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昨日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面对日益增多的仲裁案件,本市正在考虑改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现有的运行机制,将劳动仲裁的行政管理与案件处理分开,成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院,专门处理职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据悉,浦东新区将结合综合配套改革,上半年试点设立劳动争议仲裁院。
随着争议案件越来越多,案件不堪重负。“目前一个劳动仲裁员一年受理上百个案件,仲裁委员会一个接一个开庭。平均一天左右就办完一个案子,几乎所有办案人员都超负荷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处副处长周国良昨日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仲裁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部门,人员编制和经费受到严格限制。
为了突破现有的仲裁委员会模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正在酝酿仲裁庭的框架。建议议题包括如何划分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行政管理的职责;如何体现政府、工会和企业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参与;人员、资金等。与案件处理相匹配的仲裁庭。
据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统计,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全市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去年共收到劳动争议仲裁申诉28689件,涉及职工39281人,同比增长31%。
在受理的纠纷中,民营企业居各类纠纷之首,达1.16万余件,同比增长30.6%。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4%。去年劳动争议数量是劳动法实施的1995年的10倍以上。每千名员工中,就有5名员工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