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的“债务危机”继续升级。11月17日,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以下简称“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因借款纠纷再次与严介和对簿公堂。
“我怎么会摔倒呢?这样的风暴再刮个三五年,太平洋就不倒了。”
11月19日,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债务风波”进行了详细回应。严介和认为他找到了自救的方法。“民营企业还是要自救。现在我专注于管理,要从企业做减法。”
还款时间表
9月28日,严介和向《第一财经日报》宣称,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本身负债只有1.3亿元,加上苏商、尚湖、尚月等六大集团,银行负债总额为3.82亿元。
严介和解释说,在3.82亿元债务中,2.32亿元是正常贷款,已通过与相关银行协商解决。1.3亿元属于非正常贷款,相关银行已采取法律措施。“其实还没到约定还款期,是银行提前收贷。”严介和说,“银行要提前收贷款,我们不能提前收政府应收账款,所以有问题。”
严介和所谓的“正常贷款”是指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而“非正常贷款”则不是。据本报此前报道,华夏银行起诉太平洋建设,欠款纠纷审理金额约3900万元。对此,严介和解释说:“3900万与我提到的3600万并不矛盾。我们在华夏银行的还款账户里有300万。扣除这300万,我们对华夏银行的实际负债是3600万元。”
1.3亿元,严介和会怎么解决?他说,“法院还没有做出决定。先等法院判决。如果判决支持银行要求提前还贷,我们一定会执行。”哪里有钱还债?“谁欠债,谁还钱。如无力偿还,由太平洋建设偿还。”
华夏银行债务3900万元,直接债务人为江苏江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海建设”);中国银行南京分行4000万元的直接债务人为盐城中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路桥”),3000万元的直接债务人为淮海黄河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建设”);中国银行南通分行2500万元的直接债务人是江海建设。太平洋建设持有江海建设78.96%的股份,其余股份由运营商持有。太平洋建设也是中山路大桥和黄河建设的控股股东。严介和没有透露具体的股份数量。
“太平洋系统”架构蓝图
“这场债务风暴的责任主要在于我。我已经离开太平洋2年了。”严介和说。他一直是太平洋建设的控股股东。他说的“离开”是指不在太平洋建设担任任何职务。他认为,这是一些银行对太平洋建设采取提前贷款的主要原因。
“我离开这两年是为了参与六大集团的建设。”严介和说。
严介和心目中太平洋部的结构是“1 6”。“1”指太平洋的建设,“6”指苏州、上海、广东、重庆、北京和龙商。太平洋建设不是通过持股建立六大集团,而是通过30人联系六大集团。这30个人各持有太平洋建设1.5%的股份。五个人持股20%组成一个集团。这30个人跟了严介和最长10年,最短4年,平均7年左右。
目前,除了尚湖集团,其他五个集团已经注册。严介和介绍,现在注册在上海的苏商集团将更名为尚湖集团,苏商集团将在江苏单独注册。
严介和表示,5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由太平洋建设承担,5亿元以下的中小型项目根据各自的区域范围由六大集团承担。今天,太平洋公司直接控制的公司有数百家(严介和一直拒绝透露具体数字),雇员有15万人
由于债务危机,严介和表示不会出售任何企业的股权,但会加快内部优化,将企业数量减少四分之一,将员工人数减少四分之一。
“现在我回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严介和说。11月1日,改任太平洋建设董事长。债务危机对英国电信在太平洋的影响是“有一点妥协,但不是致命的,英国电信仍然会如火如荼地走下去。”
“我们和政府将友好合作。”严介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