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筛选及栽培工艺的研究


白灵菇学名白灵菇,别名刺桐白菇、白阿魏菇、白灵芝、玉雪阿魏菇等,担子菌纲、层状菌纲、木犀科、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近丛生,果肉白嫩,不变色,肥厚,伞状开缓慢,组织细密,保质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在市场上享有“平菇王”之称,有“素鲍”之称。目前,我国白灵菇的栽培主要以传统栽培为主,受自然条件和季节影响较大。产品不能年年生产,供给均衡,产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在必兴,白灵菇工厂化栽培采用产业化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组织高效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温度、光照、气体、湿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智能化、标准化、年化生产。笔者选用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百灵1号菌株进行产业化袋栽,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白灵菇1 号菌种选自台湾、福建、北京、山东、山西经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靠教育赚钱。 1. 2 生产工艺试验1. 2. 1 白灵菇工业化栽培用堆肥的筛选本试验分为试管试验和工业化出菇管理两个阶段。试管试验采用25mm200mm的试管,按照各配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配比。每支试管含有20 克干物质,含水量为64%。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操作下接种,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暗培养,观察菌丝颜色,记录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每个处理重复5次。工厂出菇管理,记录每袋产量和栽培周期,每个处理重复10次。配方一:40%棉籽壳、40%木屑、13%麸皮、5%玉米粉、1%过磷酸钙、1%石膏;配方二: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三:棉籽壳40%、玉米芯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4: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芯2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5:棉籽壳20%、木屑40%、玉米芯2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6:棉籽壳20%、木屑20%、玉米芯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 1.2.2 栽培袋装量试验制作栽培袋时,每袋装干料350、400、450、500g,测定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疗程32袋,重复3次。 1.2.3栽培袋含水量试验制作栽培袋时,各处理的含水量分别为63%、65%和67%,测定出菇数、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疗程32袋,重复3次。 1.2.4 栽培袋pH值试验制作栽培袋时,用生石灰调节堆肥的pH值至5.5、6.5、7.5,测定并计算每袋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疗程32袋,重复3次。 1.2.5 栽培种试验将等体积的液体菌种、谷粒菌种、棉籽壳菌种、木棒(雪糕棒)菌种分别放入培养袋中,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测定生长周期。每疗程32袋,重复3次。 1.2.6 后熟试验将接种后的白灵菇袋置于24的培养室中,经过约35天的菌培,菌丝盖满培养物后,分别给予30、40、50、60天. d后熟期后,移入栽培室进行出菇管理,观察原基形成分化时间、出菇量及产量。每疗程32袋,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配方对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配方培养料中白灵菇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不同,其中4号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量达3.94 mmd-1,其次为5号和6号处理,2号处理菌丝生长最慢。方差分析表明,4号处理与其他处理有显着差异。 4号、5号、6号处理的生产周期为120天,比1号、2号、3号处理提前5天。从单袋产量来看,4号处理的平均单袋产量最高,达到232.26 gbag-1,2处理的平均单袋产量最低,为175.52 gbag-1 .综上所述,4号堆肥配方是白灵菇工厂化栽培的最优配方,生产周期最短,产量最高。即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芯2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 2.2 不同栽培袋装量对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2结果表明,白灵菇产量随着培养基质量的提高而增加,500 g干培养基产量最高,但菌期最长,生物转化率最低; 450g的干堆肥中商品菇比例最大,其次是产量;堆肥干重350g,发芽期最短,产量最低,生物转化率最高。 2.3堆肥含水量对白灵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65%水分含量的堆肥发芽时间居中,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213.72克; 67%产率的堆肥含水量其次,发芽期最长,堆肥含水率63%时产率和生物转化率最低,发芽期最短。 2.4 堆肥pH值对白灵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表4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白灵菇每袋出菇数相同,平均每袋出菇数为处理3 最高,为221.06 g,其次是处理2,处理1 的平均每袋产量最低。因为灭菌后堆肥的pH值会降低,菌丝体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有机酸,进一步降低堆肥的pH值,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工厂化栽培种植白灵菇时,应将pH值调至7.5。 2.5 不同品种对白灵菇生长周期及产量的影响表5结果表明,4个品种对白灵菇产量影响不大,但液体菌种菌丝体强,色泽白,生长周期最短;谷粒品系菌丝体质强,颜色白,生长周期次之;棉籽壳株菌丝一般,颜色为白色,生长周期较短。长,用木棒(雪糕棒)长出菌丝强壮,颜色白色,但生长周期较长。 2.6 菇袋后熟不同阶段对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见表6,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10 d的后熟时间,让菌丝继续对培养料进行降解,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子实体发育所需。白灵菇栽培袋产量和商品菇所占比例最高,后熟期为20 d ,现蕾快,但产量低,若无后熟期,现蕾迟,产量更低。    3 小结与讨论    以工厂化栽培白灵菇产量和栽培周期为指标,筛选出最优培养料配方,即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芯2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3种主料之间的互作效果要好于单一或两种主料,营养成分更丰富,更有利于菌丝体吸收利用。工厂化栽培白灵菇采用现代工业设施、设备,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栽培袋装料适当增加,产量相对提高,栽培袋装料量为450 g时,白灵菇产量高,品质好。65%的含水量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分化,产量高,品质好。pH是影响细胞透性、酶活性及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白灵1号菌株在培养料pH为7.5时,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最高。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采用液体菌种,繁种快,成本低,接种方便,发菌短,菌龄一致,出菇整齐,但资金投入大,制种技术难度高;采用棉籽壳菌种,制作方便,成本低,但菌丝萌发慢、长势一般、生长周期长,采用木棍(雪糕棍)菌种,制种时间长,菌丝长势强,但发菌期较长,所以除少数大型白灵菇工厂化采用液体菌种外,工厂化栽培白灵菇宜采用小米粒菌种,接种方便,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出菇整齐,生长周期较短。白灵菇后熟期长短影响到菌丝对培养料养分的分解程度,后熟时间不足,虽然可产生子实体,但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供应不足,畸形菇数量多,产量低;后熟期过长,不仅成本增加,而且培养料内养分消耗过多,也会降低白灵菇的产量,所以工厂化袋栽白灵菇生产过程中,白灵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40 d 左右的后熟期最合适。 1.2.4栽培袋pH试验制作栽培袋时,用生石灰调节培养料pH为5.5,6.5,7.5三个水平,测定并计算每袋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每个处理32袋,重复3次。  1.2.5栽培种试验栽培袋中分别接入相同体积的液体菌种、小米粒菌种、棉籽壳菌种、木棍(雪糕棍)菌种观测菌丝长势,测定生长周期。每个处理32袋,重复3次。  1.2.6 后熟期试验将接种后的白灵菇菌袋置于24 ℃的培养室,经过35 d左右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分别给于30 ,40 ,50和60 d的后熟期,然后搬入栽培室内进行出菇管理,观察原基的形成与分化时间、出菇数量和产量。每个处理32袋,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配方对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表1表明,白灵菇菌株在各配方培养料中菌丝生长速度不同,4号处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生长速度达3.94 mm·d-1,其次是5号、6号处理,2号处理菌丝生长最慢。经方差分析,4号处理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4号、5号、6号处理生产周期为120 d,较1号、2号、3号处理提前5 d;从单袋产量上看,4号处理平均单袋产量最高,达232.26 g·袋-1,2号处理平均单袋产量最低,为175.52 g·袋-1。综上可知,4号培养料配方为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最优配方,生产周期最短,产量最高。即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芯2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  2.2不同栽培袋装料量对白灵菇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白灵菇产量随着培养料装料质量的增加而增长,培养料干料质量为500 g的产量最高,但发菌期最长,生物学转化率最低;培养料干料质量450 g商品菇所占比例最大,产量次之;培养料干料质量350 g,发菌期最短,产量最低,生物学转化率最高。  2.3培养料含水量对白灵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培养料含水量65%发菌时间居中,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高达213.72 g;培养料含水量67%产量次之,发菌期最长,培养料含水量63%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最低,发菌期最短。  2.4培养料pH对白灵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  表4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白灵菇每袋出菇数相当,处理3平均每袋产量最高达221.06 g,处理2次之,处理1平均每袋产量最低。因为培养料pH经灭菌后会降低,而且菌丝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有机酸使培养料pH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工厂化栽培白灵菇拌料时pH应调到7.5。  2.5 不同栽培种对白灵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  表5结果表明,4种栽培种对白灵菇产量影响不大,但栽培种选用液体菌种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生长周期最短;选用小米粒菌种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生长周期次之;选用棉籽壳菌种菌丝长势一般,色泽洁白,生长周期较长,选用木棍(雪糕棍)菌种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但生长周期较长。  2. 6 菌袋不同后熟期对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由表6可见,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10 d的后熟时间,让菌丝继续对培养料进行降解,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子实体发育所需。白灵菇栽培袋产量和商品菇所占比例最高,后熟期为20 d ,现蕾快,但产量低,若无后熟期,现蕾迟,产量更低。    3 小结与讨论    以工厂化栽培白灵菇产量和栽培周期为指标,筛选出最优培养料配方,即棉籽壳40%,木屑20%,玉米芯2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3种主料之间的互作效果要好于单一或两种主料,营养成分更丰富,更有利于菌丝体吸收利用。工厂化栽培白灵菇采用现代工业设施、设备,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栽培袋装料适当增加,产量相对提高,栽培袋装料量为450 g时,白灵菇产量高,品质好。65%的含水量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分化,产量高,品质好。pH是影响细胞透性、酶活性及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白灵1号菌株在培养料pH为7.5时,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最高。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采用液体菌种,繁种快,成本低,接种方便,发菌短,菌龄一致,出菇整齐,但资金投入大,制种技术难度高;采用棉籽壳菌种,制作方便,成本低,但菌丝萌发慢、长势一般、生长周期长,采用木棍(雪糕棍)菌种,制种时间长,菌丝长势强,但发菌期较长,所以除少数大型白灵菇工厂化采用液体菌种外,工厂化栽培白灵菇宜采用小米粒菌种,接种方便,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出菇整齐,生长周期较短。白灵菇后熟期长短影响到菌丝对培养料养分的分解程度,后熟时间不足,虽然可产生子实体,但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供应不足,畸形菇数量多,产量低;后熟期过长,不仅成本增加,而且培养料内养分消耗过多,也会降低白灵菇的产量,所以工厂化袋栽白灵菇生产过程中,白灵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40 d 左右的后熟期最合适。(王耀荣)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教程
    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教程
    白灵菇又名阿魏菇、阿魏菇子兰、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
    白灵菇栽培的菇房处理
    白灵菇栽培的菇房处理
    用于栽培白灵菇的菇房一般都有蔬菜保护,如日光温室、温室
    最新白灵菇“短育”栽培方法
    最新白灵菇“短育”栽培方法
    白灵菇菌袋长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直接出菇,只能经过一
    白灵菇“短育”栽培掌握方法
    白灵菇“短育”栽培掌握方法
    白灵菇菌袋长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直接出菇,只能经过一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