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弥渡小春节期间的主要经济作物。据统计,全县每年种植大蒜约5万亩。锈病是大蒜的常见病害之一。各蒜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葱、细香葱、洋葱等。早春低温多雨年份、梅雨多雨年份、秋季多雾多雨年份发病较重。病害严重时,叶片上常出现密集的水疱斑,直接影响蒜叶的产量和品质,间接影响蒜头的产量。
1、大蒜锈病的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假茎。发病初期出现纺锤形褪绿斑点,随后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略隆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释放出橙黄色粉末(细菌夏孢子堆、夏孢子)。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以后病斑连片,导致整片叶子变黄枯萎,植株过早死亡。生长后期,在未破碎的夏孢子堆上产生表皮未破碎的黑色物质。
2、大蒜锈病的发生特点该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原菌多以夏孢子在留葱、越冬葱、大蒜的病组织上越冬。第二年夏季,又发生多起二次感染,此时正是蒜头形成或膨大的时期,危害严重。大蒜收获后,会感染洋葱或其他植物。当温度高时,菌丝在病变组织中越夏。该病原菌喜欢较低温度和潮湿的环境。该病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温度10-23,相对湿度90%以上。长江中下游大蒜锈病的主要发病高峰期为春季3-5月和秋季10-11月。大蒜的易感生育期为成株期。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肥料不足、生长不良、连作的田块发病较严重。在早春、梅雨季节或多雾多雨的秋季气温较低、多雨的年份发病更为严重。
3、大蒜锈病防治方法科学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偏施氮肥。
轮作:与非葱、蒜作物轮作2年以上。
清田:及时清除病死者尸体,运出田间集中销毁。
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40%福兴乳油5000-6000倍液,或10%石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湿干混悬剂600-800倍液,或25%敌破乳油3000倍液,或75%锈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10天一次,根据病情发展连续使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