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菇-稻”周年栽培等栽培技术模式


湖北省水稻产区利用中稻栽培期的闲置土地和大量农作物秸秆生产双孢蘑菇,菌糠作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这样,废弃的生物资源通过多层次、多层次的循环利用,实现了无限污染和零排放,不仅降低了蘑菇生产成本,还增加了稻农的收入,构建了循环经济模式,并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水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堆肥配制配方一: 合成料配方:亩稻草600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石灰250公斤、尿素80公斤、石膏粉100公斤、氨铵50公斤碳酸氢盐。配方二:半合成料配方:亩用稻草7500公斤,饼肥625公斤,米糠625公斤,石灰250公斤,石膏粉100-150公斤。播种前25-30天堆肥。主要材料稻草和麦秸在堆肥前预先预湿,充分吸水,便于堆肥。如果堆肥前预湿不好,堆肥时需水量大,造成肥料流失,不利于堆温升高。草料预湿的方法是堆放前2-3天,将秸秆铺在地上,厚度约1m,均匀喷水浸泡(含水量70%左右,水会流动用手捏草时伸出但不成线)。堆料时铺一层预湿草,厚约20cm,宽1.8-2.0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10m左右,堆上全部撒上含氮肥(包括尿素)、双孢铵、米糠、饼肥、牛粪),这些肥料必须在第一次建堆时加一次,翻堆时切不可加,否则容易产生游离铵,影响生长双孢蘑菇菌丝体。一层肥一层草,堆高1.5m,堆顶做成弧形,顶上铺草帘,防止阳光暴晒。下雨时盖上薄膜以防雨水,雨后及时揭去薄膜。水田露地栽培采用一次性发酵,堆好后料温升至70-75,开始下降时翻堆。翻堆的方法要内外翻、上下翻,使堆的各个部分发酵均匀,成熟均匀。一般翻堆3-4次,分阶段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石灰等。以稻草为主要原料的堆肥,翻动间隔为6天、5天、4天、3天。堆肥的总发酵过程约为20天。稻田菇田建设要求排灌良好,靠近水源,三年内未长出菇的早熟稻田,后期应及时排水,稻垛要采收后及时清理,每亩施石灰50公斤进行地面消毒。有两种种植模式可供选择:温室模式和草地覆盖模式。温室模式:大棚面积110-130平方米,长20-25米,宽5-6米,高1.8-2米。大棚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上面的横缝覆盖是用黑膜和草帘做的。温室舱室开孔采用高隔间低沟方式,即隔间面高于走道和沟。轿厢侧面采用川字形(即轿厢开口平行于大棚方向),每棚有四个隔间,边隔间宽70厘米。中间两厢90-100厘米宽,过道50厘米宽。秸秆覆盖方式:按1.5米开沟铺设,箱体长度不超过15米,便于覆盖和管理。隔间宽80厘米,沟宽70厘米,覆土后隔间宽达1米。特别提醒的是,露地种蘑菇的隔间不能太宽,因为露地的蘑菇主要在隔间的两侧和斜坡上出菇,而在隔间的中间,由于隔间不好保水,挂果少。同时,每亩用草1100公斤。编织成厚厚的草帘。每个隔间还应准备1.5米宽。一层塑料薄膜,厚度为4 至6 根细丝。用于防雨和冬季保温。如果采用温室种植蘑菇的方式。播种前必须搭建温室。如果采用草帘方式,播种前必须准备好足够的草帘,以便播种后及时覆盖,防止阳光杀灭病菌。播前场地处理播前一天,在菇箱和堆肥上喷石灰水一次,杀虫。播种最佳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蘑菇的最佳播种温度为22C-27C。湖北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底至10月初。稻田栽培设施水平低,环境治理能力差。因此,切不可盲目推迟播期或抢早播收获。

将菌种用2%-3%的来苏尔溶液或5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3分钟,然后捞出,准备几个消毒过的盆,打开菌种的棉塞,用消毒过的铁沟钩住拔出菌种,放入盆中。有杂菌的菌株坚决不用。阴天或晴天宜在下午5-6时进行播种。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对播种器具和手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待料温降至28时播种,每平方米播种1-1.5瓶。播种后,用竹耙将堆肥摊平,并用木板拍打物料表面,使细菌顺利吃掉物料。发芽应以增湿为主,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90%以上。如果是大棚栽培方式,应密闭棚三天不通风,三天后要在保湿条件下适当通风。方法是晴天晚上通风,下雨白天通风,以利于细菌的萌发、定植和生长。如果是用草帘盖的,三天前先盖塑料薄膜,再盖草帘。三天后,当大部分细菌已经发芽时,只盖草帘。让它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农膜只有在下雨时才覆盖,以防止雨水进入材料表面。覆盖土和覆盖土就地取材,选用本田沟土。为防止出现畸形菇,覆土要尽量弄碎,土块直径以3-4厘米为宜。为减少杂菌侵染,提高产量,可按土粒重量加1-2%石灰对覆盖土进行杀菌,以提高覆盖土的PH值。覆土最佳时间为播种后7-15天,当菌丝覆盖材料表面并长至1/3时,应覆土。因为高标准罐头很难生产小菇,露地菇主要用于盐处理,所以覆土厚度可以厚一些,这样保水效果好,而且容易获得高产。一般覆土厚度为3-5厘米。均匀覆盖,确保堆肥不会暴露在外面。水田栽培双孢蘑菇适宜的覆土含水量为18-20%,即能捏平、无白心、不粘手。覆土含水率达标可不调水,达不到要求需调水。调水宜轻喷、勤喷、环喷,在气温低于25时进行。水调好后,通风3-5小时后关门“吊”菌丝,促进菌丝进入土壤。当菌丝体开始覆盖土壤时,必须逐渐通风,使土壤外干内湿。被草帘遮盖者需待修

料表面没有明水时再盖草帘。

  冬前管理

  当菌丝长至土层1/2时,要保持土层湿润;待菌丝长到土层4/5时喷结菇水,结菇水要猛,标准是土层表面发亮,并渗入土层1/5厚度为准;当菇蕾长至米粒大小时喷出菇水,出菇水喷水标准是土层表面发亮,水不下渗为宜,喷水5-10分钟后盖草帘。日常管理要勤喷水,原则是晴天多喷,阴天少喷,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换潮停喷。

  喷水方法:喷头向上呈45º角喷水,切忌直喷菇蕾,而造成菇蕾死亡,温度高时在下午喷水,温度低时在中午喷水。喷水时应揭开草帘,喷水后待土面稍干时盖上草帘。

  如温度偏高,只盖草帘不盖膜,无风傍晚也可掀掉草帘通气,如果是小拱棚应开门通风降温,当气温逐渐下降时,应盖好膜,关好门,防寒气侵入。

  冬季管理

  气温降至5℃以下时,双孢蘑菇停止生长,进入冬季管理阶段。稻田菇场保温性差,主要做好水分管理和保温工作。水分管理可以是干过冬或湿过冬,床面菌丝发育好的干过冬,不喷水;越冬保持土粒不发白,菌丝不干瘪。而菌丝差的要湿过冬,即床面每周喷一次水,用量0.25-0.5kg/m2,使床面略湿,一般在中午前后进行。盖好农膜、草帘,用土块压严实,以保温。晴天中午可隔天揭膜通风透气,切忌盖膜后长期不通风,而闷死菌种。

  春季管理

  2月底以前,刮开细土,松动粗土透气,去掉老根和发黄菌丝,补上新的细土。亩用0.1-0.2%尿素结合喷水进行追肥。一般3月上旬气温回升时调水,菌丝生长差可推迟至3月下旬,使土粒松软,土层含水量保持18-19%,喷水时可结合追施0.1-0.2%的尿素。春季后期温度偏高,水分适当多些,以土粒捏得扁、搓得圆、不粘手为准。总之春季不能过干或过湿,白天少通风,晚上多通风。

  采收

  稻田双孢蘑菇播后30天左右开始采收,早晨或下午5-6点后采收商品质量更好。菇盖直径2-4cm采收最好,不可等菇盖过大再采。每采一潮菇后要清理床面,补土,使厢面保持平整、干净。同时要喷1%石灰水调节酸碱度,使pH值稳定在7-7.5。双孢蘑菇采收结束后,废料留作本田块底肥。

 中稻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菌糠,让菌糠在田间分布均匀。移栽中稻前1-2天,再重新耕整一遍,整地时不需用任何肥料作底肥。

  为了合理处理好中稻一双孢菇配套栽培的季节矛盾,中稻选用9月上中旬成熟的抗倒、耐肥超级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在135-140天,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移栽,9月15日以前收获。

  由于种菇过后肥力充足,移栽中稻时密度不宜过大。密度过大易导致田间阴蔽,病害严重。苗数多造成穗小,空秕率过高。合理移栽密度应是每亩1.3-1.4万穴,基本苗5-6万苗,有效穗16-18万穗。

  为了促早分蘖,移栽后5-7天亩追施分蘖肥。之后整个生育过程再不需要追加任何肥料。水分管理是中稻生产的关键,如果水分调节不力,将导致倒伏和病害发生严重。因此移栽后25天开始晒田,晒田标准是田间开细裂、土壤始变白,人踩不陷脚。晒田覆水后,一直保持干干湿湿,直到收获前7-10天断水。

  由于前茬残留菇肥充分,土壤肥力足,植株生长始终处于嫩绿状态,虫害易发生。因此要重点抓好后期三代二化螟、稻飞虱的防治。若晒田不彻底或遇连阴雨天气,也易感染纹枯病,因此也要搞好纹枯病的预防。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教程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蘑菇线虫病诊治技术
    蘑菇线虫病诊治技术
    蘑菇线虫必须采取防治措施;一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生物物
    稻田种植蘑菇好办法
    稻田种植蘑菇好办法
    稻田种蘑菇,要抓住四个关键技术环节。一、材料准备栽培1
    蘑菇病害需要加强管理
    蘑菇病害需要加强管理
    蘑菇病害需要科学管理才能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通风
    预防薄皮蘑菇早开伞的技术
    预防薄皮蘑菇早开伞的技术
    现在秋天到了,气温忽冷忽热,气温变化很大。昼夜温差10-15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