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的市民要注意了,家住何家图的一位女士被自家狗咬伤,结果狂犬病发作,被送往省中医院……”近两年这几天,微信上已经有很多人发布了这样的消息。朋友圈流传,引发恐慌。 7月19日,记者从省中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该消息系谣言,该女子并未患狂犬病。
据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黄磊介绍,该女子今年23岁,家住芦松区。下午3 点左右7月17日,该女子因与家人争吵后变得狂躁、具有攻击性,被送往医院救治。
由于该女子家里养了狗,很快就有市民猜测她患了狂犬病。
“她没有表现出畏光、怕水、怕风等狂犬病的典型症状,而是出现了一些胡言乱语和攻击行为。”黄磊表示,经过仔细检查,他们排除了该女子患有狂犬病的可能性。目前,该女子正在医院接受其他检查,以确定是否是精神因素引起的。
“这是谣言,市民可以放心。”市疾控中心急诊科负责人表示,暂时未接到狂犬病病例报告。
负责人提醒,狂犬病是人类已知的致死率最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育,100%就会死亡。市民无论是被猫狗咬伤、抓伤,还是被宠物舔舐破损皮肤,都要正确清理伤口,并到指定门诊进行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
了解更多
关于狂犬病的常见误解
误区一: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十年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短的不到一周,长的超过1年,但潜伏期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很少见。
被咬伤后感染率为40%-50%。如果被咬伤者的身体较弱,潜伏期可能会较短。人一旦发病,病程不超过10天,死亡率高达100%。
误区二:宠物没有被咬伤就不需要接种疫苗
大多数养宠物的人只有在被动物伤害后才会接种疫苗。建议第二次接触前注射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和保护。防止自己不小心被抓伤或咬伤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病毒。
有些人和猫狗一起睡觉甚至亲吻,早上经常被猫狗吵醒。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人体的粘膜接触到宠物的唾液,无论粘膜上是否有伤口,都与抓伤或咬伤后的第三级暴露相同,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
误区三:疫苗不需要接种一次
再次暴露后处置:完全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无需再次免疫;完全免疫后半年至一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分别在第0天和第3天接种1剂疫苗; 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在第0、3、7天接种1剂疫苗;接种3年以上者,应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