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结果期易被有害菌侵染,常发生软腐病、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 12月13日,记者在寿光市田柳镇朱家崖村部分菇棚内看到,由于采收过多,部分菇袋两端出现黑褐色水腐烂,导致二茬出菇困难.这种情况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软腐病。平菇发生软腐病时,菌丝退化,料袋表面变黑、变软、腐烂,有异味。总结一下他们棚内的病害原因: 1、平菇采收后,料袋表面形成许多伤口,为有害细菌侵入染袋创造了“通道”。喷水增多,造成料袋两端湿度过大,或有水滴,也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 2、近期受连续阴雨天影响,棚内相对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棚内温度过低,诱发病害发生。 3、有的菇农在放袋入棚前,没有对棚进行灭菌消毒,使有害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入菌袋。建议菇农综合防治该病害的发生。 1、菌袋入棚前要注意对菇棚进行杀菌消毒,减少棚内有害菌的数量。地面处理可用生石灰,100斤/亩。也可用化学药品熏蒸,如用白苏烟剂,500克/亩,密闭棚内熏蒸时间8-10小时。 2、控制棚内环境。采取夜间放气措施,增加通风,满足平菇采菇的需要。白天为菇棚营造一个散射光环境就足够了,可在菇棚表面采取“花帘”措施。 3、化学防治:喷洒农用链霉素5ml+绿丰9550ml+绿粉薇1号17g,既可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又能促进下菇的发生。 5天一次,连续喷2次。第二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