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腐病又称湿疱病、有害疣孢菌,病原体为有害疣孢菌。褐腐病的症状:一是发芽期病菌侵入后,菌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毛状的东西,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从菌床渗出褐色水珠。表面,最后在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腐烂发臭;一是原基在分化时被侵染,形成马勃状组织块,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表面渗出水滴并腐烂;当长成小菇芽时,菇体受侵染变形,菇柄膨大,菌盖变小,菇体表面长满白色蓬松的菌丝,后变成褐色,产生棕色液滴;蘑菇后期受害时,不仅蘑菇畸形,菌体表面还会出现白色蓬松的菌丝,以后变成褐色病斑。褐腐病主要侵染蘑菇,但也偶见香菇、草菇、平菇、灵芝、银耳等食用菌。防治方法如下: (1)菇房消毒:及时清除菇房内的垃圾,彻底消毒。不要等到新材料清理干净后才清理上一季的废物。有条件的菇房可用70-75蒸汽消毒4小时,然后通风晾干。床架宜采用钢材、塑料等无机材料。清洗消毒后,芽孢不易存活。 (2)覆土消毒:首先要选择不含食用菌废弃物的土壤,选择水田中20厘米以下的中层土或河土,经曝晒后使用。建议使用杀菌剂处理病区的土壤。如用古风配成2000倍液喷剂,边喷边翻土,然后筑桩盖膜5天后使用。推广河泥稻壳覆盖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细菌滋生的概率。 (3)培养物的杀菌处理:病区培养物应混用杀菌剂,如2000倍液菌。菇床出现症状时,及时挖出,洒上杀菌剂,晾干,病处不要浇水,防止孢子和菌丝随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