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鳗鱼养殖模式大全


   因受到药残问题、鱼粉紧涨、欧苗减产等因素的影响,自2005年度开始福建养鳗业亏损达20多亿元,整个行业处于低潮阶段,直至2007年,福建养鳗业才开始逐渐得到恢复;而在此期间广东养鳗业正逐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并出现鳗鱼产业化巨头企业。
   只有多多学习鳗鱼相关知识,才能在后期的养殖鳗鱼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的提高鳗鱼的养殖产量,更多的通过养殖鳗鱼赚钱
   一、形成两大格局:
   1、以广东人、台湾人、江苏人为主的日本鳗鲡养殖。广东鳗业商会及协会为企业利益,紧密沟通、协作,逐步达到共同声音应对国外不断提升的技术壁垒。
   2、以福建人为主的欧洲、美洲鳗鲡的养殖。福建人养殖非日本鳗鲡经验丰富,主要以福清人、长乐人为主,但养殖特点是规模小而精细,在当地国检、水产部门、鳗业协会、饲料厂共同监管以及技术培训指导下,用药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养出健康合格的鳗鱼已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标。各地有影响力的鳗鱼养殖场领头人成了他们对外代言人,也逐步形成统一声音,应对国外不断的技术壁垒。
   二、形成六种养殖模式:
  1、广东土池生态养殖模式:以10~20亩/口为主,一般只加水,少换水,通过菌相、藻相平衡,养殖密度以2000~4000尾/亩为主,广东近6~8万亩土池养殖规模主要分布在台山、中山、顺德,以养殖日本鳗鲡为主,通过江苏、福建育苗,在100P以内开始下池,通过肥水养殖,养殖周期1~2年,可全年养殖,每2~3亩配1台1.5KW增氧机,水位1.2~1.5米,每天开机时间8~10h,广东台山的存塘量及投苗量将影响中国日本鳗鲡的鳗价及苗价,今后广东土池由于受到水源及土地资源限制,将维持现状。
   2、福清江镜土池生态养殖模式:一般以3~5亩/口为主,养殖面积有1~2万亩,养殖品种以日本鳗为主,放养密度以2000~3000尾/亩为主,一般不放水,只加水,土池外有10~20米宽,长为2~3公里的内河,土池排出的水进入内河,经过微生态菌处理,循环利用,一般很少用药。养殖特点:水质稳定,虫害少,可以过冬,土质带沙质,风力调节增氧,省电,每2~3亩配1台1.5KW增氧机,水位1.2~1.5米,每天开机时间5h左右,该养殖模式显现发展趋势。
   3、地表渗透水养殖模式:长乐现共有100多家精养池养殖场,每家规模在20~30亩的精养池养殖面积,一般以水泥底为主,水源利用8~15米地表渗透水,每个场均打10~20口地表井,该养殖模式特点:可常年养殖,养殖品种以欧洲鳗为主,过冬优势明显,易于渡夏,但由于地表水逐年下降,地表井的深度由原来5~6米挖深至15米以上。近期呈限制控制发展趋势。长乐地区存塘及投苗情况将会影响中国欧洲鳗的鳗价及苗价。
   4、山区深井精养养殖模式:由于能源紧张,煤碳价格由原来每吨 150~200元涨至目前500~800元,许多养鳗场开始打100米左右深水井,每口井花费2~2.5万元,水量一般300~400吨,该水质可解决白苗培育(使用井水明显虫害少,大大降低三类苗数量),同时也可用于过冬老鳗加温。现在山区许多鳗场开始充分利用育苗池排污水,以达节能目的。通常做法:先将白苗排出污水2~3cm后,再用潜水泵把白苗池水抽至老鳗池,改变以往用药品控制过冬鳗病害,逐渐走向充分利用能源,以解决老鳗安全过冬,减少过冬综合症——皮肤溃烂、肝肾病的发生。现在山区精养池打井养殖白苗及过冬鳗呈现“打井热”。该养殖模式一般以养殖欧洲鳗为主,近期内会呈现发展趋势。
   5、山区土池生态养殖模式:由于出现孔雀石绿等药残影响,山区土池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土池背景污染问题存在,使得许多土池暂时处于休整重新改造状态。山区土池近2~3年内可能部分会转向养殖生态鳖或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该模式养殖品种以日本鳗、欧洲鳗均可,近期会呈现萎缩趋势。
   6、山区水库网箱养殖模式:该模式在福建的龙岩、闽东、邵武、顺昌等山区呈现发展趋势,养殖特点:水质稳定,用药少,主要以养殖欧洲鳗的黑仔和偏小鳗为主,养殖过程病害少,易于过冬,但发展前景受到全年降雨等因素影响。
标签:
  • 淡水养殖
  •  
  • 鳗鱼养殖
  •  
  • 鳗鱼养殖技术
  •  
  • 更多栏目最新
    冬季鳗鲡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冬季鳗鲡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单鳃病日益增加 只有多多学习鳗鱼相关知识,才
    鳗鱼养殖池的形状、面积及水深设计
    鳗鱼养殖池的形状、面积及水
    养鳗池的结构设计,要根据养鳗生产的特点来考虑。养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