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养太小的鹦鹉。
随着年龄的增长,鹦鹉的饲养方式会有一定的变化。雏鸟期是最脆弱的时期,所以也是主人最需要注意的阶段。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养太年轻的鸟。
孵化一周以内的雏鸟,眼睛还没有睁开,身上长满了已经在蛋中形成的稀疏羽毛,头可以牵强地抬起来,却发不出乞求的声音。吃完后,他们低着头睡着了。这个时期最难养小鸡,尤其是刚孵出2-3天的小鸡。记住不要害怕。
如果发现鹦鹉在这个阶段不喂幼鸟,可以采用人工喂养。幼雏的人工饲料是50%的青菜泥,40%的熟蛋黄,10%的玉米粉和豆粉,均匀地磨成浓稠的糊状。用喂食竹签取少量饲料,轻轻拍打育雏窝,幼小的雏鸟就会抬起头,张开嘴讨饭。当小鸟张开嘴时,迅速将食物串放入小鸟口中,快速平稳地喂食。稍微延迟一下,鸟儿的嘴就会合上。一个一个喂,不要错过。喂食,直到小鸟的右脖子明显突出,小鸟不再张嘴。每天需要喂6-8次,一般一个半小时喂一次。它还取决于小鸡的食欲、消化能力、精神状态和粪便。如果食欲不振,要适当调整,喂一点葡萄糖水。
孵化一周后,小鸡通常睁开眼睛,开始长出刺。羽茎顶端未断裂,所以雏鸟体表有蓝色光滑的针状物,俗称“铅毛”(此期较短。3-4天后,羽毛顶端裂开,长出羽毛。在此期间,雏鸡的食欲开始旺盛,食量逐渐增加。饲料中应添加蛋壳粉或钙粉,预防佝偻病。)
飞羽初期,飞羽从针羽顶端长出,看起来像抹刀。因此被称为“铲毛”。鸟体比羽化期长几倍,一般孵化12天后会爬会走。人工喂养的鸟每3-4小时喂一次,早上6:00只。温度高时,喂食后喂一些清水。
飞行后期,除尾羽较短外,雏鸟身体其他部位已被羽毛覆盖,但仍有少量羽绒暴露在主羽之外,尤其是头部更为分明。在此期间,孵化25-30天的小鸡可以从窝里养在笼子里,笼子里建有食槽和水箱。除了每天人工喂食几次,逐渐练习鸟的喂食,硬料可以增加。可以多喂小米和稗子,适当的蛋米。每天可以喂一片油菜叶,增加维生素和纤维。
经过6-7周的饲养,鹦鹉的羽毛完全长成。此时,它能飞,身体强壮,但羽毛不如成鸟鲜艳,发育尚未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