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去竞考工人 就业观念如此转变是否可喜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仅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信号,也是国家教育能否持续繁荣的信号。如果我们忽略了它的影响,等到10年、20年后再去反思,那就太晚了。 大学生就业一直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本报报道,3月19日,福建省厦门市工商局公开招聘15名合同工。结果参加笔试的有849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包括3名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因此,欣喜若狂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这一结果让人“感觉研究生和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对职位和单位更感兴趣,他们的‘身份’概念已经趋于淡化”。 的确,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有可喜之处的。一直以来,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所以从70年代末开始,“上大学”的势头就没有根本改变。上大学意味着“跳农门”,意味着好就业,这在努力过的父母中还是很有市场的。更何况,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一个人是否具有大专学历,仍然是界定一个人是干部还是工人的至关重要的标准。没有文凭,一个人再优秀,档案上标注的也只能是“工人”或者“农民”。 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高等教育和就业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实际上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民盟青海省委副主委苏城提供了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像青海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去年全省高考升学率达到83%,因为岗位的增加跟不上招生的扩大,就业率只有45%左右。大学生“就业难”可见一斑。 那么,849名大中专学生竞争15个工作岗位,在就业观念上做出这样的“改变”,真的“可喜”吗? 不一定。我觉得让高学历人才去竞争做杂工,至少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的后果将直接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传播,尤其是在已经被教育支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贫困家庭。 对教育的投资,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家庭,都是不错的回报。这种回归,并不都是“盼儿子成功”、“衣锦还乡”之类的虚荣心。从实际投入产出计算,也是值得的3354——有经济学家计算过,一个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 10,远远大于其他任何项目的投入。所以古往今来,都有卖锅里的铁,让孩子上学的感人故事。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开始让普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望而却步。《中国青年报》据报道,新的“读书无用论”使一些大学生弃学,它也影响到中小学。西部地区中小学辍学人数逐年增加。这次厦门的招聘考试就是一个例子:3354—家长们会问:为什么要花几万元让孩子在大学和考研中度过七八年,哪怕是当工人?你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他们就出来了。到你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工资已经付了10年了。
查看更多:
  • 职场相处
  •  
  • 职场生存
  • 更多栏目最新
    工作一定要忍受才能在职场生存
    工作一定要忍受才能在职场生
    有时候,你想象的会成真。然而,这并不常见。你最好做出改变
    国际商务的送礼秘诀
    国际商务的送礼秘诀
    美国:美国人主要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陌生感。比如中国制造
    岗位说明书如何发挥作用?
    岗位说明书如何发挥作用?
    最近联系了一个公司老板,在沟通中提到了项目内容之一的职
    人力资源总监最看重你什么
    人力资源总监最看重你什么
    王小玮:事实上,说到人才,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工作经验是最重要
    用年终红包还要贷量力而行
    用年终红包还要贷量力而行
    由于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已经取消,明年执行贷款利率时允
    “职场五魅”助你成功
    “职场五魅”助你成功
    在某种程度上,许多人成功是因为他们“看起来像一个成功的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