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量的增加,播种技术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强。播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整地、合理密度、播种方法、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等。
种子处理:干燥种子。晒过太阳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苗壮。
浸种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补充水分,促进发芽。化学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如果浸种浓度过高或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容易中毒,发芽率降低。用农药拌种可以防治病虫害。
种衣是在种子上涂上一层药:包衣的种子在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和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因此需要针对局部病虫害采取适当的药物。
精心准备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土壤水分好,土地平坦,容易和一致的播种深度,整齐和统一的出苗。播种前准备土壤水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土壤水分的调节。
合理密植,确定播种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其次,如果土壤肥力和施肥量大且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易旱地区,种植密度要稀。
玉米播种量的计算方法是:种子量(公斤)=播种密度穴粒数粒重面积。应重点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为5 ~ 6 cm。在含水量好的粘土中,宜浅播,以4 ~ 5 cm为宜。疏松的沙壤土,应适当深播,以6 ~ 8厘米为宜。如果土壤水分大,就不要深播,干土要深播。
播后镇压:播种覆土后进行适当镇压,干旱时进行重镇压,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进行镇压。
施用适宜的种肥:适量施用种肥能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幼苗生长,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利因素的抵抗力。种子肥料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应控制种子肥料的使用,并隔离种子肥料,以避免烧苗。一般每亩施5 ~ 8公斤磷酸二铵,效果较好。
如果播种后缺株缺苗,但没有明显的漏行断垄现象,可以在缺株的相邻株穴留两棵来补足密度。大豆、土豆等耐荫性强的作物,也可以在行垄严重的地区种植。如果只有一半的幼苗出现,间作作物可以播种。出苗不到一半时,建议销毁种子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