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积
各种毒蛇产地不同,蛇毒的毒量和毒性强度也不同。比如湖南的五步蛇比广西的五步蛇毒性更大。临床上,湖南五步蛇咬伤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广西,也高于其他蛇种。又如浙江地区蕲蛇排毒量为20.8毫克,而苏南地区为41.4毫克。在排毒量少的地区,被蛇咬伤时中毒较轻。
2.尺寸
蛇的体型大小不同,被咬人的中毒程度也不同。在同类毒蛇中,蛇身越大,毒囊越大,排出的毒素越多,被咬者的中毒程度就越严重。
3.季节
不同季节被咬,中毒程度也不同。一般温度在18~C~300C时,最适合毒蛇活动,此时蛇的解毒量大。但气温高于300或隆冬时节,蛇的解毒量较小,中毒程度较轻。刚出刺的毒蛇,因为毒液可以储存一个冬天,而且浓度很高,所以毒性很强。
4.咬合频率
毒蛇在短时间内连续咬伤数人。先伤者重毒,后伤者微毒。如果毒蛇在短时间内咬死了猎物,再咬人,被咬的人就会中毒。这是因为毒蛇在第一次捕杀猎物时排出了相当一部分的毒液,来不及补充毒液囊中的毒液,就咬人或身后的人,而有注入人体的蛇毒并不多。因此,中毒程度较轻。
5.烦躁程度
中毒的深浅也与毒蛇当时的暴怒状态有关。当毒蛇处于高度受激状态时,会凶猛地撕咬人体,或长时间咬紧,需要足够的力道或时间,才能使毒液涌出注入人体,人的中毒症状会很严重。 死亡率很高。
6.注射毒药
毒药的注射量其实和被激怒的程度和频率有关,但也和受害人受伤时的状态有关。如果只有一颗牙划痕或者只有一颗牙痕,因为注入的毒药量不多,所以中毒症状会很轻微。如果伤口有多处牙痕,或者被咬得很深,注入的毒液就会超过一个牙痕,中毒症状就会很严重。蛇毒与蛇咬伤医学的关系
与临床医学有关的蛇毒主要分为神经毒、血液循环毒和混合毒。三种毒素的毒性成分、毒理作用和中毒临床症状各不相同。临床上可根据这些蛇毒的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抢救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