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理的群体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防止弱苗和提高群体的整齐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前提之一。玉米的生长期相对较短。如果前期形成弱苗,导致群体不整齐,即使中后期加强管理,也难以弥补前期长势不佳造成的损失。所以要尽量防止弱苗的出现。
玉米弱苗的形成因素
土地的原因
玉米地应该是有机质多、土壤深厚肥沃、养分含量高、肥力均匀的地块。但在生产中,并不是所有的地块都是这样,土壤肥力不均导致苗大苗小。整地质量差给播种带来困难,导致播种深度不一致,出苗时间不一致,苗弱。
种子的原因
种子质量差,玉米杂交种纯度低,种子参差不齐,混种严重。结果表明,大饱满种子比混合种子增产7.5%,大种子比小种子增产17.89%。
密度的原因
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拥挤,通风透光差,弱苗数量相应增加。这些弱苗的光合能力减弱,雌穗得不到足够的有机养分,导致空秆,影响产量。
营养前缺乏
玉米出苗后,如果不能及时供给所需养分,玉米幼苗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出现大小苗。此外,如果追肥不及时、不均匀,也会产生弱苗。
问苗定苗不及时。
不及时间苗定苗会造成苗间相互挤压遮荫,增加土壤水肥消耗。晚疏晚定苗也会增加弱苗数量。
水肥因素
合理的水肥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但在生产中,有时因水肥不均、施用不及时而导致苗弱。
病虫草的因素
在玉米生长初期,如果幼苗受到病害和杂草的伤害,受害幼苗会生长缓慢,最终形成弱苗,给产量带来巨大损失。
防控对策
防治的关键在于播种和出苗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苗情均匀、苗壮,建成健壮、有序、一致的高产群体。
土地选择和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有机质丰富、肥力均匀的地块。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播前整地要达到六字标准,保证及时起垄铺膜。
良种选择
应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杂交种。适宜在博乐地区种植的杂交种有登海1号、sc-704、DK656、新玉14号(郑丹958)、新玉36号(华玉9号)、KWS2564。播种前,去除小粒、病粒、擦伤粒和破损粒,选择大粒、饱满、纯度大于98%的种子。统一播种,力争一次播完全部苗。
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在3叶期进行,一般3次。
育苗应在4-5叶期进行,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适当推迟至6-7叶期。按株距留苗,如果苗短,可以留两棵;离开真理,弱者和强者,病人和强者;拔掉地下茎节的生长点,避免重新发芽。
水肥管理
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合理配方施肥。在3-4叶期,对弱苗要通过局部水肥控制到底,使其尽可能与其他苗一致。
及时控制疾病、虫害和病害
播种前用化学药剂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应该使用有毒的土壤或诱饵来诱捕和杀死害虫。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