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饲料——蟾蜍养殖技术


蟾蜍,又称蟾蜍,是蟾蜍科无尾蟾目动物。其药用是由中华蟾蜍和蟾蜍黑眼眶的后耳腺和皮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加工而成的蟾毒。蟾蜍毒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蟾蜍也可入药。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等省,江西、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亦产。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对蟾蜍,尤其是蟾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蟾蜍的野生资源却日益减少。将蟾蜍由野生转为人工养殖,增加蟾蜍毒液的提取,前景十分广阔。

(―)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一)中华蟾蜍蟾蜍形似青蛙,体型较大,体长10多厘米。身体粗壮,头宽大于身长,吻端圆,吻肋突出。鼻孔靠近吻部,眼睛比鼻孔宽。鼓膜明显,口内无骶齿、上下领齿。前肢长而粗,脚趾稍扁平,手指两侧略有棱但无蹼,指节下的瘤多成对出现。后肢粗短,胫跗关节在前达肩部,趾侧有膜,蹼尚发达,内侧突起长而大,外侧突起小而圆.皮肤极其粗糙,头顶光滑,两侧有又大又长的耳后腺。其余部分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疬,排列较规则的是头后瘰疬,与耳后腺呈斜平行排列。腹面皮肤粗糙,有小疣。体色变化很大。繁殖季节,雄性背部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性背部颜色较浅,瘰疬呈乳黄色,具褐色或黑色细纹。雄性体型较小,前肢内侧三指有黑色胎垫,无声囊。

(2)黑眼蟾黑眼蟾外形与中华蟾蜍相似,体长710厘米,雄性较小。头高,沿吻缘、眼窝上缘、鼓膜前缘、上下颌缘有非常明显的黑色骨肋或黑线。头顶凹陷,皮肤与颅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末端黑色;后肢短,趾侧有膜,连接成半蹼状。关节下肿瘤不明显,内部起搏突比外部交错突略小。皮肤粗糙,除头部外,表皮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疣,疣上有黑点或刺。头部两侧有长圆形的耳后腺,在脊的中线附近有两个大的疣状颗粒,从头部到臀部呈纵向规则排列。大黑眼蟾蜍的腹部布满小刺,一般呈黄棕色,并带有略带棕红色的斑纹。腹面颜色浅,胸腹部有不规则且较明显的灰色斑纹。

2、生活习惯

蟾蜍多生活在田野、水边等潮湿的土壤中,或生活在石头下、有茎的草丛中,以杂草丛生的地方分布最多。白天多躲在阴凉处,傍晚时分,多在山脊、河流、道路或房屋周围活动觅食。冬季常在水底淤泥或烂草中冬眠,很少见于砖缝或土洞中。当气温降至10时,它们就停止进食,进入冬眠状态。翌年春季,气温升至10以上时,便陆续外出。当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时,繁殖季节开始,它们在安静的池塘或河岸的草丛或浅水中交配繁殖。蟾蜍是食肉动物,喜欢觅食贝类、多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如蜗牛、蛞蝓、螳螂、蚂蚁、蟋蟀、蝗虫、蝼蛄、蜜蜂、臭虫、虾、蚯蚓、蝴蝶和飞蛾的成虫和幼虫。是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多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4.生殖特性

蟾蜍是脊椎动物中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两栖动物。雌性和雄性在水中交配、产卵并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孵化成蝌蚪(幼虫),形状像小鱼,用鳃呼吸。经过两个月的蜕变,尾巴消失,变成蟾蜍,开始在陆地上生活。同时,它的皮肤会分泌粘液帮助它呼吸。内脏系统也在逐步完善。经过2至3年的生长,中华蟾蜍的幼蟾蛛长到7厘米,黑眼蟾的6厘米。雄性前肢内侧3指出现黑色胎垫,雌性卵巢出现成熟卵。每年春天性成熟的蟾蜍都会繁殖。繁殖时,雌雄体相互抱抱,雄性用后足抖动沟底浑水排出精子,雌性排卵,精子与卵子在体外相遇给鸡蛋施肥。每只雌蟾蜍1年产卵25次,共产卵5000粒左右。

(二)养殖技术

1、人工养殖

雌蟾和雄蟾的体型不同:雄蟾的背部呈黑绿色或深褐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蟾背部颜色较浅,瘰疬呈乳黄色,腹部有乳黄色和褐色或黑色花纹。每年3-4月剩余的蟾蜍繁殖季节捕捉野生蟾蜍,或选择个体大、强壮、无病、发育良好的成年蟾蛛作为养殖场种。选定的雌性和雄性蟾蜍被释放到产卵池中。产卵池面积宜为10米2,水深30厘米左右,水温保持2025T:每平方米适地放雌、雄种蟾12对,雄蟾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0国际单位,雌性蟾蜍注射量加倍。每日1次,连续2次。雌、雄蟾蜍性成熟后,夜间交配受精,次日清晨在水底产卵。可收集卵块,置于繁殖地或养殖池中孵化。

2 • 养殖地点的选择

蟾蜍养殖地点应在村庄附近,周围草木茂盛,靠近水域

压制、水田、池塘或沟渠灌溉和排水。池塘、田地、沟渠水要静止,水/2025厘米,水中长一定密度的杂草,以利于蟾蜍的生长。养殖场四周应筑围墙,保持环境安静,防止蟾蜍逃逸。墙内有草坪供蟾蜍栖息和活动。养殖场也可以用砖砌成养殖池,面积大小因地制宜,一般为10米4米,水深2025厘米。在养殖池周围种植水草和其他杂草。

八、饲料组成

由蟾蜍卵孵化出来的蝌蚪在23天内才开始觅食,但此时仍以脱卵为主要食物,以后逐渐摄食水中的动植物残骸、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在。等到大了,就吃猪牛粪、麸皮、嫩草、菜渣、米渣、猪血、鱼肠等。蝌蚪变态长成蟾蜍时,以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通常为甲虫、飞蛾、蜗牛、地蚕、蝇蛆、白蚁、幼虫和蚯蚓。饲料不足时,可用灯引诱虫制成活饵。当规模较大时,必须提前准备足够的饲料。通常养殖蜗牛、蚯蚓和绳蛆以满足它们的饲料需求。若以蚯蚓、蝇蛆为饲料,应用清水洗净后再投喂。

九、饲养管理

(1)蝌蚪饲养管理蝌料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6〜28°C,养 殖池内宜保持水深20〜40厘米,防止蝌蚪被烈日晒死。较好在池 上搭棚遮阳,防止水温升髙。大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池水溢出 池外,引起蝌蚪逃逸。饲养蝌蚪的水质既要清新,又要投放适量 的腐熟有机肥作为食料。若水质过肥或水质恶化,必须及时更换 清水。饲养池蝌蚪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000〜3500只为宜; 20日龄则要调整为每平方米500〜1000只;30日龄,为每平方米 200只。饲养至一定阶段后,要及时按体态大小分级疏养,以利于 蝌蚪生长发育。蝌蚪期投喂的伺料为猪牛粪、麦麸、菜屑、嫩草、 猪血及废弃食物,投喂量以刚好食完为度。

(2)幼蛙.成蛙饲养管理刚孵出的蝌蚪经60天生长发育 后,开始变态成为幼蛙,并从单一水体生活转为水陆两栖生活。 这时池中饲养密度宜为每平方米100只。以后随着幼蛙长大,逐

渐减少为30只。所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蚂蚁、蝼蛄、孑孓、蝌蚪及 其他昆虫。幼蛙生长较快,伺料的投喂量要逐渐加大,并注意观 察其食量变化,相应增加投喂量。投放的饲料量以当天基本上能 食完为度,以免浪费。由于饲料供应量增大,应通过夜间点灯诱 虫,养殖蝌蚪、蝇蛆或堆肥育虫加以解决。

(1)越冬管理每年10月以后,气温不断下降,必须为蟾蜍 准备好越冬场所,以保证其安全越冬。通常把野干草或稻草放在 养殖场地内或养殖池的四角,让蟾蜍潜人草堆内冬眠。有条件的, 可将蟾蜍集中于25°C的温室内越冬。翌年天气回暖出蛰觅食时, 再放回原养殖场池内饲养。

(4)病害及天敌防治蟾蜍的适应性和抗病力极强,在饲养

过程中迄今尚未发现病害。但人工养殖因密度增大,必须注意观 察,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檐蜍施行人工 取浆后,应放在干燥清洁处,严防伤口感染引起炎症。

蟾蜍在蝌蚪期和幼蛙期常遭受鸡、鸭袭击,而蛇、黄鼠狼也 会捕食幼蛙或成蛙,应加强防备。一旦发现即予以人工捕捉或驱 赶。另外,养殖场内禁止堆放石灰、农药,以防蟾蜍误食而受 毒害。

13.用蟾蜍饲喂蛇

(1)常用蝤蜍饲喂蛇的品种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尖 吻蝮、蝮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三索锦蛇、过树龙、青竹蛇、 白唇竹叶青、水律蛇。

(2)用蟾蜍饲喂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蟾蜍饲喂蛇类,一般幼蟾蜍喂幼蛇,成蟾蜍喂成蛇,喂 前将蟾蜍脚折断投人蛇场或笼内让其自由捕食。

(2)蟾蜍要与其他饵料搭配饲喂。蟾蜍占活饵料总量的1/3〜 1/2为宜。

下一篇:病蛇如何隔离
标签:
  • 快速养蛇
  •  
  • 养蛇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蛇为什么冬眠?蛇冬眠的时间?蛇冬眠的特点
    蛇为什么冬眠?蛇冬眠的时间?
    1.蛇为什么冬眠 养殖蛇时候我们要做到多学习,多思考,
    怎样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怎样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
    全世界的蛇类约有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有蛇约
    蛇的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特点
    蛇的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
    1.蛇的听觉 蛇养殖看似容易,当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