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栽培: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简要介绍猴头菇栽培技术。猴头菇作为中国传统名菜,肉质细嫩、清香可口。被誉为“山珍猴头菇、海鲜燕窝”。猴头菇有足够的市场认可度。市场价值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猴头菇的栽培技术要求。

首先,对于栽培环境的选择。猴头菇栽培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良好、无有毒气体、周围300m无各种污水等污染源。要求坐北朝南,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栽培室应平整,有落地窗、门窗。猴头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可以正常生长,但子实体必须在散射光的照射下才能形成和生长。

二、栽培季节的选择。猴头菇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2,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2-18。温度高于20,子实体生长不良,低于10,子实体生长缓慢。培养约需100天,培养菌丝约需25天。秋季8-9月制种,10月为栽培适期;春末夏初也可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山东地区一般应在10月中旬制作栽培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栽培,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次年3月上中旬结束结果。

1、物料温度过高。如果菌丝成熟的菇床没有降低温度的影响,料温会下降得很慢。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不易发生原基,这种现象多见于秋栽的低温品种。 2.环境不舒服。如果菇床环境温度高于所种植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或低于所种植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湿度变化后会出现不出菇或不能正常出菇的现象。前者多发生在春、夏、秋季,后者多发生在冬季低温季节。

3、积温不足。低温种植时,菌丝长期处于缓慢生长状态。虽然发芽时间较长,但由于有效积温不足,菌丝生理成熟度不够,长期不能出菇。另外,无论何时定植,如果出菇前温差变化太大,也不利于出菇。

4、水分不足。发芽期因揭膜次数过多、覆盖不严或土壤吸湿等原因,使堆肥含水量降低,或菇床表面失水变干。另外,菇体在出菇期间大量消耗堆肥中的水分后,如果菇床水分过少,改变湿度后也会造成不出菇或出菇异常。

5、菌丝过度生长。堆肥含水量过高,菇床表面湿度饱和,干湿相差小,会导致菌丝过度生长,在表面形成厚厚的菌皮蘑菇床。

6、虫害。菌床被杂菌污染后,它们不仅与平菇菌丝体争夺养分,还会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平菇菌丝体的正常生长;菌丝体破裂并失去水分并死亡。在病虫害严重的菇床,平菇菌丝的正常生理代谢和物质转化必然受到破坏,导致不出菇。这种现象在整个蘑菇生产期间都可能发生。

7、通风不良。菇床通风不良,供氧不畅,膜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太弱,都不利于蘑菇生长。这种现象在地下蘑菇养殖场中更为常见。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平菇各生长阶段的特点,精心管理,避免出现上述不结果或异常结果的因素,从而获得稳产高产。

播种后,一般40天左右就会出现小猴头菇。结果期要着重创造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条件,协调好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的关系。调节湿度时要注意喷水。每天用喷雾器在室内喷水2-3次,阴雨天不用喷水。气温较高时,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顶棚、通风、加大喷水等;以增加湿度。保证生产质量。猴头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可以正常生长,但子实体必须在散射光的照射下才能形成和生长。

采收方面,猴头菇应在子实体7-8岁时采收。采收标准为子实体球体基本长而结实,刺长0.5cm1cm,在孢子喷出前及时采摘。猴头菇成熟后,应及时采收。它的成熟标准是脊柱完全伸展。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过晚造成肉松、苦味重,不利于加工。批菇的成型和采收方法是:用手捏住菌柄,稍捻即采摘猴头菇。由于猴头菇的保鲜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采收后只能少量鲜食销售。大多干燥后密封保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猴头菇栽培技术要点。希望对从业者有所帮助。

标签:
  • 学习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最新猴头菇的种植技术
    最新猴头菇的种植技术
    猴头菇是传统名贵菜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效
    猴头菇如何栽培,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猴头菇如何栽培,猴头菇的栽培
    蘑菇种类繁多,栽培方法各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猴头菇是怎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