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常见病疾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鳗病的生态防治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池塘的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为鳗鲡的摄食生长创造一个有利的小环境,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以达到防治的目的。当外界环境剧变引起生态系统失衡时,用人为的方法,使失去的平衡迅速逆转,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想要更多的通过养殖鳗鱼赚钱,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养殖鳗鱼的相关知识,在我们养殖鳗鱼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不会手忙脚乱,各种问题都能够合理解决,才能够有效的提高鳗鱼养殖产量,从而最大化鳗鱼养殖收益。
   目前,鳗鲡养殖生产上通常使用的生态防治方法措施有:换水、过池、停食、调节水温、改善池塘微生物及浮游生物种群结构、调节放养密度等。现分述于下:
   1.换水
   换水有两种作用,一是稀释水中有毒的代谢产物;二是减少病原体在水中的密度,使之危害性减少,并补充溶解氧,改善水体环境,增强鳗鲡的抗病力。
   2.过池
   是在鳗鲡流行疾病、池水污染严重、用药困难或产生抗药性时,将鳗鲡捕捞后进行药浴处理,再转入预先消毒、培养好水质的鱼池中饲养。过池是鳗鲡养殖过程中出现久病难治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因此,应特别注意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停食
   停食可使鳗鲡处于饥饿状态,对患有细菌性内脏病的鳗鲡康复较为有效。
   4.调节水温
   调节养鳗池水温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升高水温,使一些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减少鳗鲡感染疾病机会。很多鞭毛类及纤毛类原生动物寄生虫最适生长水温在20℃左右,水温升高会抑制这些寄生虫的繁殖,如鳗鲡红点病病原体败血极毛杆菌在28~30℃时就不能繁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水温使鳗鲡有一个最佳生长、摄食环境,提高其体质及抗病能力。鳗鲡的最佳生长、摄食水温是26~28℃。在炎热的夏天,提高池塘水位,可使池塘底部水温相对降低,减少鳗鲡由于水温过高而产生应激性反应。
   5.改善池塘生物种群结构
   目前生产上用人为方法来改善池塘生物种群结构,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加入有益生物。在水泥结构的养鳗池中加入光合细菌,能利用水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简单化合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有害物质的转化,限制病原体的繁殖;加入微囊藻能使水质稳定,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从而有利于鱼池物质循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②在土池养鳗的池塘定向培育或加入绿藻,可使池水氧气含量更加均匀,可避免因蓝藻老化形成水华及藻体死亡后发酵生成有害物质,影响鳗鲡摄食生长,而降低其抗病能力。
   ③混养鳙、鲢鱼,控制水蚤及轮虫过量繁殖,避免放养太密,导致水质恶化,使鳗鲡发病。
   ④避免池水环境因子剧烈变化(如大雨后用石灰调节pH值)。
标签:
  • 怎样养殖鳗鱼
  •  
  • 鳗鱼养殖方法
  •  
  • 鳗鱼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冬季鳗鲡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冬季鳗鲡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单鳃病日益增加 只有多多学习鳗鱼相关知识,才
    鳗鱼养殖池的形状、面积及水深设计
    鳗鱼养殖池的形状、面积及水
    养鳗池的结构设计,要根据养鳗生产的特点来考虑。养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