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霉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曲霉和脉孢菌。霉菌危害贯穿草菇整个栽培过程,后期多于前期。防治措施如下:一是木霉菌在4—42即可生长,在高湿环境下孢子萌发。侵入草菇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状絮状物,后期变为绿色。如果真菌受到木霉菌的危害,必须报废,即使是轻度感染的菌株也应丢弃。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根治木霉病的药物。常用的杀菌剂只能抑制木霉,不能杀死它。加大药量只能同时杀灭木霉菌和草菇菌丝。因此,营造适宜草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菌繁殖的生态环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木霉菌危害,要立即通风降温,以抑制木霉菌的膨胀。堆肥在发霉阶段感染后,可采用注入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菌的繁殖。常用药液:5%石炭酸、2%甲醛、50%多菌灵2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此外,在污染处撒石灰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影响。二是脉孢菌的生长阶段呈蓬松状,呈白色或灰色,生长阶段呈粉红色或黄色。当大量的分生孢子堆积成团时,外形类似于猴头菇的子实体。脉孢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传播危害,是高温季节最易发生的杂菌。脉孢菌菌丝坚韧有力,具有繁殖迅速的特点。一旦大爆发,就是一场灾难,后果就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脉孢菌的药物防治可参照木霉属的防治。防霉袋生产过程中,如发现脉孢菌,应在分生孢子上滴上柴油,以防脉孢菌扩散。如果后期菌袋破损,一般不要轻易报废。可将破损的菌袋埋入透气性差的土中30-40厘米深。缺氧处理10-20天后,病害可有效减轻,菌袋仍可出苗。蘑菇。第三种是毛霉菌,又称黑霉菌。长毛霉。菌丝体初为白色,后呈灰白色至黑色,表明孢子囊已大量成熟,土壤、粪便、草地和空气中无处不在。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旺盛率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使用了发霉的原料,在潮湿的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防治方法同木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