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基金公司购买并持有自己的基金,另一种是基金经理用自己的钱购买这个基金。那么这种基金自购是好是坏呢?
基金自购是好是坏?
大多数基金自购的情况对投资者都是有利的。
[1]第一种基金公司自购,通常发生在股市行情不好,整体下跌的时候。短期来看,基金公司自购是不得已而为之,但长期来看,此时的市场处于相对底部的环境。此时买入,待市场回暖,这批自购的“廉价筹码”未来大概率赚钱。
【2】第二种基金经理自购,通常是和投资者共进退,真诚守信。而且基金经理不能在一年内卖出自己的基金。尤其是在首次发售的时候,基金经理如果有认购,就会宣传,说明自己拥有多少资产。这也是为了宣传基金,增强投资者信心。
但是,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他们在购买自己的产品时,一般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甚至进行公告。但是他们在卖出的时候,往往不会特别公告,往往看年报披露就知道已经卖出了。
年报通常会显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研人员、基金经理持有基金的情况。如果看季度数据,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利用固有资金投资基金的情况。
事实上,基金自购并不新鲜。此前有媒体对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主动股票型基金经理做了统计。其中,1680亿基金经理中有95位买了自己的基金,占比56%。也就是说,100亿基金经理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购买了自己的基金。至于其余没有自买的基金经理,他们没有自买主要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管理的基金和自己的风险偏好不同,管理的基金和自己的风险偏好不同。
这里提醒一下,基金自购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市场信心,金经理的利益和他管理的产品挂钩,有助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市场调研和产品管理上,但这并不代表这类基金都是好的。按照这种思路选择基金,只是一种参考方式。基金能不能取得好的收益,最终跟基金经理的能力有关。一定不能盲目照搬自购基金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