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过程分为苗期、收获期、穗期、花粒期、拔节期等多个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玉米拔节期的管理措施,玉米拔节期的管理玉米的产量还是很重要的。
1.疾病控制
玉米拔节期主要病害有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和玉米大斑病。让我们把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放在一起。玉米大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品种,二是气候,三是种植,四是土壤。针对田间出现的大(小)斑病,要及时喷药防治。常用的农药有三唑酮、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唑菌胺酯等。玉米锈病也是一种常见病害,影响玉米的正常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对于玉米锈病,可用药剂有苯扎康唑、戊唑醇、噻氟脲等,根据防治情况,一次不够,间隔7-10天,可喷几次。
2. 害虫防治
玉米拔节期主要是防治玉米螟和粘虫。玉米粘虫主要为害叶片。发生较轻时,叶片上会出现小孔。严重时叶片被大面积吃掉,可能只剩下光秃秃的茎干。防治玉米粘虫,常用的有甲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玉米螟也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它不同于玉米粘虫。两者不应混淆。防治玉米螟的杀虫剂有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单剂。
3、水肥管理
从实际来看,玉米的生产阶段离不开水肥。缺水缺肥要及时补充。尤其是旱季,又长期没有降雨,农民朋友们一定要及时浇水。为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应给玉米追肥。如果大喇叭口期追肥充足,后续根据田间玉米生长情况喷一些叶面肥。
以上是玉米拔节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欢迎玉米种植户朋友继续补充。想要了解其他玉米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可以持续关注哦!
关于玉米拔节期管理的内容到此结束,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