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


怎样才能提高旱地玉米的产量?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3亿亩,其中约2亿亩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丘陵旱地和无灌溉条件的平原旱地。玉米种植主要靠自然降雨,所以又叫旱地玉米。

玉米是一种需要更多水分的作物。春玉米需水量250 ~ 300毫米,夏玉米由于生长期短,需水量200 ~ 250毫米。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不同,播种、出苗至拔节期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约占总需水量的21%。拔节、抽穗、灌浆至蜡熟的生育中期需水量较多,约占总需水量的75%。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少,约占总需水量的4%。为了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和高产,必须根据其各个发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供应。

虽然每个季节的自然降雨量都有一定的规律,但变化很大。因此,降雨量往往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发生干旱。按季节分,有春旱、夏旱、夏旱、秋旱,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都有不利影响。

中国北方经常发生春夏干旱。春旱影响玉米出苗,导致缺苗断垄;夏旱是玉米需水较多的时期,影响较大。在我国,有时春夏连旱,不仅播种困难,产生幼苗,还会导致玉米幼苗因长期缺水而干枯死亡。我国西南地区经常发生干旱,每年的7-8月是玉米生长的旺季,需要的水分较多,由于供水不足导致产量降低。

干旱是旱地玉米高产的障碍,克服或缓解不同季节的干旱是保证玉米丰收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这个环节?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把水蓄在天上,保持土壤水分”。由于旱作玉米的水源是天上的雨水和渗入土壤的水,所以要千方百计蓄水保墒。不仅在玉米生长季节,而且在玉米播种前后的季节,可以采取翻耕、锄地、镇压、提高土壤墒情等多种耕作措施,尽可能让天上的雨水渗入土壤,减少损失。疏松表土,减少蒸发,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都是为了玉米的生长和结果,从而达到玉米的产量。

(2)选择抗旱品种,做抗旱练习。抗旱品种种子大,根系伸长性强,适合深播。根系发达,土层深厚,可以利用深层土壤水;叶片窄,叶脉密,表面有毛,角质层厚,干旱时失水少。

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抗旱锻炼,可以提高其抗旱能力。具体方法是将种子在20 ~ 25的温水中浸泡两昼夜,然后取出晾干后再播种。或用20 ~ 40 ppm萘乙酸浸种,对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有较好的效果。

(3)给土壤施肥,以肥调水。多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同时使玉米根系发达,吸收更多的土壤水分进入玉米,减轻干旱程度。因此,肥料可以促进玉米等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

(4)使用保水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叶片蒸腾。聚合物保水剂可用于玉米种子包衣或丸化。播种后能从土壤中凝结出比自身高10 ~ 100倍的水分,并能缓慢释放,以保证玉米种子发芽的需水量。玉米播种时,喷施保墒增温剂可使10cm土层含水量增加20%左右,提早1 ~ 2天出苗,出苗率提高15%。另外,在玉米生长期,叶面喷施抗蒸腾剂成膜,可以减少叶片的蒸腾和失水。

如何

(1)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不仅危害玉米,还可侵染水稻小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主要危害玉米叶鞘、穗和茎。叶鞘和苞片上的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有水渍,病部与健部界限模糊。病斑连在一起形成较大的云纹斑,中间部分为浅土黄色或白色干草,边缘为褐色。湿度大时,在患处可见茂盛的菌丝,然后形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大小不一的褐色菌核。有时在茎基部的几个节上有明显的莫尔斑点。患病植物的茎变软,组织解体。果穗和苞叶上的云纹状病斑也很明显,导致果穗萎缩腐烂。

(2)发病规律。玉米纹枯病在有菌核的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育,逐渐向上及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育,抽雄期发展迅速,吐丝灌浆期受害严重。连作玉米田和土壤中细菌积累量大,病害严重。在高肥高水的条件下,玉米生长旺盛,种植密度过高,增加了田间湿度,造成通风透光差,容易诱发病害。倒伏的玉米使患病的和健康的植株接触,为病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重了病害。7-8月降水频繁,雨量大,容易诱发疾病。

(3)预防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叶片过宽、生育期长的杂交品种,如于丹6号,病情严重。叶片大小适中、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发病轻。如豫玉26号、单君18号和姬旦7号。农业控制。合理施肥,避免氮肥偏施,实现氮磷钾协调利用。合理密植,提倡宽窄行种植,注意低洼地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在发病初期,剥去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病叶鞘,可以减轻病情,不影响产量。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进行深耕深挖,消除越冬菌源。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20%可湿性粉剂20克,农康120水溶液150-200毫升,25%粉螨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温枯净可湿性粉剂25克,水50-60公斤,均匀喷洒在患处。如果没有这种药,可以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均匀喷洒。一般7 ~ 10天用药一次,连续喷施两次,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

危害我县玉米的螟虫主要有哪些种类?发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

近年来,我县玉米螟虫危害逐年加重,尤其是春玉米和晚熟玉米,重年螟虫率达60 ~ 90%。玉米往往减产10 ~ 30%。我县玉米螟主要有二化螟、亚洲玉米螟、高粱螟虫、桃螟四种。除了二化螟是夜蛾科,其他三种都是螟虫。这四种螟虫有时单独发生,有时交替或混合发生,给生产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了解上述四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是玉米生产的迫切需要。

(1)发生特点和规律

螟虫经常在5月中旬严重危害春玉米苗(5-7叶期),而越冬代玉米螟(5月中旬-6月上旬)相对较轻,代玉米螟(6月下旬-7月上旬)较重。秋季玉米受螟虫危害较轻,主要是玉米螟和高粱二化螟,还有一些桃螟虫。螟虫、玉米螟、高粱二化螟大多生活在秋玉米上越冬。

(2)主要损害特征

亚洲公司

二化螟: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为害,2龄后开始分散,有时群集成茎。受损植物出现大洞,昆虫粪便多而稀,导致后期幼苗枯萎或断株。心叶未展开时被幼幼虫破坏,心叶展开时呈现不规则疤痕,或叶肉被吃掉,留下半透明的表皮,在喇叭期容易发现。

高粱条螟:初孵幼虫敏感活泼,爬行迅速。它们大多沿着叶子爬到叶腋,然后钻到心叶。它们白天群集为害,夜间和清晨啃咬心叶表面的叶肉,只留下叶脉,使其出现白色网状斑点和不规则孔洞,但无成排孔洞。茎的钻孔小而少,不如玉米螟明显。螟虫大多在节间中间取食(而玉米螟在节间附近),断株很平。

桃小食心虫:幼虫孵化后多钻入雄穗的小花、花梗和叶鞘。当它们钻孔时,胶质经常从孔中流出,并排出棕色颗粒状粪便,然后逐渐移入茎中,并到达雌性耳朵上。

(3)防治技术

防治关键期:玉米螟和高粱二化螟常混生越冬,为害情况和为害时期大致相同,可兼施农药和杀虫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心叶期和穗期,尤其是心叶末期的幼虫已全部孵化,尚未啃食茎秆。在螟虫发生严重的田间,当纹枯病发病率达到5%左右时,将开始药物防治。此外,亚洲玉米螟在玉米下部第二叶鞘上产卵的比例(66.08 ~ 80.2%)多集中在5 ~ 7叶的幼苗上(80%以上),八叶期为卵的完全孵化期。因此,八叶期施药防治效果在90%左右,亚洲玉米螟的寄主很多。因此,玉米田附近桃园的亚洲玉米螟防治应成为重点。

防治方法:(a)四种螟虫都应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特别是越冬代的防治。这些害虫大多在玉米和高粱茎秆中越冬。因此,在清明节前销毁剩余的玉米和高粱秸秆,可以大大减少越冬虫源。(b)亚洲玉米螟成虫有趋光性,选择高大茂密的植物产卵,可用黑光和性引诱剂诱杀成虫;螟虫对由20瓦荧光灯和15瓦黑光灯组成的双色光源有强烈的趋性。桃小食心虫也有黑光倾向,也可被糖酒醋引诱致死。化学控制:西维因、害虫、杀螟硫磷等。可与填料按一定比例制成颗粒剂,在适当的防治期施用。也可根据情况进行喷雾防治,但必须在幼虫钻洞前施药。用1公斤每克含100亿孢子以上的虫蛀、蛀干或球孢白僵菌粉,加入200公斤左右细土或炉灰,配制成每亩5-7公斤菌土的菌土,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应积极推广。

查看更多:
  • 玉米种植
  •  
  • 玉米种植技术
  •  
  • 玉米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玉米加工饴糖的技术
    玉米加工饴糖的技术
    1.方便面:每50公斤玉米粉加入约150公斤清水,然后加入50克
    做好甜玉米的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做好甜玉米的栽培种植管理技
    1月8日,景洪市大渡岗乡农业中心技术指导员到蒙曼村小组指
    如何测量玉米水分
    如何测量玉米水分
    农民家里计算水分的土壤法不一定科学准确,用户可以简单估
    嫩玉米保鲜新法
    嫩玉米保鲜新法
    每公斤防腐剂与260公斤温水混合,将嫩玉米穗浸泡在防腐剂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
    玉米“粗缩病”又称“万年青”,每年5月中旬至7月,春玉米、
    玉米草害及防治
    玉米草害及防治
    1.主要杂草玉米田主要杂草有:一年生稗草、筋骨草、狗尾草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