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栽培中,经常遇到菌丝发芽后不吃料、变黄、收缩等现象,严重影响食用菌生产的开展。现将其原因及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细菌在高温下燃烧。播种期气温高,堆肥过稠,发酵后堆肥温度平稳下降。堆肥中的温度高于30C。
防治:香菇播种期应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堆放通风,然后调整堆肥湿度后再播种。
2、物料中有氨气。堆肥时氮肥添加过多,或氮肥添加过晚(后期翻桩时添加),菌种播种后,堆肥中有氨气。
防治:在堆肥中添加尿素等化肥时,应在堆肥时适量添加。若物料中有氨气,应及时打开门窗,喷洒2%甲醛溶液翻动物料。氨味消失后,重新播种。
三、堆肥过多。播种时,堆肥是干的。如果气候干燥,菌丝发芽后会生长缓慢、脆弱、萎缩。
防治:可在物料表面覆盖一层湿稻草(用0.5%的石灰水浸泡),可使菌丝重新发芽,吸食物料。天气干燥时播种,播后3天要关闭门窗。宜采用层播加盖播法。
4、物料水分过多。培养料含水量过多,覆土后遇高温,或高温喷重水,不及时通风。菌丝因供氧不足而萎缩,活力下降。
防治:堆放时注意防潮。翻堆时如发现物料含水率过高,应摊开晒干后再堆放。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应为60-65%。后期大量喷水造成菌丝萎缩,通风后可恢复生长。床面覆盖层总厚度不应小于4-4.5厘米。
5、菌种质量差。收购种子过程中,菌种受热,降低菌丝活力;如果不及时使用菌种,菌种老化,生长势变弱,播种后环境恶劣,会导致菌丝萎缩。
防治:选择合适的堆肥培养菌种,菌种要菌丝旺盛,发芽能力强;购买种子时避免高温天;不要播种老化的菌株。
6、虫害:主要害虫是螨虫,前期肉眼很难看到。它们主要危害菌丝体,使菌丝体断裂、收缩。害虫可以被引入堆肥和覆盖物中,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螨虫综合防治。做好堆肥后发酵,覆土杀虫处理,播种前1天用敌敌畏熏蒸菌种。另外,在播种前向材料中撒上蘑菇保护粉,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栽培发现螨虫,应及早用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