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药用蛇种一 盲蛇科 游蛇科


蝰蛇科是蛇类中种类最多的科,现存蛇类中有2/3属于该科。蛇从小到大种类繁多,而且由于生活方式不同,体型变化也很大。一般体型细长适中,腹侧鳞片大,头部后部有大片对称鳞片。树栖蛇身体修长,尾巴特别长而细。腹鳞扁平,两侧有棱纹,适于缠绕。生活在半水生或水生生境的蛇,身体较粗较短,尾巴较短,腹部鳞片较窄,鼻孔开口于吻部背面。具有圆柱形身体和非常短的尾巴的穴居物种。大多数蛇是无毒的,少数是有毒的。

中国蛇科有157种,常见的有:

1.王金社

【别名】黄蟒、油菜花、臭黄颚、王蛇、麻蛇、王蛇、金蛇、王字头、棱蛇、棱鳞蛇、菜花蛇、菜花黄、臭黄蟒(图2-12) .

【形态】身体粗壮,长约2米。通体黑色夹杂黄色斑点,略呈网状。头背棕黄色,

鳞缘和鳞沟呈黑色,呈“王”字形。身体背面的鳞片是黄色的,边缘是黑色的,

身体前半部有约30条明显的黄色横纹,后半部消失。

只有鳞片中央有一个黄色的斑点,像油菜叶。腹面黄色,具黑色斑点。这条蛇幼虫的斑纹与成虫的不同

同样,如果不检查鳞片,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生态】 此蛇性情凶猛,行动敏捷。生活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以青蛙、鸟类、蜥蜴和其他蛇类为食,也以鸟蛋、啮齿动物,甚至同类幼蛇为食。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2. 三所金蛇

【别名】三索仙、广蛇(泥蛇)(图2-13)。

【形态】成体体长1.51.8米。背部黄褐色,体前有四条宽阔的黑色纵带。两侧各有两条细长的黑色纵带,下部断断续续消失于身体中部,枕部有一黑色斑点。眼后有3条放射状黑色窄带,其中2条达上唇缘,1条与枕骨黑色横纹相连。腹部

脸色苍白。

【生态】 栖息于平原和山区,以蛙类、蜥蜴、鼠类、鸟类为食。卵生的。被激怒时,它常把脖子歪向一边,身体呈S形,以示反击

态度。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3.锦蛇

【别名】玉带蛇、高沙蛇、神皮花蛇、假五步蛇、【形】。成年体长约1米。体背灰色或紫灰色,

有3143个菱形黑色大花纹,花纹的边缘和中心均为黄色;体侧有芝麻大小的紫红色斑点;腹部灰白色。

【生态学】此蛇生活于森林或平原,以老鼠等为食。

小型哺乳动物。

【分布】河北、江苏、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4. 百花锦蛇

【别名】白蛇、花蛇、菊花蛇、百花蛇(图2-15)。

【形态】成年蛇体长可达2米左右。体背部灰色,背部中央有3032条近六角形的深灰色大条纹。条纹的边缘是黑色的,条纹之间和身体侧面有一系列类似的小斑点。尾巴呈淡红色,有11至13个黑色斑点。

腹面白色,颈下、体侧及尾下有黑白相间的方格斑。

【生态】 常活动于岩石山区,3月开始出洞,11月底至12月初入洞冬眠。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也吃鸟类、青蛙和老鼠。卵生的。

【分布】广东、广西。

1. 红斑锦蛇

【别名】水蛇、黄领蛇(图2-16)、

【形态】体背淡红褐色,

背部中央有一条橙黄色纵纹,其宽度为两排鳞片。身体两侧各有两条由深褐色斑纹相连的竖线,脑后有一个倒V字形的黑点。腹面密布不规则的褐色小方形斑点。在一些变色的个体中,黑色部分呈棕黄色。

【生态学】该蛇为半水生生物,活跃于田间和池塘,主要以鱼和蛙类为食。

【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

2. 黑眉锦蛇

【别名】家蛇、黄颚蛇、黄虫、菜花蛇、狼王蛇、蛇王、

雪蛇、双线蛇、三鸦蛇、宽蛇(华光)(图2-17)。

【形态】成年蛇体长1.52米。背部灰绿色或黄绿色,体

前段有黑色阶梯状横条纹,后段两侧有黑色条状竖条纹,一直延伸到末端。上唇及咽部呈黄色,眼后有两条明显的黑线延伸至颈部,似黑眉毛。腹部灰白色,腹鳞两侧具灰黑色纵带。

【生态学】此蛇善于攀爬。它常栖息在房屋附近,有时也会出现在屋顶和横梁上。草原、田野、丘陵也有它活动的痕迹。当受到惊吓时,它会以攻击性的方式竖起头和脖子。以啮齿动物、青蛙和雀类为食。

【分布】河北、山西、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海南、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3.蛇

【别名】草红链(图2-18)。

【形态】最长的个体只有90厘米左右。背部为灰橄榄色,两侧有黑色横斑,黑色横斑的颜色会随着个体的长大而变浅。头下部和腹部呈黄白色,体中部有黑色斑点。尾腹面呈深灰色,有黑色斑点。

【生态】此蛇身手敏捷,

受到惊扰时会反击并咬人。无毒。

栖息于山林及溪流及其周围。捕食鱼、虾、蛙、蝌蚪。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甘肃、四川、贵州

州、云南。

4. 渔游蛇

【别名】鱼蛇、红槽蛇、观音蛇(图2-19)。

【形态】体色变化较多,体背多呈暗绿色。体鳞每间隔一行, 在鳞片前缘呈黑色,左右交叉成方格形小花纹;每隔2鳞左右有一

黑斑,在两侧的尤为明显; 眼下方及后方有斜走的黑色 条纹各一条。腹面白色,腹 鳞的前缘黑色,呈现整齐的 黑横纹。

【生态】该蛇半水生性, 常出没于近水边的地带。遭 捕捉时,常反击咬人。以 鱼、蛙、蟾蜍等为食。

【分布】江苏、浙江、 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 西藏。

.

9.虎斑游蛇

【别名】虎斑颈槽蛇、红颈蛇、雉鸡脖、雉鸡斑、野鸡项、竹 竿青、野鸡脖子、红脖游蛇(图2-20)。

【形态】全长近1米。体前 面主要为绿色,体前段杂以橘 红色和黑斑纹;体后段只有黑 斑。腹面黄绿色,腹鳞游离,

绿色较浅。颈背有明显的颈槽。

【生态】栖息于山区、丘 陵、平原近水域的地带;白天 活动。行动敏捷,受惊扰时体 前段常扁平竖起或作“乙”字 状弯曲,颈部膨扁。主要以蛙、.

蝌蚪为食,偶尔也吃鱼、鸟、昆虫等。

【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

 

 

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西藏。

2. 翠青蛇

【别名】青竹蛇、青蛇、小青、青龙、小青龙(图2-21)。

【形态】成体长约1米。体背鲜绿色,腹面淡黄绿色。

 

【生态】此蛇栖息于山区 森林地带。性驯服,不咬人。

以蚯蚓及昆虫幼虫为食。

【分布】江苏、安徽、浙 江、江西、福建、台湾、河 南、湖北、湖南、广东、广 西、海南、甘肃、四川、贵 州、云南。3. 灰鼠蛇

【别名】过树龙、过树榕、黄肚龙、黄梢蛇、上竹龙、索蛇、 灰背蛇、过山龙、黄金条(图2-22)。

【形态】成蛇个体长 1〜2米。头及体背面棕灰 色,各鳞边缘暗褐色,中央 蓝褐色并前后相连而成细纵 纹;腹鳞两侧与体色相同,

腹面淡黄色,各鳞两侧为蓝 色,在尾部的为暗褐色,呈 细网状花纹。

【生态】生活于山地、

丘陵和平原,以蛙、蜥蜴、

鼠及鸟为食。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

南、贵州、云南。

12.滑鼠蛇

【别名】水律蛇、马浪、草锦蛇、黄闺蛇、青水豹(图 2-23)。

【形态】成蛇体长可达s 2米以上。头背黑褐色,唇 鳞淡灰色,后缘黑色;体 背棕色,其后部有不规则 的黑色横斑,至尾部则形:

成黑色网状纹;腹鳞的前、

后段后缘和尾下鳞后缘为:::

黑色。

【生态】生活于山区、

丘陵地带,白天常在近水的地方活动。以蟾蜍、蛙、蜥赐、鸟及鼠

类为食。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13.乌梢蛇

【别名】乌蛇、乌风蛇、

青蛇、乌梢鞭、黄风蛇、黑风 蛇、乌花蛇、乌麻梢、剑甲 蛇、水律蛇(图2-24)。.

【形态】成蛇个体的体长 可超过2米。体背面颜色由绿 褐、棕褐到黑褐,有两条黑线 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体的体 后部逐渐变得不明显;腹面前 半部和侧面淡黄色。

【生态】该蛇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的田野间,主要以蛙

为食。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 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1) 中华水蛇

【别名】泥蛇(图2-25)。

【形态】体长约0.5米。

体背面呈橄榄色,有的土黄 色,纵列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黑 点;腹面黄色,每一腹鳞的前 缘有黑斑。

【生态】栖息于稻田、水 池、沟等处水域,捕食鱼类。

卵胎生。

【分布】江苏、浙江、江 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

(2) 赤链蛇

【别名】火赤链、血三红、红百节蛇、红四十八节、红斑蛇、 燥地火链(图2-26)。

【形态】体长1米余,头 较宽,头部及体背黑色。鳞片 边缘有明显的红色边缘,体背 有60〜70条红黑色横带相间;

体侧为红黑相间斑点状;腹鳞 淡黄色,其外侧有黑褐色斑。

【生态】一般生活于田野、

丘陵地带及村庄附近,多在傍 晚出没,捕食鱼、蛙、蟾蜍、

蜥蜴、鸟。

【分布】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 有分布。

标签:
  • 学习养蛇
  •  
  • 养蛇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蛇为什么冬眠?蛇冬眠的时间?蛇冬眠的特点
    蛇为什么冬眠?蛇冬眠的时间?
    1.蛇为什么冬眠 养殖蛇时候我们要做到多学习,多思考,
    怎样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怎样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
    全世界的蛇类约有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有蛇约
    蛇的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特点
    蛇的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
    1.蛇的听觉 蛇养殖看似容易,当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