-20%的虫的肠道里已是淡黄色或其他相应的色,一般而言,它吃什么虫,肝胃肠就会是什么颜色的。 
   由于虾苗小的时候,仅要一脱壳,它就能立刻游动和进食,所以,正常的幼体不管你啥时间捞,看到的,都应是肠道饱满的。 
   五、虾的脱壳 
   由于虾苗小的时候,仅要一脱壳,它就能立刻游动和进食,边吃边硬壳。所以,正常的幼体不管你啥时间捞,看到的,都应是肠道饱满的。但,随着苗的不断长大,据我的观察,当苗长到1.5-2.5厘米左右的时候,捞苗来观察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虾的肠道是空的,虾体上红色素相对有些多。摸摸身体时,手感是比较软的。 
   虾苗一天脱壳一次,慢慢过渡到两天一次,到十几头的时候,就可能十天半个月才脱一次。 
土塘和放得比较疏的高位池能明显的感觉到规律性的脱壳,也就是初一十五大潮的时候,能在料台,或是水面上看到虾壳,而且脱壳的当天,吃料很慢,平时一个半小时能吃完的料,可能二个多小时才能吃完。 
   但,在超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里,是感觉不出什么初一十五的脱壳的,塘里每天都有大量的虾在脱壳。想要看到集体大脱壳的话,仅有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比如说下几十公分的雨,或是补充大量的矿物质或是肽等营养的时候,第二天能在水面上看到非常非常多的壳。
   像我在标粗的小棚里(300平方放苗56万)泼了一些好的离子钙后,第二早就能看到很多小虾壳。很多书本上说虾是晚上9点到凌晨3点多脱壳,但,据我的观察,若是苗放得多的话,一天24个小时,啥时间段都有虾脱壳,因为我有几次早上去拎料台的时候,看到料台里刚好有虾在脱壳,中午的时候好像也曾遇到过三两次。 
   虾蜕壳的速度很快,仅是零点几秒的时间,虾在进入蜕壳后期时,会将甲壳里矿物质等吸收到新生的壳里,外面的那层壳的话,会变的很薄和脆。虾脱壳的瞬间,会用力的向后弹几下,就可以从头胸甲与腹甲连接处挣脱出来。 
   刚蜕壳的小苗,很快就可以游动,而逐渐大的虾,硬壳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黑斑病多数都是在壳还没硬的时候,受到感染。那些比较大的虾,脱了壳后,会侧躺在塘底,过一会吸水澎胀后,壳有些硬了后,才恢复游泳能力。 
   大的虾,在壳还没硬回来之前,是完全不进食的。有一次,一个已有四十几头的塘,一天早上完全不吃料,抛网的时候,观察到所有的虾的肠道都是空的,而且壳都有些软,当时真有点困惑和有点怪自己平时的管理不到位,怎问题到这么严重的地位才发现。因为看到那么多的空肠的虾,所以打算卖了。因为一般抛网看到有三成的空肠胃的虾,就要考虑卖虾。后来,一个朋友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脱壳,所以虾不吃东西,毕竟虾的肝那么好,不像是病虾。那些虾的肝脏确实是非常的好,边缘非常的清晰,包心腔也非常的白。”觉得朋友的话也对,那虾没卖,过两天后,又恢复了正常的吃料。 
   六、腐殖酸钠使用不当 
   腐殖酸钠应该说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使用恰当的话,它对解毒、调水、压抑青苔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有些腐殖酸钠使用的时机不对的话,又变成双刃剑。 有一种腐殖酸它泼到水里后,染色能力极强,一泼完,整塘水都变黑,而且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变得多了很多。这种腐殖酸那就要慎用。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记忆犹新。那次,是用腐殖酸混了菌泡了两天后,泼了12张小棚里,等工人泼完,我巡塘的时候,看到那水色,还有水里那么多的悬浮物,就感觉不太妙,可能会坏菜。本来还要再泼一组12个小棚,我赶紧给叫停了,而且让他们回来给那已泼了腐殖酸的塘,每个塘加大剂量的泼一些蛭弧菌,而且对他们说这三天内要注意密切观察这12张棚。 第二天一早,我去看拎料台观察那些棚里的虾时,那些虾的须和尾都有些发红,而昨天之前,是没有这现象的,这就说明了虾有些应激了。而且虾体上的黑色素点很多。这里说些相关连的话。虾体上的色素由色素细胞来构成,有单色素细胞、双色、三色和多色,这些色素细胞受神经中枢的控制。 
    像那些红体病等,之所以那虾的体色会变得红起来,是因为虾的机体收到侵害时,它的免疫系统火力全开也顶不住,就到处拉壮丁,那些红色素细胞也参与了防御,所以虾体就看起来是红的。而像因泼腐殖酸而导致虾体黑色素变多,是因为水环境中的黑色悬浮物多。而虾为了保护自己,所以进行拟态,就增加了自身的黑色素。这在大自然中是极为常见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在那些虾长得很慢和水体中悬浮物多的塘,虾体上的黑色素也会很多。像那种白色沙底的塘,养出来的虾的体色就会很白,很晶莹剔透。若是我们普通人看的话,感觉这虾的体色很好看,但,这种虾卖不出好价格。而高位池里,因为铺了黑膜,长时间的环境拟态,使得虾的体色为青灰色,这种体色的虾,虾仲是最喜欢的。因为这种虾体内的虾青素多,经加工后,虾体红艳,卖相好。 
   曾有一位虾仲告诉我,同一规格的青灰色的虾和白沙底养出来的虾,前者价格要贵一块钱。接着上面所提及到的泼腐殖酸钠的塘,那塘里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每个塘里都出现了死虾,多的,一个料台里有七八只之多。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多,那些颗粒太多太细的腐殖酸钠在有苗的时候泼下去的不好之处。 第四天的时候,死苗少了很多,一个料台仅能看到一两条,有个别塘已没发现有死虾。第五天的时候,已基本上,每个塘都看不到死的虾。 能好的这么快,我个人觉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提前泼了一些蛭弧菌下去,而且到了第五天的时候,那水体中悬浮物已变得很少,虾的体色也逐渐的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有药效的东西,用起来,会很得心应手。而不好的东西,用了不仅雪上加霜,还闹心。因为小棚里的水体小,对检验各种药品的药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七、棚内水出现大泡沫 
   这个是小棚养殖里最常见,而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大泡沫的产生,说白了,和塘的有机质有关,死藻、残饵、有机碎屑过多的时候,加剧了水体的粘性(虫多的塘水也很滑,但,这种的不会有泡沫),那些气体产生以后,无法消散,不断的有小泡沫的加入,泡沫就会越来越大,水越不好,泡沫就会越稳定。有可能一个大泡沫半个小时都不消,这一来,可能整个塘都是泡沫。 
   一塘静止的水的话,水面一般是没什么泡沫的,这也是为什么好像在高位池不开氧机的时候,感觉水很好,一开机,那水就变得很难看。说白了,这水本来就差了,仅是没有外力的扰动下,看似还行。一动真格,里子就给翻出来了。(塘水如社会呀) 
   话回正题,其实,小棚里的泡沫,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防的,在早上巡塘的时候,若看到水面上有十几个直径有2-3厘米的时候,这时就要开始处理:泼EM菌,泼些钙,进些新水,最好是进有藻源的水,温度允许的话,最好拉起棚两端薄膜,若是没条件,可以白天打开两端的小门,一般过两三天左右,那水就会变好。我一向都是这样处理,都是保持很好的水色和透明度之类的,水看得很舒服。 
其实,对于经验老道的人来说最经典也最霸气的一句话是:“这水我看它不舒服,得处理了!” 
看惯了水,对水质的好坏,心里已有一杆称,所以,看到不舒服的水,那肯定是水在变坏了。 
   八、小棚里各种处理,不受天气、时间的影响
   有些人在小棚里泼菌或消毒等,都要等天气好了再弄。其实,没必要。 
  露天塘的各种操作,很多都受天气影响,所以形成了一些共识。而这种共识,也被延到了小棚里。呵呵,大家什么时候见到那些虾苗场要泼什么的时候会受天气的影响,不管出太阳还是下雨,它该怎做还是会怎做。
标签:
  • 对虾养殖方法
  •  
  • 对虾养殖
  •  
  • 淡水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