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菇爆果的危害
菇条爆出后,培养基中养分消耗过多,导致菇条后期养分缺乏,整体产量低;而爆香菇往往又小又薄,菌柄长,变形,品质下降,甚至掉品。价值。同时,菌棒“爆裂”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被过度消耗,极易造成松动、断裂,降低菌棒的抗压能力,甚至导致菌棒完全脱落。报废。
二、蘑菇爆发的原因分析
以辽宁省香菇0912品种为例,0912香菇为短龄品种,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间很短。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食用菌农户经验不足,管理不当,易发生突发性疫情,辽宁省多采取淡季栽培。由于品种特性和栽培方式的影响,极易出现爆菇现象。此外,品种退化、菌种老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等都会引起蘑菇的暴发。
香菇0912对温度、光照、机械振动等物理刺激非常敏感,进而产生应激性生理生化变化,激活生殖功能,产生大量子实体。特别是在发芽和变色期间,如果温度、湿度、光照管理不当,或者在搬运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震动,就会出现爆菇现象。
菇条菌丝生理成熟时间过长,有效积温充足。如果不进行下一阶段的处理,蘑菇受到刺激就会爆裂。
三、突发事件的技术管理措施:
异地出菇的木耳条,应在袋内菌丝长满之前陈列或上架,以免后熟期因运输、搬动的刺激而造成爆菇的真菌棒。
现蕾期要降低菇杆环境湿度,同时加强通风,有效抑制原基的多次发生。
适当注水,增加菌条含水量,降低培养基溶解氧,有效抑制原基分化,合理减少出菇数。
减少温差刺激,合理控制品种出菇适宜温度范围。
对于已经爆芽的袋菇,应及时采取疏芽补救措施,疏芽要早、要细、要全。菇蕾不足50个时,留12-15个优势菇蕾,有花菇的少。如果有50个以上甚至100个菇爆裂,则将菇蕾全部摘除,以保证出菇杆的颜色变化和潮底菇的生长。如有白袋挂果,可采取剪口、变色挂果、取变色保菌棒等挂果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