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养鸟,很多人会把它当成娱乐或者老年人的“专利”。而桐城80后农民徐雄却把鹦鹉养殖当成了事业。“——左手握手,右手握手,上来……”11月28日,在桐城七彩鹦鹉养殖专业合作社,许与心爱的鹦鹉互动,鹦鹉听话,做各种动作。
36岁的徐雄出生在通城县五里镇陈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4年7月,徐雄从北京邮电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先后在上海从事砂布销售,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在城市里打拼,却又热爱农村,徐雄从小就对鸟类有着特殊的感情。度假时,他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听鸟儿啁啾。在所有的鸟中,他最喜欢鹦鹉,因为他认为鹦鹉是人类。
2011年,许花高价买了一只红葵鹦鹉。这只鹦鹉会说话,会表演,性格很好。它只认徐雄夫妇,出门进门都主动打招呼。如果他们不搭理,鹦鹉的心情会一整天都很压抑。为了更好的养鹦鹉,徐雄考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
2013年初,徐雄决定把上海的生意留给妻子,自己回老家繁殖驯养鹦鹉。他认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观赏鸟的需求逐渐提高,养鹦鹉将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当年7月,他投资150万元,回村成立桐城七彩鹦鹉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引进30对价值50万元的鹦鹉种禽,做起了鹦鹉养殖驯养的生意。由于是第一次大规模养殖鹦鹉,没有任何经验,技术也很差,2014年上半年就损失了价值6万多元的鹦鹉。两年来,没有一只鹦鹉被饲养。
“创业第一年真的很难。当时没有育种和养殖技术。第二,鹦鹉不适应桐城的气候,第三,缺乏资金。但凭着对家养鹦鹉的热爱,我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徐雄感慨道。
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徐雄让他在美国的朋友帮他买了鹦鹉养殖和驯养的书籍,花钱请人翻译成中文,认真研究和探索鹦鹉的养殖和繁殖技术。
他每天在合作社放哨,仔细观察鹦鹉的生长情况,严格控制繁殖过程。3354禽舍应经常清洁、消毒和防疫。熟食应冷却至室温后再喂食。生的水果和蔬菜要清洗消毒。喝水要早晚换。必须使用煮沸和冷却的水.徐雄养鹦鹉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鹦鹉养殖取得了进展。2015年,合作社饲养了500多只鹦鹉。
2016年初,徐雄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孵化器和孵化机,孵化成功率高达95%以上。目前,合作社有1500多只鹦鹉,价值500万元。
合作社的成功,让徐雄在鹦鹉饲养员的QQ群、微信群中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合作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2016年9月,某动物园负责人找到徐雄,索要一只价值20万元的鹦鹉,被他拒绝。徐雄说,合作可以,但是买鹦鹉不行,因为合作社要扩大养殖规模,不卖任何鹦鹉。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合作社提供工作人员和鹦鹉,并收取租金;动物园提供场地,收门票。一年之内,合作社从动物园拿到了60万元的租金。仅“十一五”期间,动物园就卖出了280万元的门票,双方实现了双赢。
目前,桐城七彩鹦鹉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中大型鹦鹉36个品种500余对,成功繁育出蓝金刚、红绿金刚、向日葵鹦鹉、非洲灰鹦鹉等品种。今年国庆假期,徐雄陆续接到武汉、长沙、岳阳等一大批动物园的合作电话。“未来五年,合作社将争取鹦鹉5万只以上,总值5000万元,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将吸纳周边50户贫困村民就业,带领周边10多个村的群众共同致富。”(鹦鹉养殖技术书籍及光盘点击查看:http://www.wycfw.com/xiangmu/goods.php? id=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