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的黑斑病


1991年在南京室内种植的金珍茹上首次发现黑斑病。后来在各种出版物上进行了报道。 (1)症状:发病初期,菌盖或菌柄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菌盖上病斑呈圆形或半圆形(病斑从菌盖边缘起),具直径3mm左右,黑色,凹陷明显,边缘清晰整齐,菌柄黑点呈长圆形,其他特征与菌盖一致。无论是菌盖上的病斑还是菌柄上的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均可长出稀疏的白色霉菌,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细菌侵入肉体。并可由菌盖表面向下延伸至菌盖下方的菌鳃,使病处的菌肉和菌鳃呈黑褐色,腐烂;菌柄上的病斑可引起菌柄扭曲弯曲,这是该病的症状和特征不同于信托中细菌感染引起的褐斑或锈病的症状:病斑细菌性褐斑圆形,颜色较淡,边缘不太明显,病斑不凹陷,病菌未侵入菌肉下层,病斑表面无白色霉斑,不会造成菌盖变形和菌柄扭曲。 (2)病原体:由黄萎病菌感染引起。 Deuteromycotina subphylum,病斑分离的菌珠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灰白色,气生菌丝呈絮状,菌落下方培养基不着色,分生孢子从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呈规则的轮生放射状排列,每个节长出的分生孢子梗有34个分枝,小茎间距等角,小茎大小形状相同,茎短小,瓶状,从基部到顶端逐渐变细,茎的顶端形成一个球形的分生孢子球,每个孢子球内有许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近乎圆形、微小、无色、单细胞。 (3)发病条件:该病发生在子实体的生长期,尤其是菌盖发育期。发病温度为10-15,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发生。将病斑分离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制成的孢子悬液,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对健康无病子实体进行喷雾接种或点滴接种,湿度控制在95%左右。 3天后开始出现症状,5天后症状典型,完全符合自然发病症状。但将该菌施于平菇或侧耳属的子实体时,无论是刺伤接种还是喷雾接种,均未发生感染,证明百合针叶黑斑不能感染平茹。 (四)防治方法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 控制好猪舍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10左右,湿度控制在85%90%之间,以减少病害发生。 一旦发生病害,及时清除病害子实体,带出棚用开水煮死或埋入地下,其他未发病的子实体及时采收。采收后喷45%替克多(噻菌灵)1000倍液或50%地苯达嗪6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

标签:
  • 菌害防治方法
  •  
  • 菌害防治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金针菇的种植技术方法要点
    金针菇的种植技术方法要点
    金针菇盖过了开伞早的伞状金针菇,其原因如下:与品种有关。
    金针菇的水分要求怎样把握
    金针菇的水分要求怎样把握
    金针菇的出菇期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金针菇的水分管理,对水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