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介绍


鱼苗和鱼种有许多习惯名称。受精卵的幼虫,是人工孵化出来的,叫做鱼花和水花。从仔鱼到全长3厘米左右的幼鱼,身体上已经长满鳞片,称为鱼种。人工育苗是指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将孵化出的仔鱼按一定方式培育成鱼种的过程。

 目前石斑鱼苗孵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室内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普遍采用室外高位池育苗,效果也不错。室内水泥池育苗完全可以人工控制水质和温度,鱼苗需要什么,可以往水里添加什么,这样鱼苗就不会受到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它的优点。但问题是,目前并没有真正明确石斑鱼苗种的生长需要什么,使得这种投入较大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室外土池水质受泥沙影响,人工控制难度大,水环境易受天气影响发生变化。这个方法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室外池塘育苗介于上述两种方法之间,是目前石斑鱼育苗生产的主流。市面上卖的苗大部分都是这样做的,包括标准定径;池塘选择的标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鱼苗适宜的生存环境,人工投喂,管理,方便垂钓。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栽培种类来选择。池塘不宜过大,一般面积1 ~ 5亩,平均水深1.5m以上,要求取排水方便,堤身完整牢固,堤壁光滑,无溶洞,不漏水,池底平整,向排水区倾斜。在排水区附近设置育苗池,可配备提水设备。池塘周围不应有遮荫,这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苗的生长。

  (一)石斑鱼的育苗环境

1.水温:幼虫期适宜水温为24 ~ 31。当水温低于22时,仔鱼不能张嘴摄食,但仔鱼在22 ~ 24时开口存活率极低,33以上仔鱼活动异常。幼鱼的适宜温度范围略宽。防止水温昼夜剧烈变化。养殖环境安静,水质新鲜,水流轻微,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过滤后的海水。

2.pH: pH 7.8 ~ 8.8。

3.溶解氧:要求育苗池中的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4.氨氮:在育苗中,氨氮含量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水质指标,一般要求不超过0.7 mg/L,当氨氮含量在1.2mg/L以上时,1 ~ 2 cm的幼体出现异常活动。这些鱼不能下沉,只能在水面上移动。其活动特点是:身体在水面上侧翻,或抬头,身体在45左右的水面上快速移动,或身体纵轴与水面成45左右快速向上游动等。几个小时后,在池底发现了死鱼。经过大量换水,氨氮含量降到0.3mg/L以下才得到缓解。

5.光照:育苗池水面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为5,000 ~ 15,000 lx,6,000 ~ 8,000 lx为宜。光照低于5000lx时,幼虫发育缓慢,口部摄食困难。如果光照过强,育苗池中的藻类会生长得很快,对鱼苗的生长不利,特别是在仔鱼开口后的一周内容易发生气泡病,导致仔鱼大面积死亡。

6.盐度:点带石斑鱼产卵和孵化用水的盐度为30 ~ 33 时,孵化率较高,盐度降低时,孵化率降低。育苗前期使用的水的盐度与孵化时使用的水的盐度相同,但在育苗后期可以逐渐降低盐度。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石斑鱼仔鱼的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开口期(3天)、出芽期(9天)、羽化期(12-14天)、羽化期

入水消毒:入水后用1瓶伟哥(或绿康露)对2亩水面进行消毒,或用漂白粉(1包/亩)对全池进行喷洒,并打开增氧机;

解毒:五天后,用解毒超酷(每m3水体1 ml解毒超酷)对重金属进行解毒降解;

(4)将水泵入已消毒的培养箱或水桶中,每立方米水中滴入0.5毫升保育液;

打开充气石充气(一般可以均匀放置9块充气石);

水温在23以上即可产卵。首先,把装满受精卵的包装袋放进保温箱。当包装袋内外水温相同时,打开包装袋的开口,向袋内慢慢加水5 ~ 10次,将受精卵慢慢放入孵化器或水池中。正常情况下,每个3m3m1.2m的孵化盒可孵化出1kg左右的受精卵。

孵化:一般在水温28左右、盐度30 ~ 33 的海水中,受精卵约24小时后可孵化成仔鱼。此时应及时减少气量,使培养箱或水池中的水微沸,以免幼虫因气量过大而受损;孵化期间注意遮阴防雨。一般鸡蛋质量好的时候,孵化率在80%左右。幼虫孵化后约48小时,肉眼观察到幼虫眼睛和腹部已出现黑色素。把幼鱼放在玻璃杯里,可以看到它用吻部撞击玻璃杯的壁或底部。

幼体放养:打开后即可放养幼体。一旦发现幼虫有摄食动作,就证明幼虫已经张开了嘴巴,可以吃到外源营养物质。此时,可打开保育箱,让鱼苗随水流入育苗池。养殖要求:池塘水色渐浓,饵料生物已经丰富,小轮虫、桡足类幼体多;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时间放养。

2.育苗池的准备(幼体培育成鱼种)

清理池塘:人工清除育苗池塘底部的污泥和浒苔,暴晒7-10天,然后每亩喂10-20cm的水。全池撒13.5公斤大米漂白粉或60 ~ 75公斤生石灰。在确认池塘中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全部死亡后,将池塘水排干3 ~ 5天左右(如果是薄膜池塘,只需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在阳光下暴晒7 ~ 10天,然后入水)。晴天用200目丝网过滤20 ~ 30cm的水,撒上排毒超酷(每m3水0.5ml排毒超酷)排毒。3小时后,用6 ~ 8亩1袋黑金神、2袋活菌王(粉)、2袋海藻健康撒(三者需提前浸泡一晚)。目的是分解消毒杀死的生物尸体和有机污染物,也抑制苔藓或丝状藻类的生成。

培养饵料生物:加水至1.3米左右,压2亩。用水稀释1瓶米露康露(或1包得利康),全池喷洒。打开增氧机曝气2-3天,然后施肥、浇水即可。为了保证幼体出池后有足够适口的食物生物,应把握好育苗池藻类培养的好时机。一般应在受精卵在箱内孵化前1 ~ 2天进行。使用绿康露或得力康3天后,按压2 ~ 3亩。将1桶水稻六抗藻类培养膏、1包酵素钙肥、1包特力钙、10公斤鳗鱼饲料(粉)浸泡一夜后喷洒,即可培养藻类、轮虫、原生动物等浮游生物。约5 ~ 7天后,池水中轮虫密度可达10个/ml,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也大量繁殖,无节幼体多,成体少。此时可将幼体移入池塘进行培育。此时透明度一般在20 ~ 40cm之间,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在7.8 ~ 8.8。

(利用水生酵母发酵培养昆虫养鱼苗:首先选择干净平整的水泥地面,冲洗干净晾干备用。然后按照100kg干料(如豆粉、菜籽粕、鲜鸡粪、麸皮、油糠等。),加入1公斤水产酵母混合均匀,加入30公斤清水,然后st

孵化后的鱼苗细长,不会游泳。在25 ~ 29孵化25小时后,72小时卵黄囊完全吸收,然后开始进食。鱼苗大多聚集在鱼塘的中上层,喜欢沿着池壁觅食。随着鱼苗的发育,需要改变不同饵料生物的投喂。根据卵黄囊仔鱼到稚鱼发育过程中饵料的转换,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卵黄囊仔鱼至仔鱼后期:仔鱼由内源营养转为外源营养,一般在开口后2 ~ 3天。此时投喂的外源营养物质是小型浮游生物,主要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小型轮虫、池塘养殖的藻类。

第二阶段:仔鱼后期至幼鱼阶段:一般该阶段过后,将鱼饲养至第20天。此时的鱼苗有伸出的背鳍棘和左右腹鳍棘,呈风筝状,俗称发枝仔。从小浮游动物到大浮游动物,主要饵料是轮虫。投喂5-7天左右,鱼苗的背鳍和左右腹鳍开始变长,长出刺,随着时间的增加,背鳍和左右腹鳍变长,形状类似飞鱼。这时候水质控制就很重要了。尽量保持水质稳定,保持水色浅绿。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小型腕足动物、卤虫幼体等。可以喂。15天左右腹鳍的长棘回缩,25天左右背脊的长棘回缩,称为“翅回缩”。

第三阶段:幼体后期至幼鱼阶段:此时鱼苗已长到2cm~3cm。由于其他鳍和棘的生长,看起来原来的背鳍和左右腹鳍的长棘“消失”了,这意味着鱼苗即将变态进入底栖生活的幼鱼阶段,以底栖饵料为食。主要饵料生物有丰富的昆虫、桡足类、糠虾、鱼糜、虾和贝类等。饵料要用健肠灵(1%)混合,均匀放置30分钟再投喂。

更换饵料的注意事项:每次更换饵料,应有2 ~ 3天的过渡时间,使大部分鱼苗能很好地适应新饵料;更换饵料要及时。太晚了会影响鱼的生长。过早不仅浪费还会因为大部分个体吃不下而造成生长不均衡,这样能吃更大饵料的个体就会长得很快。在育苗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每隔3天向全池喷洒一次酶解多糖金泰康(每亩)。将250克大米酶解多糖和250克金泰康溶于水中,可明显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三)鱼苗各阶段饵料及投喂方法

仔稚鱼养殖期间,每天要经常巡视池塘,仔细观察仔稚鱼的活动和生长情况,观察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氨氮、pH值等。掌握池塘水质变化,定期添加换水,使用新活菌王、六抗藻霜、特力钙、六控底健,维护水质和底料。平时注意天气变化,撒应激宁、粮神,减轻幼虫应激反应。幼虫长到7-10天时,开始长出翅膀。此时需要补充钙,可以用离子来补充钙和能量,以促进仔鱼的发育生长,尽快长成幼鱼,即“合翅”。经常检查池塘水中生物饵料的密度,如果发现生物饵料密度不足,可以适当补充轮虫、桡足类等天然饵料,重要的是不要大量施用化肥。在幼鱼后期,可添加适量的鱼糜和贝类肉,或配合投喂部分粉状配合饲料。

1.确保育苗池中有足够的天然饵料;育苗后期,透明度不能太高,否则池塘里容易生长丝状藻类。所以要注意日常水质,及时追肥或保水。该方法如下:

从幼虫到幼鱼:用一袋酵素钙肥浸泡2 ~ 3亩,一桶六抗养藻

一般来说,仔鱼在12日龄之前不换水,之后可以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进行换水或加水,一般是加水。注入淡水时,进水口用丝网网覆盖,网目由鱼苗前期的200目逐渐增大到120目,以便随来水带入部分生物饵料。

3.定期使用排毒超爽飞溅排毒净化水质;

随着投饵量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应定期使用活菌王(粉)或柔性100分解有机物和有机污染物,防止底质变质,抑制丝状藻类生长。

4.育苗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处理方法:

“落藻”处理:

抗应激:撒用应激宁高稳定性C1包2 ~ 3亩,降解灵1包,降解灵2包,早晚各用一次。

水培藻类:先撒上解毒超爽(1瓶3亩);三小时后,用酵素钙肥或新活菌王培养藻膏肥2 ~ 3亩鳝鱼粉(或料)。

丝状藻类或苔藓的处理:

按4 ~ 5亩,及时用1包黑金神和2包活菌王(或灵活100)和2包藻类,浸泡3小时后撒施,视情况隔天重复使用,抑制丝状藻类或苔藓生长。

水体表面张力过大:

及时将2亩水混合,撒上1包可降解灵和1包颗粒神,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四)育苗期的水质管理

1.一般池塘中有一些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等食物生物供幼体食用。饵料生物不足时,需要从其他饵料培养池中捕捞饵料生物或购买补充到育苗池中,以保持池中饵料生物充足。每天检查2 ~ 3次饵料密度,饵料量由鱼的饱腹感决定。投喂顺序:投喂轮虫是幼体出塘后10天内的主要投喂方式;仔鱼入池后7-15天内,以桡足类为主要食物。在12-20天内,将鱼苗喂给桡足类成虫。在20 ~ 30天内,应投喂大足虫和丰年虫的幼虫(丰年虫应加强营养,不能长期单独投喂);在池塘中30天后,幼体可以被喂食成人或虾幼体,直到它们出现,并且它们可以开始驯服鱼糜。

2.轮虫可以用200目筛网捕捞,然后用100目筛网过滤较大的饵料生物后再投喂;桡足类幼体可用120 ~ 150目滤网捕捞;80 ~ 100目滤网可捕捞桡足类;投饵前一定要用干净的海水洗净,用活性大蒜浸泡。

3.从仔鱼入塘后期到幼体阶段,每隔2 ~ 3天撒一次钙和专用钙,对保证水中有足够的钙,满足仔鱼的变态需要,提高养殖成功率非常有帮助。

4.预防和抗压力:

幼虫出塘后,每天用1包高稳C1应激宁喷洒2亩鱼;

如遇突变、天气变化、温差大、雨天、雷雨等。必须及时做好鱼苗的预防和抗应激工作。

胁迫“落藻”的预防:在预测天气变化前2 ~ 3天追肥养藻:将3 ~ 4亩一瓶新活菌王(或2包粉状活菌王)、一桶六抗养藻膏、一包碲钙浸泡3小时后喷洒,以增强藻类的抗胁迫能力。

防止鱼苗应激:每天用应激宁1包、高稳C1 1包、降解灵1包喷洒2亩鱼,早晚各一次。

增强抵抗力:喷洒酶解多糖或金泰康(1包1亩),增加鱼苗体力和免疫力。

5.炎热的天气:

撒2亩葡萄糖,2公斤高稳定性C1袋降解剂,1袋,每天2次,让鱼苗安全度过高温天气。

6.在育苗过程中,每隔2 ~ 3天喷洒一次酶解多糖或金泰康(1包1亩),可增加幼苗营养,提高育苗成功率。

  (五)日常管理要点

这些是

道大关(开口过料关):在410日龄,这期间的成活率很低。有记载,孵化7d,石斑鱼仔鱼存活率10%,甚至全军覆没也是常有的事。主要原因:包括卵质不良、先天性畸形、不能开口摄食等。除上述原因外,饵料中缺乏必需的生物生理活性物质,仔鱼很难完成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是仔鱼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育苗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投喂适口、营养能满足需要的开口饵料;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未及时开口摄食的仔鱼由于卵黄囊未耗尽,当时并不会死亡,但因营养不足,活力逐渐减弱,成活率很低;控制孵化水温和前期育苗水温,水温高时,仔鱼的代谢消耗太快,外源性营养跟不上;水质要好,除某些化学因子影响到仔鱼的生长发育外,水中颗粒物质粘附在仔鱼身上,可使之活力减弱。

第二道大关(发翅关):在孵化后1215天左右,是在后期仔鱼阶段,这时鱼已经长出长的背棘和腹棘,内部器官进一步发育、外部形态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观察到这个阶段的仔鱼全身产生粘液,由于趋光性彼此集群在一起,过度密集,窒息致死;有时观察到鱼在水面打转后突然死亡。根据有经验的养殖户介绍,采取以下措施有明显的好处:夜间育苗池边不开灯,保持水质清洁,清除池底和池边的丝状藻类,注意饵料的营养,增强鱼苗防、抗应激能力,防止鱼的密度过高或在鱼苗聚集处放置充气石充氧,以防止苗种窒息死亡等。

第三道大关(收翅关):在孵化后2025天左右。收翅期容易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水体变坏,氨氮含量过高;另一个原因是鱼苗密度过大,收翅膀时候的石斑苗已经开始相互攻击和残杀,在密度大的情况下神经太紧绷,容易应激反应死亡;另外就是病毒发作,石斑苗自卵中就带有神经性病毒。这期间点带石斑鱼互相残食现象相当严重,经常可以观察到:个体大小差不多的鱼,一尾咬着另一尾的头部,两尾鱼一起死去;被咬伤的鱼待在池边,时常被追逐;少数摄食了同类的个体生长加速,以后更易残食同类。互相残食对育苗成活率影响很大,这是石斑鱼的习性,很难改变。但在点带石斑鱼互相残食严重的阶段投喂摇蚊幼虫,能使互相残食现象减少。因为这个阶段主要投喂桡足类或冰冻卤虫,桡足类的大小已经不太适合鱼的口径,需要找些大的食物;冰冻卤虫是死饵料,无法整天投喂。投喂摇蚊幼虫后,鱼随时可以摄食适口饵料,残食也就相应地减少。当鱼长到5cm以后互相残食现象自然减少。

 (六)石斑鱼苗培育三道大关:

  (七)如何降低相互残食、提高育苗成活率

适时筛选分池,龙胆石斑鱼在全长2cm以上的仔鱼就会发生残食现象,有时,由于被吞食的鱼苗个体过大,吞不进,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从而大大降低苗种培育成活率。为了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一般约2天筛选一次,水温较低时可35日筛选一次。

根据不同阶段,适时更换饵料。及时投喂足够数量的适口饵料,提高投饵频度,每天45次。饵料生物轮虫、卤虫等在投喂前应用水产酵母(投喂水产酵母的轮虫使用前还需经12小时绿藻强化)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进行强化培育。

提高喂食频率,喂食频率对石斑鱼苗残食率的影响较为显着,喂食次数多使鱼保持饱食状态可以明显降低残食比例,所以每日喂食45次。

保持合理的培养密度,全长10mm仔鱼,密度应小于10000尾/立方米,全长超过10mm时,密度应保持在5001000尾/立方米。

在水体中设置掩蔽物,如悬挂海藻或底部投放塑料管等,可减少互相残食。

标粗,石斑鱼在育苗过程中,可以在稚鱼背鳍和腹鳍收缩后,及时起捕并立即分筛,尽可能统一规格,按不同规格分池培育,通过投喂鱼糜驯化,尽量将其喂饱,可以减少残食,以提高此阶段的成活率。

   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降低相互残食是重点,保证营养是根本: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30天左右的培育,当鱼苗长到到2.52.8厘米,即可拉网起捕。先排水至水深0.8米左右,开始起捕。起捕时使用布网,选择鱼群多的一角,网围池塘的1/4面积,保证一网起捕的鱼不能太多。小心将鱼种捕起,运到水泥池分规格、暂养、准备出售。

标签:
  • 养殖百科
  •  
  • 养殖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殖效益分析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
    网箱养殖石斑鱼   石斑鱼养殖因其利润空间大成为养殖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南海四面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该项目实现了全套高度节水型、健康型、环保型、实用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苗成活率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
    文/海南正强 朱行超 前言: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